澳大利亞Fairfax媒體公司內部正流行一句玩笑話,聽起來有些苦澀:「吉娜把Fairfax買下後。我們的工資以後就發鐵礦石。」
Fairfax是澳大利亞最大媒體集團,在澳大利亞擁有《時代》(The Age)、《悉尼先驅晨報》(Sydney Moring Herad)、《澳大利亞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等聲名卓著的本地報紙,影響力巨大。但隨著紙媒日薄西山,公司財務困難,Fairfax正經歷著全球媒體行業同病相憐的轉型陣痛。
礦業女大亨吉娜·萊因哈特(Gina Rinehart)則是澳大利亞首富,也被澳大利亞媒體估計為是目前世界最富有的女人——其財富據估計為280億美元。對於Fairfax,更重要的是吉娜目前是其最大股東。
因為礦業而擁有巨額財富的吉娜垂青Fairfax,自稱為「白衣騎士」,要求進入Fairfax董事會,但是又拒不接受Fairfax董事會的 編輯獨立性要求。Fairfax的編輯們無法接受吉娜的要求,一場捍衛Fairfax編輯獨立性的運動開始上演。這也顯示出近些年礦業經濟繁榮對澳經濟和 社會的影響在進一步深化。
6月27日,Fairfax媒體董事會正式表示拒絕吉娜的要求,以保持其編輯的獨立性地位。「未能達成一致的關鍵因素包括接受編輯獨立憲章和Fairfax董事會現在董事認可的治理準則。」Fairfax媒體董事長柯伯特(Roger Corbett)對無法與吉娜達成共識表示遺憾,但是同時表示希望這一問題能在將來獲得解決。
顯然,這不是鬥爭的結束。
Fairfax大重組
媒體自身成為新聞的頭條,通常都不是什麼好事。6月18日對於Fairfax就是這樣一個日子。當天,Fairfax宣佈一項縮減成本、進一步 向數字媒體轉型的重大重組計劃,具體措施包括將旗下最主要的報紙《時代》《悉尼先驅晨報》從2013年3月開始縮小版式,並引入網上訂閱收費計 劃,2014年年中關閉分別位於悉尼和墨爾本的兩處印廠,以及建立一個更適應數字媒體的採編架構。
上述重組計劃將在三年內削減約1900名員工,到2015年6月預期為Fairfax節省約2.35億澳元成本。此外,Fairfax還尋求通過出售旗下部分資產籌資1.6億澳元,以增強自身的財務狀況。儘管如此,Fairfax的債務仍將超過8億澳元。
「沒人應該懷疑,我們正處於非常艱難的時刻。讀者的習慣為已經變化,不會再回到以前。因此,我們採取果斷的行動,從根本改變我們的業務模式。」Fairfax的CEO海伍德(Greg Hywood)在公告中這番話透露些許悲壯。
一位在《時代》工作的記者告訴財新記者,Fairfax曾經是非常賺錢的公司,但是最近幾年虧得太厲害。
根據公告,2011財年Fairfax虧損了3.9億澳元。五年前,Fairfax股價還高達每股5澳元,但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就開始走下坡路,2009年跌至1澳元之下,之後雖然略有起色,去年下半以後又開始新一輪下跌,目前徘徊在每股0.5澳元之上。
Fairfax只是又一家面臨媒體產業和技術轉型挑戰的媒體公司。這一趨勢在美國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如今已經蔓延全球。6月25日,英國《星 期日泰晤士報》報導稱,擁有《衛報》和《觀察家報》的英國衛報傳媒集團可能將被迫採取強制性裁員措施,以遏制每週近100萬英鎊的損失。報導稱,截至今年 3月,衛報傳媒集團年度虧損上升到約4500萬英鎊,比上一年4380萬英鎊的虧損還要高。
吉娜爭權
就在Fairfax處於艱難重組之際,恰又面臨公司控制權遭遇外部勢力爭奪,真有些屋漏偏逢連夜雨之感。
試圖獲得Fairfax控制權的是現年58歲的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吉娜。吉娜出身世家,其父漢考克(Lang Hancock)上世紀50年代在西澳皮爾巴拉發現了世界最大的鐵礦石儲藏,此後與合作者將鐵礦租給礦業公司,靠收取租金而暴富。至今,力拓在皮爾巴拉開採的鐵礦還部分屬於漢考克家族,每年要向後者支付利潤的50%作為租金。
