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商業地產搶人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29/100405396_all.html

 一位商業地產圈內人士,在2012年端午節前對財新記者透露,戴德梁行中國區董事、商業地產服務業務主要負責人張家鵬離職,將在海外基金支持下,創建新的商業地產顧問諮詢公司。

  張家鵬並不是孤身請辭,追隨他的還有十多名戴德梁行的老員工,一位追隨者向財新記者證實,目前他們都在辦理離職手續,新公司創業者除張家鵬外, 還邀來另外兩位業內資深人士,目前已在某外資基金的支持下,收購了北京的一家商業地產顧問機構,待完成手續、人員整合等工作後,將正式開張。

  戴德梁行與和記黃埔、長江實業、新世界、太古地產、恆隆集團等多家港資地產商,是中國商業地產行業最早的淘金者。他們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 內地,在北京就開發了東方新天地、三里屯VILLAGE、賽特購物中心等多個地標性商業地產項目。十餘年來,戴德梁行的商舖部由單一招商代理延伸至策劃、 招商、銷售、運營等商業地產全程服務,建立了中國三大區域的服務團隊。這展示了中國商業地產從一線城市擴展到二三線城市,從超市到百貨公司再到現在的購物 中心(SHOPPING MALL)、綜合體的演變歷程。

  像張家鵬這樣經歷的人在本土商業地產圈裡並不多:擁有一個或者更多成功的大型綜合體或購物中心的項目經驗,擁有一批關係穩固的商戶資源,能夠完 成從項目策劃到招商、銷售甚至後期運營的一條龍服務。2010年以來,中國商業地產經歷了井噴式增長,人才成為與項目選址同等重要的成功必備要素。商業地 產圈的搶人大戰正在展開。

到處挖牆腳

  中國商業地產聯盟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永平對財新記者稱,2010年以來,隨著大量開發商進入商業地產,兩個方向人才需求大增:有商業項目開發經驗 人才,包括項目總經理、設計總監/經理、工程總監/經理等崗位;商業運營管理類人才:包括商業總經理、招商總監/經理、運營總監/經理、購物中心總經理 等。

  另據財新記者瞭解,這兩類人才通常來源於幾個渠道:首先是向商業地產轉型較早,近幾年商業項目發展比較快,項目操作較成熟且運營也較成熟的企 業,如萬達、華潤、中糧、凱德置地等公司;其次是國際國內知名商業諮詢機構,如戴德梁行、仲量聯行、第一太平戴維斯、世邦魏理仕等;再有就是從國際和國內 優秀百貨企業成長起來的人才,比如恆隆廣場、銀泰百貨等。

  2011年初,商業地產轉型蔚然成風,只要有過萬達廣場、萬象城、大悅城操盤經驗的人,統統成為獵頭的目標、開發商挖牆腳的對象。一位商業地產 基金合夥人向財新記者表示,雖然萬達不願正面承認其人才流失的問題,但目前的現狀是,幾乎所有轉型做商業的大開發商的項目公司裡,都至少有兩三個人是從萬 達挖過來的,有的做設計,有的管運營。

  萬達的確成為行業的「黃埔軍校」,為應對自身快速擴張產生的對人才的大量需求,萬達開始建立自己的人才輸出系統——萬達學院。2011年11 月,第一座萬達學院在河北廊坊竣工揭牌並於2012年2月正式開學,可容納3000名學員,萬達計劃每年安排集團高中層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

  陽光厚土商業地產基金執行董事陳方勇則向財新記者表示,「現在很多開發商還是很天真地認為商業地產和住宅一樣,挖幾個人就能解決問題。實際上,萬達人會的只是萬達那套東西,用在其他項目上不一定奏效。開發商必須磨練出一批自己的團隊。」

  陳方勇認為,所有的商業項目都有其獨特的模式,比如同樣在北京朝陽區大望路的十字路口,華貿中心、金地中心、SOHO現代城等各棟物業,各有各 的模式和定位,各有各的生存之道。除萬達廣場外,萬象城、大悅城、凱德來福士廣場也是開發商們競相模仿的對象。但萬象城和大悅城背靠大國企華潤和中糧,財 力雄厚,融資成本低,其開發、運營模式也絕不是其他開發商可以模仿的。而凱德擅長資本化運作,多將商業項目打包上市,在沒有REITS的中國市場,凱德模 式也是學不來的。

