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怎樣著陸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06/100408149_all.html

 降息再次來得令人意外。

  7月5日晚7時,央行宣佈從次日起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樣是在臨近國家統計局發佈經濟數據前的週四晚上,央行在不足一月內兩次祭出利率工具,令市場人士對中國經濟上半年成績單難感樂觀。此前,一般預期是先調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瑞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告訴財新記者,降息速度出乎意料,可見政府確實比較擔心經濟增長下滑,而通脹下降比預期快一些,為降息提供了空間。

  市場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在諸多憂慮之外,仍感頗不明朗。

  「信息有些混亂。」禾其投資合夥人薛瀾說。她調研發現,不少行業雖早已調低預期,但來自公司的預警比估計更差。比如,之前認為盈利跌幅在50% 左右的水泥行業,現在看來50%根本擋不住,虧損者大有人在;而且直至6月底,仍看不到何時會轉好,有企業稱現在形勢「比2008年還差」。

  鋼鐵、電力以及工業企業利潤等數據,近期走勢都未見明顯好轉。所謂信息混亂,更多的是指宏觀數據與微觀、中觀感受並不一致。雖然4月數據低於市場預期,但5月部分指標已有所改善。

  對於經濟如何探底,市場存在很大分歧。樂觀者認為,隨著前期發改委加快項目審批速度、財政資金撥付加速等舉措逐漸發揮作用,地方政府換屆結束,以及近期房地產量價齊升改變了預期,經濟在二季度見底,三季度將有所回升。

  悲觀者則認為,雖然穩增長政策出台,一批新項目上馬,但資金狀況並不樂觀。M2增速低於設定的14%目標,而中長期貸款並未明顯回升,銀行對新上項目態度謹慎。國際經濟復甦前景頗不樂觀,更直接影響出口。

  市場開始質疑,中國經濟還能不能像以前那樣收放自如,經濟增速回落是否會超出可承受的範圍,穩增長措施力度是否需要加大。

  分歧的關鍵有二:目標增速到底多少合適;宏觀數據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實體經濟的真實情況。政策的底線則是,經濟放緩是否導致失業攀升。與2008年要「保八」不同,今年在就業壓力有所緩解的背景下,只能小心試探就業市場可以容忍多少的目標增速下限。

  政策選擇都是平衡各項目標的結果,最終選擇取決於到底是追求短期增長還是中長期活力的基礎,取決於在面臨短期衝擊時,如何平衡穩增長、調結構和控通脹的關係。

宏觀微觀不同涼熱

「現在是企業非常困難的時候⋯⋯但從宏觀上看沒什麼問題」

  近期公佈的經濟數據,宏觀、微觀層面透露出的信號並不一致。

  宏觀層面的數據顯示,經濟溫和放緩。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為20.9%,低於去年全年2.9個百分點,不過,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6月末曾說,由於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明顯回落,實際增速高於去年全年2.1個百分點,「投資需求沒有下降」。

  二季度以來,投資累計增速仍在下降,但5月當月增速已經出現止跌回升,如果考慮近期投入品價格持續下行,實際增速的回升更加明顯。

  從生產走勢看,雖然二季度以來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兩月維持在個位數,但5月增速已經有所反彈。財新傳媒近期的調查中,20位國內外金融、諮詢機 構經濟學家對6月工業增加值的預測均值為9.8%,較5月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有9位經濟學家認為,6月工業增速將回升至兩位數。

  行業、企業層面的數據則沒有這麼樂觀。5月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9%,較4月下降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下降0.4個百分點。水泥、電力等與經濟關係較為密切的行業同比增速仍維持在近年來的低位,並未明顯改善,鋼材增速甚至有所下滑。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佈的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中,新訂單指數連續兩月位於榮枯分界線以下;生產指數也有所回落,其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汽車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生產指數均位於臨界點以下。

  企業利潤也在惡化。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909億元,同比下降5.3%,連續兩月下降,且降幅明顯擴大,高出4月3.1個百分 點。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6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3個行業下降,1個行業由同期虧損轉為盈利,1個行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微觀層面,企業的感受甚為糟糕。多家機構近期的調研報告中,企業經營狀況惡化的案例並不鮮見。

  東莞金鑫照明集團總經理助理杜春林告訴財新記者,今年前四個月企業訂單還可以,最近兩個月由於外部大環境不太好,訂單較往年同期下降10%-20%。最近客戶的付款也出現拖沓,即使是政府項目,付款週期也比原來長。

