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信用風險管理和適當定價的重要性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6ei.html

(作者係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特邀嘉賓、標準普爾公司董事總經理 

日本利率市場化的歷程

  利率市場化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影響衝擊非常大,所以日本充分考慮了這一點,循序漸進地推進利率市場化,先從大額定期存款到小額定期存款,再到流動性存款。在此期間,存款保險制度本身也在日本同步推進,它主要發揮安全網的作用。

表1  日本利率市場化的歷程

 

主要事件

存款保險制度

1984

5

日美日元美元委員會,發表了金融市場化和日元國際化的展望

1971  存款保險機構:日銀,民間

1985

3

MMC(Money Market Certificate)的導入

由銀行出資開始運行

1982 提高保險費率

 

10

10億日元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市場化

1986 將保險金支付限額由300萬日元

 

 

此後由大額到小額,由定期到流動性存款,市場化逐步推進

提高到1千萬日元

1989

1

「都市銀行」,導入新短期優惠利率

 

 

10

1千萬日元定期存款的利率市場化

 

1991

4

銀行,開始將長期貸款利率與短期優惠利率聯動

 

 

6

日銀,取消窗口指導

1991 決定對合併了東邦相互銀行的

1992

12

確定對定額郵政儲蓄實施利率市場化

伊予銀行提供資金援助

1993

7

銀行開始引入證券業務

 

1994

7

「都市銀行」,將房貸利率變更為以短期優惠利率為基準

 

 

10

流動性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無利率活期存款除外)

 

19962001

金融制度改革(日本版金融大改革)

1996-2001  存款的全額保護

 

利率市場化的不斷發展影響了銀行的負債構成,使市場化利率存款逐漸增加。如圖1.

圖1  計息負債的構成

 
 

日本利率市場化的影響

  日本的利率市場化,使得通過影響利率來調節經濟的貨幣政策的效果得到了提高,貨幣供應量作為指標的意義發生了變化。另外,存款的超額利潤(市場利率減去存款利率)消失,所以銀行存貸差也隨著下降。銀行為了彌補利差空間縮小,將貸款對象從大企業向中小企業和個人擴大。但是由於過度依賴於房地產的擔保,同時在如何評判信用風險上缺乏足夠的知識技能,所以導致風險的產生。(中國也會走同樣道路。這支持了房價上漲和穩定,直到最後崩盤)

  由於利差下降,對房地產貸款金額增加,政府又未能對其進行適當管理,導致了房地產泡沫和銀行危機。由於房地產價格下降以及貸款利率水平的不適當,銀行經歷了多年的收益下降,一直維持低收益水平(利率自由化對銀行是打擊,台灣和日本都是先例!,這可以成為常識)

  利率波動使得綜合性資產負債管理的必要性越來越高。但由於日本對沖工具較少,且真正引進這種手法比較晚。銀行通過把貸款利率和短期市場利率等資金成本聯動起來,以減少利率風險。日本的存款保險制度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種保險制度過去就有,但是在具體的資金以及技能運用方面表現不佳,對存款的保護也導致業界供應過剩。

  (一)利率市場化後,貸款利率更能充分反映市場利率的變化

  將利率市場化前後的1980年和1991年進行對比,圖2顯示了,1980年,隨著市場利率下降,銀行放貸的利率也下降較快。80年代,貨幣供應量的波動非常大。貨幣供應量和實體經濟活動之間並不一定密切聯繫在一起,兩者是背離的關係。資產價格的波動、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過程當中存款者行為的變化以及向郵政儲蓄等的資金轉移都是影響貨幣供應量的因素。

貸款利率的下降(所有銀行)

圖2  本次寬鬆局面

 
  
圖3 上次寬鬆局面

 
 

  (2)80年代,全國銀行的存貸款利差下降,貸款增加

  表2中可以看出,存款的息差在下降,存貸款的利差在縮小。圖中藍色部分顯示利差越來越小,而銀行為了應對存款息差的縮小,提高了貸款息差,並開始積極推進息差較大的中小企業貸款、個人貸款、房地產貸款,通過大量的放貸來確保收益(1.改變風險偏好2.放大槓桿,這是必然路徑)。也有一部分大企業把發行CP和公司債券籌集的資金放到銀行做定期存款,以此來獲取利益。

表2  貸款利差與存款利差

 

