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為「注血」互聯網:「小學生」的方法論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01/228987.html

兩年前,當華為以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商的身份,跳進手機的舞池,與蘋果、三星、HTC等手機廠商較量身段時,外界不乏疑慮。

如今,手機之戰正酣,華為又吹響了另一場角鬥的衝鋒號。今年上半年,原隸屬於華為軟件公司的互聯網業務部,升級成為大華為的二級部門,與終端公司、海思消費者芯片等一起整合成華為三大業務集團之一的消費者BG。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CEO余承東通過微博透露,從今年7月開始,華為的天天聊、天天瀏覽器、天天電話、天天秀等天天系列互聯網產品,將隨華為手機新系統界面Emotion UI一起陸續呈現給消費者。這將是華為互聯網產品的首次集體亮相。

「華為在互聯網領域還是小學生。」對於華為的互聯網業務,余承東在一次移動互聯網論壇中如此自謙地表示。此前在微博上,余承東對華為的手機業務從來都是當仁不讓。

外界關心「小學生」能否長大成才,也擔憂其B2B思維會否對華為更加跨界的互聯網業務形成掣肘?

而讓華為互聯網業務問號揮之不去的是華為互聯網業務總裁朱波的離職。今年5月,一手組建起華為互聯網團隊的朱波,結束了4年華為職業生涯,投身風投行業,剛剛在廣州創辦了創業孵化機構——創新谷。

「這是外界的誤讀,華為的互聯網方向不受影響。」華為互聯網業務骨幹之一、天天聊產品總監尹欣如此回應本報記者,「對於華為人來說,吹了衝鋒號,就要往前衝。」

終端云佈局

對於朱波的離職,一位華為內部人士用「感恩和遺憾」來形容:遺憾在於,華為互聯網少了一份力量;感恩在於,朱波在華為的四年,為其互聯網業務帶來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其實,華為很早就開始了對互聯網的研究,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為運營商提供服務和諮詢,就像華為的智能手機業務也是始於為運營商定製。

2008年,有多次通信和移動互聯網創業經歷的朱波加盟華為,開始逐步規劃開發面向個人消費者的互聯網產品。在此過程中,華為成立了互聯網業務部,歸屬華為軟件公司,但一直保持很大的獨立性運作。今年上半年,華為互聯網業務部併入新成立的消費者BG,並改名為終端云業務部。

按照華為內部的規劃,終端云業務部的功能主要有兩個:一是增強華為手機終端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二是延長華為終端在用戶手中的使用週期。

截至目前,這個部門的員工數已經超過1000人,儘管這在總員工超過14萬人的華為內部,並不算多,但已相當於一個中等互聯網企業的規模。朱波離職後,華為終端云業務部負責人由原華為軟件副總裁黃冀接任。

從業務佈局來看,華為終端云業務部主要分成兩大塊:一是精品應用;二是云平台。

精品應用涵括了主要移動互聯網應用,包括華為網盤(云存儲)、天天瀏覽器、天天聊(類似於蘋果iMessage)、天天電話(類似於蘋果 Facetime)、天天記事(類似於Evernote)、天天秀等。這部分的人員規模在200-300人,比如天天聊目前的團隊就在60人左右。

用人更多的則是云平台,人員規模在800人左右,包括智匯云開放平台(類似於蘋果App Stroe),以及與之相關的廣告、支付、Push、華為ID等公共平台服務。華為希望借助這個平台與產業鏈進行廣泛的合作。

「目前,華為在互聯網上還處於摸索階段,投入方向比較多,由於是戰略性業務,在資源上會比較有保障。」一位華為內部人士說。

避開企鵝

華為在系統設備業務上經過了十多年的摸爬滾打,才有了今天全球前二的地位。至於互聯網業務,用華為天天聊產品總監尹欣的話來說,「至少目前還是處於跟隨的狀態」。

以天天聊為例,其原型就是國外的Kik類應用。2010年11月,一款名為「Kik Messenger」的即時通訊軟件在蘋果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上線,儘管不能發送照片或附件,卻在上線15日內獲得了超過100萬用戶,迅速在歐美市場躥紅。