  「現在是企業非常困難的時候。」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告訴財新記者,企業正在經歷去庫存的過程,一方面,原來高價買進的庫存要削價賣出,擠壓了利潤;另一方面,在削減庫存時,企業產能發揮不出來,但又不敢輕易解僱工人,固定成本很高。

  金融危機後,由於中國經濟被快速拉起,企業很容易賺錢。現如今,二季度庫存調整非常劇烈,企業自然覺得日子不好過,但「從宏觀上看沒什麼問題」。

  中國農業銀行戰略管理部高級研究員付兵濤也表示,判斷微觀主體能否承受,不是看個體,而要從總體上看,目前只是企業覺得比較緊張,成本、財務負擔上升,但沒有企業大面積倒閉。

  目前企業利潤下滑更多地體現在國企和外企上。前五個月,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0.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同比下降13.7%;而私營企業的利潤增幅則達到18.1%。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政策性大放大收,出現超預期的收縮效應,資金鏈去槓桿過猛,項目投資收緊過快,使得國企利潤大幅下降。

  付兵濤認為,企業前兩年過慣了貨幣寬鬆的好日子,緊了不適應。此前的政策微調,效果顯現亦需時間,「降息可能要三季度才會降低企業付息成本」。

  此次降息仍是非對稱降息,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百分點。而且,貸款浮動區間的下限從基準利率的0.8倍調整為0.7倍。

  汪濤認為,非對稱降息主要還是願意犧牲銀行的利益來保企業。上半年企業運行比較差,銀行盈利非常好,下半年政府意圖是幫助企業降低借貸成本。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分析,降息對高槓桿率的國企和融資平台是好消息,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很小。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則對財新記者稱,與過去不同,中國目前正在遭遇債務緊縮需求帶來的衝擊,在去槓桿化的過程中,經濟中各主體都要經歷資產負債表的清洗,對中觀、微觀個體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他認為,中國經濟很可能走出一條宏觀軟著陸、中觀微觀硬著陸的路徑。

好於2008年

儘管經濟放緩速度超出市場預期,企業面臨困境,但與2008年相比,情況有明顯的差別

  從經濟增速看, 金融危機爆發後,經濟快速回落,2008年四季度GDP增速由三季度的9.7%降至7.6%,2009年一季度又降至6.6%。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GDP增速8.1%,較去年四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即使二季度回落至7.5%,亦尚屬平穩。

  進出口的表現明顯優於危機期間。2008年11月起,出口連續13個月負增長,其中單月最大降幅達到26.5%。而目前,在經歷了過去兩年20%以上的年均增長後,出口增速仍保持正增長,5月出口同比增速更是達到15.3%。

  6月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儘管落入收縮區間,不過,主管外貿的商務部並不擔心。

  「根據商務部門從企業瞭解的情況看,6月總體上還保持著5月的勢頭。」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6月底舉行的發布會上稱,從5月海關進出口數據 和6月商務部門監測的企業進出口情況來看,中國外貿正在朝穩中有增的方向穩步發展,「目前的增長情況和發展態勢基本還在預料的區間,並且逐步朝著更好的方 向發展」。

  祝寶良也對財新記者表示,歐債問題已經有所緩和,雖然外部環境還存在變數,但下半年出口會略有改善,表現會好於去年底的預測。

  政府對當前經濟減速並沒有出台過激的措施,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就業市場格局的改變。官方數據顯示,金融危機期間有超過2000萬農民工失業,一度 成為政府最大的擔憂。而2009年年中以來,中國一直面臨著「用工荒」,而且從東部蔓延至中西部。即使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開始減速,就業狀況也並未惡化。

  今年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32萬人,同比陡增29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36.9%。一季度全國勞動力市場求人倍率為1.08,比去年四季度高0.04,比去年同期高0.01,勞動力市場連續六個季度供不應求,顯示出經濟放緩並未對總體就業水平帶來明顯衝擊。

  同時,勞動力工資也快速上漲。一季度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3.8%和17.5%。杜春林告訴財新記者,今年東莞沒有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但企業還是將基本工資上調至1320元/月,比去年增加了220元。

