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胡孟青﹕同股不同權是國策

1 : GS(14)@2018-02-27 08:04:16

【明報專訊】容許同股不同權架構企業上市,由幾乎壽終正寢、到火速推行,明顯地反映現屆政府定位為促成者的角色發揮作用。觀乎新加坡,早於前年已因應要提升市場競爭力,決定盡快放鬆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加入獨角獸爭奪戰的時間比本港早,但今次香港遲來先上岸,實屬罕見。

對本港市場而言,內地必然是新經濟股、潛在獨角獸的最大供應地。短短1個月的諮詢期,快則4月可接納同股不同權公司申請上市,不能否認的是,當中有可能要考慮到今年稍後時間市况潛在的波動因素,以免夜長夢多。

趁市况旺推出 免夜長夢多

何解政府、證監會及港交所(0388)會如此賣命?如果說是為遷就小米能夠趁市况尚且暢旺,獲取最高估值,未免將事情太簡單化了吧。市場總會有陰謀論,但如果以此視為配合國策的話,其實簡單又易明。中國有大批公司需要集資,打槓桿未完,遇上再融資高峰期,盡快讓有資金需要的企業打開直接融資渠道,是存在迫切性。可是,內地證監會要考慮市况問題,上市申請獲批數目一次比一次少,連醞釀多時的新股註冊制,亦要再推遲,不叫香港幫手,還有其他選擇嗎?同一時間,內地居民資金太多,但卻缺乏出路,做幾批明星企業新股,讓內地資金有更多選擇,比停靠在內地樓市、或來來去去都局限於經互聯互通買內銀及匯控(0005)為佳。從以上兩點而言,可以說,香港在火速推進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事宜上,不但扮演了內地市場集資平台的角色,亦同時兼任內地分散資金流的作用。

借助北水 第二上市變第一上市

內地近日相繼有討論,認為不應再讓新經濟股走出海外,要好好留在A股市場,表面上是打對台,但實際上背後帶出的卻是,比起香港當日僅僅失去阿里巴巴,內地市場其實是更加之痛。一次又一次的市場動蕩,內地監管層深明,以現時A股的規模及投資者結構,是容不下太有分量的內地新經濟公司上市,這是極之無奈。所以,香港變相是塊中國平台,同樣內地亦似乎正在研究,設立機制讓股民投資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即內地評論所指的滬納通,但基於時差、匯兌、外匯等多方面考慮,似乎複雜程度遠超跟香港的互聯互通。

今次一份諮詢文件中,有關第二上市的安排,某程度上為市場帶來一些期待。機制上,不論阿里巴巴、facebook、蘋果都可以落戶香江,亦幾乎可以肯定,目前美國上市的一批中資科技股都會有意透過機制在港第二上市。試想,如果借助北水力量,將部分第二上市股份在本港成交提升至五成半,一旦最終視為股份永久轉移的話,到時第二上市就會變成第一上市了,這個現象,將會是相當之有趣。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65&issue=201802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0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