  陳方勇表示,「兩年左右,中國70%的商業地產項目會死掉,經過一場大洗牌,人員團隊得到歷練,會成長出一批真正實幹的經理人。」

薪酬泡沫

  尤里克獵頭諮詢公司對全國20多個城市的商管總經理和招商總監這兩個最具代表性的職位進行了調研,發現2010年以來,商業地產高端人才的流動 性顯著加大,在企業任職三年以上的僅佔40%,薪酬水平也明顯提升。而百貨行業的穩定性相對較好,80%的人才在企業供職三年以上。主要原因是百貨行業這 兩年在業務拓展、業態升級等方面有較大動作。

  從2009年至今,商業地產高級人才的薪酬增長水平一直呈較大的上揚態勢。甚至有不少極端案例出現,部分民營企業由於盲目盤下商業項目,缺乏長期願景和人才儲備,往往會選擇用極高的薪水來吸引人才。

  「因為現在幾乎所有的房地產開發商都要做商業地產,這塊的人才處於僧多粥少的情況,要價非常高,很多人根本就沒從頭做過一個項目,也敢喊出上百 萬元年薪的高價,人才報酬泡沫非常大。」陳方勇向財新記者透露,他身邊近期被挖角的商業地產管理人才,薪酬增長的幅度都在1倍以上。隨著商業地產迅速發 展,該行業人才的薪酬前景仍十分可觀。

  業內一般的薪資結構是固定工資在年薪中佔比為60%-70%,績效浮動獎金佔比為30%-40%,部分外資企業還會另發三個月到五個月工資的年 終獎金。績效獎金跟項目招商情況以及商管總經理管理的門店數量成正比,招商總監的開業節點獎也是其薪資提升的重要部分,這也是多數招商管理類人才會在商業 項目開業後跳槽的原因。

  除了開發商,近年來風生水起的商業地產基金也是人才的重要流入地。因為地產調控導致資金鏈緊張,開發商們紛紛開始打造自己的融資平台,大量PE、地產基金的人才需求迅猛增加。

  這類既懂商業地產又懂金融投資的複合型人才十分稀缺,來源主要是少數幾個多年前成立地產基金的公司或投資機構,如:金地、復星、凱德等;信託、 保險等金融機構中有過地產投資項目經驗的人才;規範性地產企業中既有項目全盤運作經驗,又有資金管理經驗的分支機構負責人、項目總監等。

  一位商業地產基金合夥人向財新記者表示,商業項目的運作難度大於住宅項目,基金管理人需要考慮資產的安全性和穩定的增長性,具有成功項目開發經驗的資金管理部門資深人士以及投行的地產業務管理人才最為上選,但這些人才在目前中國市場上都非常搶手。

  基金的薪酬體系多為多賺多得,基金公司一般抽成很少(10%-20%),其餘賺到的錢全部由團隊的人分配,行情好的時候,團隊裡每個人幾乎都能分到幾百萬元。這種激勵機制導致商業地產行業內不少項目操盤高手紛紛投向地產基金的懷抱。

  比如原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兼任金地集團上海地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趙漢忠,他離開金地後即加盟復星,領導一隻專門的商業地 產基金——星浩資本,專注投資開發及運營星光耀城市綜合體。還有原SOHO中國主管銷售業務和人力資源的運營總裁(COO)兼執行董事蘇鑫,他創立了首隻 人民幣商業地產基金高和資本,據財新記者瞭解,有不下五位來自多個知名開發商的管理人才陸續加盟高和資本。

  商業地產正成為創業者在下一個黃金十年的掘金場。一旦羽翼豐滿,那些知名項目的運作者就很可能選擇自立門戶創業。像目前國內較領先的商業地產運營商漢博資本,其創始人是原北京世紀金源商城的招商經理,積累了一些客戶和項目經驗後出來創業。

  此外,最早進入大陸商業地產行業的一批台灣、香港人也開始出來獨立創業,如上海新天地項目的運營團隊「華夏柏欣」以及當初因上海正大廣場項目一戰成名,之後獨立創業成立的SPACE商業地產顧問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