  青島一家韓資皮包企業的中方代理也對財新記者表示,近期周圍許多企業還在招人,她所在的企業員工月收入已經達到3000元左右,遠高於金融危機前的1200元左右。

  也有人質疑,就業屬於經濟的滯後指標,隨著微觀企業境況的惡化,就業狀況可能會在三四季度惡化。

  劉煜輝認為,隨著經濟的放緩,就業肯定會受到衝擊,但是,衝擊的力度要弱很多。他解釋,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適齡勞動人口將在明年停止 增長,特別是15歲至29歲的新增人口,會劇烈下降;另一方面,在過去三年間,中國GDP增加了17萬億元,如此龐大的增量能夠消化逐年下降的新增就業人 口,「勞動力供求不會出大問題」。

  物價方面,雖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回落速度超出預期,但核心CPI仍穩定在1.4%左右,顯示物價企穩而非急劇下跌。金融危機期間,核心CPI自2008年12月連續12個月負增長,最大降幅達到1.5%。

  判斷宏觀經濟的四個標準: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平衡。「無論從哪個看,問題都不大,都要好於2008年。」祝寶良稱。

區域分化

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主要衝擊東部地區不同,此次經濟下滑不同區域的感受冷暖各異

  金融危機以來,中西部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較快的地區。2011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經濟增速分別達到12.8%和14.1%,遠遠高於東部地區。今年以來,中西部經濟的下滑速度也明顯快於東部。

  今年前五個月,東部、中部、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19.3%,24.9%和24.1%,較去年分別回落2個、3.9個和5.1個百分點;5月東部、中部、西部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則較去年底分別回落1.6個、6.4個和4.2個百分點。

  研究機構莫尼塔宏觀分析師喬永遠認為,中西部同比增速仍然明顯高於東部,但下滑幅度卻較為明顯,體現出近幾個月在中西部出現的較為劇烈的收縮,存在投資下滑加劇的跡象。

  他稱,更合理的解釋是經濟下滑時期,相對稀缺的資源會以更快的速度向優勢地區集中,使得無論是生產、市場還是資金都傾向於流入相對略有優勢的東部地區。考慮到本次放緩以內需增長放緩為主,中西部增速放緩的可能性及危險性都可能會更大。

  劉煜輝對財新記者表示,雖然不良率的反彈先從東部暴露,但是,過去幾年裡,中西部投資加槓桿速度很快,從槓桿率上講,可能比東部還要猛。在經濟收縮時,中西部的壓力肯定不輕,「更快的下滑可能是正在進行時」。

   「中西部的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驅動和能源資源相關產業支撐,這決定了中西部的經濟增長具有更強的週期性和波動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一份報告稱,中西部經濟增長的波動幅度會明顯地大於整體經濟的波動幅度,「在當前整體經濟緩慢減速的情形下,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有可能會突然快速下滑」。

  祝寶良認為,西部近年來的經濟加速主要源於原材料市場需求旺盛,今年的增速下滑主要是因為國際大宗產品價格下跌,原本在國內的採購如煤炭等,部 分轉向國外所致;中部的增長仍由產業轉移來支持;而東部今年以來的企穩,主要源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設備更新改造等產業轉型的投資啟動。

  不過,他認為,西部增速的快速下滑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畢竟中國原材料還是要進口的,隨著庫存消化結束,國際初級產品價格也開始上行,西部的增速不會過快下滑」。

  除了東中西部的區域差異,此輪經濟增速放緩中,各省區市的表現各異。

  付兵濤告訴財新記者,最近與地方銀行開座談會,感覺不同區域差異很大。經濟增速已經下了台階的東部,地方分行反映,浙江、江蘇貸款需求比較低 迷,而廣東6月以來的需求比較旺盛,山東更是面臨貸款額度不夠的問題。中西部省份中,四川潛力比較大,基礎設施、水電方面的貸款需求旺盛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6月底舉行的2012年省區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座談會上也表示,經濟增速普遍出現趨勢性下滑過程中,各地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更多表現為各省區市的經濟結構的差異。

  他總結稱,外向型較強的省市受外部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較大;資源輸出性強的省市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較大;製造業、重工業比重較大的省市,受到 影響比較大;近幾年主動轉型調結構的省市,增長速度雖然下降了,但總體受到的衝擊和影響不太大,並為進一步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的 省份,比如安徽、河南、四川等,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成為新一輪增長的動力。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正在承接產業轉移,湖北當前投資、出口增速都不錯,「從來沒有這麼好的時候」。他稱,因為產業轉移處於上升期,有就業和項目的支撐,中部地區不會像2008年那樣大起大落,湖北二季度的增速可能會與一季度持平。