  由於存款息差縮小了,所以針對中小企業、個人貸款、房地產貸款越來越多。過去銀行都是大力吸收存款,這之後也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貸款上。此外,銀行開始對收益降低產生不安,希望通過增大貸款量來彌補收益的降低,所以銀行的行動變得非常冒進(風險偏好改變)

  (3)銀行投資組合的變化

  一方面,銀行投資組合的構成發生變化,表現為中小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量增多。如圖4,過去是以製造業為中心,現在銀行的貸款對象從製造業到非製造業即服務業,從大企業到小企業和個人。圖5是大企業、中小企業和個人佔的份額的變化。過去銀行偏重於向大企業貸款,這一數字隨銀行不斷向小企業和個人放貸而減少。另一方面,有一種叫做住宅金融的專門機構,住宅金融專門公司是政府為了向個人提供購房貸款而創設的機構。過去,銀行不針對個人房貸貸款,現在銀行行為的變化使得這種政府背景的住宅金融公社開始向高風險房地產貸款傾斜。

  有關補充銀行貸款損失的手段,房地產擔保,政府保證佔大多數。圖中綠色部分是沒有擔保或保證的信用貸款,可以看出在利率市場化後出現了下降,而房地產擔保的部分增多了。這表明,銀行的信用判斷越來越依賴於擔保的價值和政府的保證。政府有一個專門保護中小企業貸款損失的政府保證制度,這項制度運用的越來越多。存在的問題是,由於過度依賴這種保證制度,銀行容易忽視自身對中小企業進行的信譽評估(政府信用被透支!)1990年之後,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下降,用房地產做擔保的貸款變得無法回收。1993-2004年期間,扣除貸款損失和經費之後銀行利差出現了負值。 

圖4  投資組合的產業構成

 
 
圖5 投資組合的規模大小

 
 
圖6  投資組合的抵押類型

 

  (4)日本通過導入與短期利率聯動的新貸款利率來迴避利率風險

  美國有一個S&L的組織,通過吸收短期存款進行長期放貸,這種現象導致很多破產現象發生。90年代,短期利率上升,導致了利差逆向甚至引起大批破產。

  在日本,利率風險沒有成為一個大的社會性現象,80年代,新長期優惠利率和新短期優惠利率兩者同時出現,是和資本成本相聯動的,因此銀行確保了一定利率,降低了長期、短期利率錯位的風險。90年代初期,日本了出現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的情況,長期貸款的利差下降。但是,通過導入新長期優惠利率,把貸款利率與短期市場利率聯動,通過這個方式,銀行確保一定利差,減輕了長短期錯位的風險,對維持銀行經營起到一定作用。

  優惠利率的導入也有一些問題。比如都市銀行,可能具有一些更高信譽的顧客,但是當時的做法是採用同樣的利率標準,因此無法評估不同信譽的質量。當時沒有企業的評級技術和良好的評估審查能力,這可能也是造成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  (評估和審核企業的能力是利率自由化的關鍵)

  利率市場化之前,各個分支機構的業績是由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的差額,以及貸款總量決定的。但是現在,分支機構的業績是由總行決定的基準利率和存款利率、貸款利率的差決定的。另一方面,利率浮動產生的利率風險全都集中到了總行。但是像利率互換市場這樣對利率風險進行對沖的市場,由於這些市場相比銀行資產來說規模較小等原因,日本銀行沒有像美國銀行那樣,預判利率市場的走勢,對利率風險進行動態調節。

圖7  新短期優惠利率和新長期優惠利率

 
 
圖8  「個人傳播方式」機制

 


 
日本和美國利率市場化的比較

  日本由於大量發行國債,所以長期利率率先實現市場化,另外由於日元國際化,帶來了利率市場化的壓力。但是美國不同,很多存款是轉向證券公司的,這是美國走向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原因。同時,美國和日本都出現了不良貸款的增加。但是美國由於銀行的利潤不斷減少,所以更多是擴大證券和投資的業務,而證券公司也採用同樣的做法,介入到銀行業務之中,即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競爭變得很激烈。而日本當然允許銀行兼營證券業務,但是銀行和證券行業之間並沒有非常激烈的競爭。

  下圖是日本金融資產變化情況,日本的個人很大部分資產仍以存款形式存在,在80年代股市價格暴漲時,有不少存款投到股市或房地產市場,但是總體上呈現穩定的趨勢。這是由於日本以間接融資為主,而美國以直接融資為主,因而在存款方面非常不一致。(這裡的因果關係好像顛倒了)

圖9  日本個人金融資產的崩潰

 