尹欣向記者透露,華為在那時候就開始考慮如何跟進的問題,「儘管是跟隨,也不能沒有自己的想法」。

他認為,與互聯網企業通行的試錯模式相比,華為長期服務電信運營商帶來的基因就是,「規劃好,再實施」。

擺在華為面前的樣本有兩個:米聊和微信。「當時我們的判斷是,米聊很難成功。」尹欣說,這兩者都是在移動互聯網上對社交關係的重構,但從零開始的米聊沒辦法與擁有數以QQ用戶規模的騰訊競爭,「QQ好友很容易導過來」。

這種情況下,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只能取決於體量龐大的企鵝帝國的反應速度。但結果是,騰訊反應迅速,而且比業界預期的還要快。今年4月,騰訊微信的用戶數已經突破了一個億。

「要避免與騰訊競爭。」尹欣對記者表示,出於差異化和自身資源的考慮,華為天天聊採取的是與傳統手機短信相融合的模式,「借助手機通訊錄聯繫人,只要有對方的手機號,就可以給其發即時消息,形式包括文字、語音、圖片以及視頻等」。

與微信、米聊等只能通過IP形式發送網絡消息不同,天天聊在此基礎上疊加了短信功能,如果對方不是天天聊用戶或者不能手機上網,消息將會通過普通短信的方式發出。當然,作為一款社交工具,天天聊還設計了圈子功能。

目前,天天聊的用戶過百萬。尹欣透露,其短期目標是,到今年年底實現用戶超千萬。除了安智市場、應用匯等公開Android應用商店推廣外,華為自身智能手機的內置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根據華為財報,2011年,其智能手機銷量約2000萬部。

在面向海外市場的一些華為智能手機中,天天聊會取代其中的短信模塊,也不排除會與運營商套餐捆綁的形式進行收費。

「短信在一些海外市場並沒有中國這麼普及性的應用,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值並不高,也不是主營業務。」用天天聊來替代短信模塊,有助於提高運營商的ARPU值。

同時,在運營商日益擔心管道化的當下,這樣的合作也有助於其抵禦來自Kik類應用的蠶食,延長短信這一應用的生命週期。

尹欣坦承,天天聊在中國市場超越微信的難度相當大,但從全球市場來看,由於華為智能手機的全球性運營,擁有微信難以企及的渠道優勢。

互聯網基因追問

「所謂的互聯網基因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不可踰越的障礙。」對於外界關於華為能不能做好互聯網的疑問,尹欣如此回應。

有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互聯網企業有很多優勢,比如與消費者用戶的聯繫更加緊密,有股票、期權等一系列激勵機制。與之相比,華為長期從事系統設備業務,可能離消費者用戶遠一些,激勵機制也還限於華為母體的範圍之內。

但尹欣強調,這些都是可以學習的,「只要決策層下決心,學起來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在這個前提之下,就是人和錢的問題。他認為,這些對華為都不是問題。

一位華為人士反問道:「你看騰訊,有多少人是華為去的,包括中高層?」一個可資參考的事實是,在今年5月騰訊組織架構調整後建立的六大事業群中,出 任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並兼任互動娛樂事業群總裁的任宇昕,其在加盟騰訊前就在華為任職。出任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總裁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的劉成敏,也在 加入騰訊之前任職於華為國內營銷部。「華為人的素質擺在那裡,關鍵是倒空杯的心態。」該人士說。

據尹欣介紹,華為終端云業務部的員工來源比較多元化,有老華為人,有從其他互聯網公司加盟的,也會著力補充「一張白紙,有著原始感覺」的應屆畢業生。

「華為不會燒錢,但會不吝投入。」尹欣說,對於重點戰略性業務,華為一貫是堅持長期持續投入,「比如過去在WCDMA領域,也是堅持了八九年,才開始有規模效益」。

對於當前移動互聯網盈利模式受限的問題,尹欣認為,這主要還是規模不足,包括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量還不成規模,電信運營商的帶寬成本和資費限制,以及適合移動互聯網的大屏、高性能智能手機還在普及之中,而「未來這些問題解決之後,盈利模式會水到渠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