房地產難當引擎

最近部分城市房價反彈,已經令決策者有點擔憂,因此限購、限貸幾乎不可能鬆動

  部分人士對經濟走向悲觀預期的原因之一是,能夠帶動上下游產業投資和消費,並支撐地方政府收入、放大地方政府投資槓桿率的房地產行業,依然在調控之下,難以再像2009年擔當經濟復甦主力。

  兩年多來,以限購、限貸為核心的「最嚴厲」房地產調控,對地方政府收入的影響顯而易見。中國指數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6525.9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598.24億元下降38%。

  正是因為土地財政收縮對地方政府投資能力的掣肘,去年三季度以來地方政府鬆動房地產調控的嘗試不斷,一步步試探中央所能接受的底線。據不完全統 計,今年有十幾個城市陸續採取了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調整普通住房標準、放寬土地出讓金支付期限等措施,已經得以實施。但佛山、河南等地嘗試鬆動限購限貸 條件,調整二套房的認定標準,均被中央叫停。

  劉煜輝說,認為投資起來的邏輯前提是鬆綁房地產,這還是老套路。這種機制已經損害了長期資本回報率,導致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跨境資本流出。

  地方小動作不斷,關鍵是中央的態度。最新的表態是,6月29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他指出要「穩定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鞏固調控成果」。

  在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看來,中央對房地產調控的態度有微妙軟化,因為這次對於房地產調控,只講「穩定」,而在4月之前,中央的態度都十分嚴厲,多次提出要「堅定不移」「嚴格實施」「決不讓調控出現反覆」。

  徐高認為,儘管今年中央大幅放鬆房地產調控的概率非常低,但在中央和地方的激烈博弈中,中央政府的任何軟化都會在地方層面被成倍放大。

  但央行在7月5日宣佈降息時指出,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目前下浮下限為0.7倍)不作調整,金融機構要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各項住房信貸政策,繼續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

  凱投宏觀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斯據此認為,這意味著決策者在希望信貸擴張的同時,試圖防止投機性購房的再度繁榮。

  自5月中央提出「穩增長」後,隨著投資項目審批節奏加快、降息等措施出台,市場上的購房預期和心態已經起了變化,此前的觀望者不再預期房價會繼 續下降,甚至認為房價會隨著「穩增長」政策的放水而回升。像北京這樣的熱點城市又出現了排長隊搶房、二手房過戶大廳人頭攢動的現象,房地產銷售回暖,部分 城市甚至量價齊升。

  華泰聯合證券的統計顯示,18個重點城市6月單月成交面積比5月上升12%,同比上升64%,成為2011年1月以來的最高點;6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環比上升32%,同比上升33%。

  房地產行業對傳統淡季7月的銷售前景較為樂觀。莫尼塔公司的調研顯示,房地產開發商認為7月回暖趨勢將進一步持續,沒有開發商認為房價環比會下跌,推盤預期保持高位,開發商的新開工預期出現一定改善;地產中介認為,7月銷售「淡季不淡」是大概率事件。

  財新記者獲悉,最近部分城市房價反彈,已經令決策者有點擔憂,因此限購、限貸幾乎不可能鬆動。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郁松告訴財新記者,要注意部分熱點城市和全國市場的差異很大。5月當月,北京、深圳等熱點城市 的交易量同比回升幅度是比較大的,但如果看全國整體,交易量同比是小幅下降的。「這種差異應當引起重視,為什麼調控政策本來是想抑制部分城市,結果反而是 其他城市交易量在下降?」

  鄧郁松指出,熱點城市和全國的不同在於,一是熱點城市的銷量去年先於全國出現較大的降幅,今年是在去年相對較低的水平上回升;二是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較多的熱點城市,新增供應量趨勢與全國供應量走勢不同,客觀上新增供給量不像其他城市那麼充分。

  「如何使政策既能解決部分城市房價過高的問題,又能使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比較平穩?」鄧郁松說。

  他認為,對於熱點城市,還要更多關注供給,這麼多年的調控對商品房供給的關注不夠,政策強調保障房供給有其必要性,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要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購買住房。「熱點城市的銷售增長如果再持續幾個月,若後續新增供應量不足,市場會是什麼情況呢?」

  劉元春也認為,為保證未來房地產市場健康運行,商品房供給的持續放量是基礎,建議適當放鬆對重點房地產企業的資金控制,向其進行開發投資定向寬鬆,同時強化這些資金的專項使用。