 日本的存款保險制度

  日本的存款保險基金,由於銀行的經營困難,有一段時間出現了四萬億日元的赤字,但是在此之後慢慢得到了恢復。存款保險用於挽救那些倒閉的銀行,保護存款者。圖中銀行的數字,大型金融機構不斷合併的同時,地方銀行數量沒有什麼變化,因此銀行的數量並沒有大幅減少。日本金融危機時,對存款是全額予以保護的存款保險費也是均一的,並不根據銀行的經營情況而發生變化。正因為如此,日本銀行的淘汰或者重組沒有大的進展(存款保險費是均一的+全額就有問題。美國是均一但是保險是有限額的。這樣可以導致競爭關係。市場定價)

表3  存款保險費率的變化趨勢

 
 
各國主要銀行的財務指標比較

  中國四大銀行的均值,首先資本充足率非常高(如圖10),尤其是去除優先股之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很高。從不良資產率來看(如圖11),中國的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很小。另外,淨利息收益也非常之高(如圖12),一方面是由於銀行的息差很多導致的。

圖10  資本充足率

 
 

圖11  不良資產率

 
 
圖12 淨利息收益/平均盈利資產

 
 
圖13 貸款/存款比率

 
 

日本銀行業的特點:低收益性制約了評級

  日本銀行的優勢在於,經濟多樣化得到了發展,同時銀行的客戶基礎非常牢固。另外,企業和個人貸款水平比較低,銀行的資產質量比較高,同時存款的基礎非常牢固。它的劣勢是財政收支惡化,以及龐大的政府債務導致國家信用水平有下降趨勢。比如現在日本國家評級展望是負面的,受整個國家信用評級的影響,日本半數以上的銀行的評級展望也是負面的。同時,長期的通縮與低增長給銀行資產質量也帶來負面影響,而且銀行數量太多、集中度比較低,因此它的收益不足以完全彌補信用風險。

  為什麼銀行利潤率如此之低?原因有三:一是存款數量過多,資金需求非常疲弱,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因此銀行在貸款時競相打折。二是銀行的貸款對象之中,個人貸款(包括各種信用卡)與其他國家相比非常少。三是對政府保障制度過於依賴。現在日本對於中小企業的貸款不斷減少,一方面是因為需求不多,另一方面是因為銀行不能獲得與風險相當的利潤。銀行缺乏判斷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並確定適當的利率,以此來增加貸款的動力。日本銀行對政府保證制度的過度依賴也是原因之一。比如說,政府保證制度的保證率中,中小企業的違約率並沒有真正得到反映。不管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如何,只要活用保證制度,貸款利率就很低。面向中小企業的貸款市場陷入了高風險低回報的狀況。

日本利率市場化的教訓

  日本利率市場化為資源的有效配置做出了貢獻,但是它使得金融機構的行為發生了變化,不斷增加高風險資產。我認為,日本銀行不充分的風險管理和金融政策的寬鬆也加速了這一情況。

  另外,日本利率市場化花了很長時間,這有損銀行間的公平競爭,比如不在市場化範圍內的郵政儲蓄借此機會增加了市場佔有率。對銀行來說,利率市場化成了長期存在的壓力,一直給銀行帶來經營方面的困擾,最終也導致不良貸款的增加。

  銀行希望將經營資源轉向中小企業和個人,但是對中小企業的財務情況並不能夠進行很好的審查。為了穩定銀行的經營,判斷企業和個人的償付能力,以及進行恰當的定價是十分重要的。

  關於新興企業,日本的新興企業發展情況並不理想,企圖僅僅靠銀行貸款的支持是不夠的,因此需要完善資本市場,培養投資人。

  關於存款保險制度,它發揮的是安全網的作用,雖然制度已經建立了很長時間,但是資金、人員都不夠。90年代日本的銀行陷入困境的時候,不能讓銀行破產,必須反覆強調日本銀行是安全的,所以最終對於陷入困境的銀行反而沒有能夠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因此,存款保險制度的日常維護與完善非常重要。

  我認為,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會對資源的有效配置做出貢獻。面向中小企業、個人的貸款增加等的服務多樣化應該也會隨之而來。在此過程中,銀行需要有很好的 風險管理。比如,要避免出現由於不能進行風險管理而導致銀行不能向新的領域進行投資的情況。此外,中小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要想提升大家對它們 的信賴程度,改善財務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還需要保護小額存款的制度上的保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