吉娜是其父親與第二任妻子所生,亦是惟一被承認的繼承人。1992年漢考克去世,吉娜繼承家業。除了繼續從力拓的鐵礦石業務中獲利,她還採取與 其他公司合資等形式,進一步擴大對家族礦產的開發。最近十年礦業繁榮,吉娜的資產也從她最初繼承時的約7.3億美元急劇膨脹。今年5月,澳大利亞《商業評 論週刊》雜誌發佈的富豪榜把她列為全球女首富,財產估計達290億美元。
從2010年開始,吉娜開始涉足澳大利亞媒體產業,買入總部位於悉尼的澳大利亞媒體公司第十網絡控股公司(Ten Networks Holdings)10%的股份,並且獲得一個董事會席位。不過,來自澳大利亞知名的帕克家族——該家族擁有澳大利亞著名的皇冠賭場和第九網絡等其他媒體——的帕克(James Packer),仍然是第十網絡最大的股東,持有17.88%股份。
此後吉娜又買入了大量Fairfax股份,到今年2月時其持股量已經超過12%,成為單一最大股東。目前,吉娜對Fairfax的持股達 18.67%。6月26日,吉娜通過書面聲明強硬表示,如果Fairfax不接受她的要求,將考慮拋售所持有的Fairfax股份。當天Fairfax股 價進一步跌至每股0.55澳元。
爭奪制高點
雖然吉娜自稱希望被視為一位成功的生意人,但是對於富可敵國的她而言,Fairfax絕非一個從經濟角度看值得投資的生意,所以吉娜醉翁之意不在酒。她之所以一直拒絕Farifax董事會的要求,顯示出明確希望未來能夠影響甚至操控輿論的願望。
6月26日剛剛出版《吉娜·萊因哈特:世界女首富不為人知的故事》一書作者、《時代》記者Adele Ferguson認為,吉娜對媒體的濃厚興趣也是受其父影響。
上世紀6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認為澳資源稀缺,法律禁止出口鐵礦,漢考克竭力遊說政府,最終政府取消禁令,才成就了他個人的財富帝國。因此,媒體的力量始終為這個礦業家族重視。
吉娜自身也有利用媒體和輿論影響政府政策、保護自身利益的成功經驗。2010年,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計劃推出資源暴利稅時,遭到礦業公司和私人礦業主的強力反彈,其中就包括吉娜。
Adele在書中寫到,2010年6月9日當晚和第二天,吉娜親自在澳大利亞報紙和電視上用廣告對暴利稅表示反對,前後花費了2200萬澳元。 這次宣傳攻勢十分湊效。在吉娜以及其他礦業公司的遊說下,15天後陸克文宣佈下台,接替他上台的副手吉拉德最後向礦業公司妥協,達成了一個稅率較低的礦產 資源租賃稅新方案。
Adele分析認為,吉娜和她父親漢考克一樣,都決心要投身澳大利亞礦業,影響政府政策,促進西澳的開發。她的主要訴求包括:廢除碳稅和其他新 的礦業稅,進一步開發西澳,通過「邀請工人」形式引入亞洲更廉價的勞工來建設礦山、港口和鐵路等,而且她對氣候變化持懷疑態度。整體而言,吉娜持極端保守 觀點,對事物的看法非黑即白。
但是,與她父親偏愛直接向黨派捐款不同,吉娜相對更加低調,轉向通過一些背後的手段來影響政策,而這一切公眾在媒體和公開途徑無法獲悉,這其中包括在海外招待和邀請一些有影響的政治人物,這與默多克的作風更類似。
儘管Fairfax董事會數次試圖與吉娜直接溝通討論,都沒有獲得機會。吉娜始終通過間接渠道傳達她的指令和意圖,使得外人十分難以琢磨吉娜的 真實意圖。即使是《時代》記者Adele也承認,她一直沒有機會能夠直接採訪吉娜本人,甚至連吉娜身邊的工作人員、朋友多數也不敢接受採訪。
「大部分人預計她會賣掉股價,打壓股價,或許過一陣再考慮提出收購。」一位《悉尼先驅晨報》記者告訴財新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