  最近兩年的調控政策以限購、限貸為核心,行政手段抑制了投機性需求,但也可能誤傷改善型住房需求。

  鄧郁松認為,投機性需求當然一定要嚴格限制,但調控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既能抑制所謂的投機性需求,又能為包括首次置業和改善型在內的所有自住群體提供一種更好的改善居住條件的政策環境。

  祝寶良也建議,在堅持限購、限貸的同時,對首套房的界定實際可以視情況調整。房地產信貸方面,鄧郁松認為,想讓市場穩定,首先需要保持金融政策穩定,政策應該是中性的,對正常的首次置業和改善性需求,既不要過度鼓勵,也不要過度抑制。

信貸不走老路

適度的保增長不能寄希望於啟動新一輪的信貸膨脹

  面對4月經濟增速超預期下滑,穩增長措施是中國已經熟稔運用的加快項目審批和財政支出進度、降息,懸念在於,項目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銀行的表現將是怎樣,信貸大規模投放會重現嗎?

  莫尼塔對城商行的調研顯示,60%接受調研的城商行表示,信貸投放規模環比上升;30%持平。貸款投向上,城商行仍以中小企業為主,平台貸款等中長期項目開始溫和上升,但目前增加的量級仍然有限。

  中原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陳曦6月末調研了工商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稱這些銀行反映尚未感受到央行信貸政策的明顯放鬆。財新記者獲悉,由於貸款指標用盡,四大行6月新增貸款創近年新低,當月投放不足1900億元,顯示貨幣當局對投放節奏和規模的控制並未放鬆。

  銀行自身也更加謹慎。股份制銀行大連分行的一位信貸經理告訴財新記者,現在銀行的反應跟2009年很不一樣,當時銀行很衝動,現在無論是銀行還是監管部門都很穩,監管部門對貸款規模的控制挺嚴的,銀行自身也在控制,因為確實沒有太好能投放貸款的領域。

  曾經的貸款需求大戶融資平台和房地產行業,目前仍然亟需資金,但已經不再是銀行的投放重點。中信銀行在接受中原證券調研時稱,對開發貸的態度總 體仍比較審慎,每年有總量控制,餘額佔全部貸款的比重會控制在10%以內,對開發貸實行名單制管理,分支行的貸款必須報到總行統一審批,目前合作的客戶都 是全國前五十強的企業。

  融資平台貸款的展期已經開始出現,但在銀監會的監管之下,全年融資平台貸款餘額難有大幅增加。招商銀行在接受中原證券調研時稱,對平台貸款態度還是比較謹慎,這兩年是還款高峰期,貸款的風險狀態還不明確,從年初到現在的平台貸款淨額還是下降的。

  此前貸款主要投向的製造業,「鋼鐵、煤礦、鋼貿、裝備製造業,這些效益都不太好,銀行比較頭疼,貸款到期收回來,就不做了。新興產業也看不到發展成熟的,有些行業現金流比較少,也不是銀行的主要投向。」上述股份制銀行大連分行的信貸經理說。

  雖然此次降息再度下調貸款利率下限至基準利率的0.7倍,但上述股份制銀行大連分行信貸經理說,目前,即使是對於相對優質的個人按揭貸款,利率能拿到下浮10%就不錯了,下浮15%就很難。

  劉煜輝認為,對於銀行,就是應該讓它按商業原則辦事,向風險可控的客戶、項目發放貸款。現在銀行覺得項目、客戶風險不可控才惜貸,這是對的。「除非讓銀行講政治,像2009年那樣,將又是一場災難。」

  當前,市場依然期待銀行貸款能對項目投資提供更多支持。但銀行的研究人士認為不應該「回到老路上去」。

  中國農業銀行戰略管理部高級研究員付兵濤說,貸款不能再大規模放了,如果6月新增貸款到1萬億元,會對市場形成很不好的預期。「不到8000億元比較好,釋放稍微放鬆的信號就行。」

  部分人士對經濟前景悲觀的一個原因是,最近貨幣增速低位運行。5月末,M2(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3.2%,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M1(狹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3.5%,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

  付兵濤認為,從過去十年間看,剔除2009年和2010年,M2增速在13%左右還算是合適的。

  央行相關部門一位人士指出,不管以什麼口徑衡量,無論是與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比較,目前中國的貨幣存量都是相對較高的,適度的保增長不能寄希望於啟動新一輪的信貸膨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貨幣供應增速回落,與去年四季度以來外匯流入減少密切相關。過去多年,央行在外匯市場上買入美元、拋出人民幣,導致外匯佔款增加,是基礎貨幣投放的重要來源。而目前,這種格局正在改變。

  上述央行相關部門人士認為,在當前國外資產對貨幣投放拉動作用減弱的背景下,國內貨幣增速回落,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從緊。

  從中長期看,如果經常項目順差下降、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減弱導致的外匯流入減少是趨勢性的改變,外匯佔款不再是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來源,未來M2水平可能有所回落。

  當然,外匯流入減少,也為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提供了更多餘地。目前存款準備金率仍然處於20%的高位。

  貨幣政策價格工具方面,上述央行相關部門人士說,物價回落,實際利率轉為正,所以下調利率也有空間,但在中長期通脹壓力沒有明顯緩解的情況下,動用利率工具應該謹慎。

  監管政策方面,希望放鬆嚴格的75%存貸比限制的呼聲越來越高。

  上述央行相關部門人士認為,監管政策需要逆週期而動。建議為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短期內可以放鬆存貸比約束,例如考慮對新增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高於上年的金融機構,在計算存貸比時,對小微企業貸款予以一定比例的扣除。

底部不遠 回升溫和

劇烈下行可能性不大,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很可能正在放慢

  目前各方對於二季度經濟繼續回落並沒有太大分歧,問題在於,二季度是否見底?目前,企業和投資者對三季度企穩改善抱有很大期望,主要因為已經出台的穩增長措施將逐步顯效。

  許憲春認為,二季度可能是底,三季度回穩,但回升的幅度不會太大,很快復甦也不太可能。理由包括,一是外需可能回升,二是雖然政府對房地產調控基調沒有變化,但宏觀政策預調微調,帶來大家對經濟的信心提升,預期房地產價格上升,剛性需求會釋放出來。

  從庫存調整週期看,祝寶良認為,庫存調整可能會延續到三季度,但調整沒有二季度那麼劇烈,原材料的庫存調得差不多了,產成品庫存的調整就不會那 麼劇烈了;同時,投資拉起的速度沒那麼快。所以,二季度應該會是底,三季度增速略高一點,但不會像以前想的上升那麼快,基本都預計增長8%左右。

  穩增長仍然主要靠投資發力。劉元春認為,投資上行的力量很強,一方面因為「十二五」剛開始,很多項目的先期準備比較充分,不像2008年四季度要倉促找項目;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基本都換屆完了,加快增長的動力很強。

  與基建投資相關的企業預期略有改善。莫尼塔的調研顯示,7月鋼鐵和銅貿易商對未來政策發力的預期有所增強。鋼鐵調研對象認為,8月市場可能會有顯著改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需求季節性改善,鋼價已經處於低位,前期政策效果可能開始體現。

  從企業利潤的層面看,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姜超認為,隨著降息以及債券市場利率持續下行,企業財務費用的壓力將大幅減輕。較為滯後的上游採掘業增速近期回落較為明顯,或預示整體利潤底部已經不遠。綜合來看,利潤增速在6月或還將下行,但底部已經不遠。

  見底之後很可能僅是溫和回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出口、投資和消費三大需求中,政策發揮作用的只有投資,而且是其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製造業投資則是企業自主選擇。而且,刺激政策的力度不太可能明顯加大。

  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沒有聽說會有1萬億元的小刺激計劃。「錢從哪來?讓財政部出,需要人大批才行。靠發債刺激經濟的力度也有限。」發改委核准的企業債今年上半年已發行3300多億元,其中融資平台發行的城投債超過2000億元。

  財新記者獲悉,發改委曾考慮擴大城投債發行主體,允許非百強縣發債。但上述發改委部門負責人說,在目前的大環境下,不太可能放開非百強縣發債,因為融資平台的負債比較高,風險還在持續關注。

  只可能溫和回升的另一個原因是,從中長期視角看,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很可能正在放慢。

  劉元春指出,今年GDP持續回落和就業依然相對強勁的衝突說明,中國已經步入潛在GDP增速階梯式回落期,並不是短期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已經不可能持續,增速轉緩將是一個長期必然的趨勢。貫徹落實「十二五」主題、主線,也要求我們適當放慢經濟增長速度。當然,也需要思考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的合理界限到底在哪裡。

  本刊記者張宇哲、溫秀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