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蒙牛引資救火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22/100403287_all.html

這是孫伊萍空降為蒙牛總裁60天後首次面對媒體。6月19日,她攜中糧集團董事會秘書殷建豪,蒙牛主管生產環節副總裁等高管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同時與會的還有四天前宣佈以22億港元入股蒙牛的歐洲乳品巨頭愛氏晨曦(Alar Foods)集團。

  6月15日(丹麥時間),中糧集團、蒙牛和愛氏晨曦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簽署一系列協議。愛氏晨曦從厚朴基金手中接過蒙牛5.9%的股份,成為位 列中糧之後的第二大戰略股東。和此前與蒙牛合資生產奶粉不同,這次愛氏晨曦宣稱要向蒙牛輸送從牧場管理到原奶生產等各個環節的一整套質量控制體系。同時, 蒙牛的銷售渠道也將向愛氏晨曦的奶粉等產品開放。

  「蒙愛」聯姻消息的發布十分突然,時機也頗微妙。雙方的合作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丹麥時簽約。此外,兩國農業部共同簽署協議建立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由蒙牛和愛氏晨曦負責實施。

  這讓這樁普通的商業交易看上去有一層神秘的政治背景。而在另一個角度,近期,伊利奶粉汞含量異常、光明乳業問題學生奶以及蒙牛冰激凌「代工門」等乳業安全事件集中爆發,引起輿論強烈的負面關注,不管是蒙牛還是其他同業,都太需要這樣的積極新聞來轉移公眾視線。

  孫伊萍在低調燒完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之後,選擇這個時間點來高調宣佈引入「外援」,公開坦承在乳品質量安全修復上如履薄冰的心情,應有一番良苦用心。她稱蒙牛引入歐洲具有140年牧場管理和乳品生產經驗的公司,旨在學習技術、培訓人才,以實現整個奶源體系的管控。

  可以看出,蒙牛賦予了是次引資一個標誌性的意義,意在告別過去,站到重塑品牌形象的新起點上。這些舉動被業界普遍認為方向正確,效果仍待觀察。 曾經在奶粉合資方面合作失敗的愛氏晨曦,未來能多大程度地介入蒙牛的奶源質量控制?在合資牧場方面也有失敗記錄的蒙牛,能否再與外資傾力合作,理順上游質 量管理?蒙牛能否借此打破奶粉業務弱勢局面,實現國際化目標?這些問題的解決均有賴於蒙牛上下的執行力。而對整個行業而言,蒙牛引資策略的成敗,也將影響 著重塑中國乳業形象的信心。

一張形象牌

  愛氏晨曦入股蒙牛的消息一發布,公眾的第一反應就是問題不斷的中國乳業引「洋奶」救市了。在6月16日舉行的中國奶業大會上,農業部副部長高鴻 賓警告從原奶到乳品生產的各類相關企業,「消費者對中國奶業信心不足,乳製品安全是高敏感問題,中國的企業不能再出事,也出不起事了。」

  高鴻賓表示,歷經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目前的中國奶業已經步入了歷史最好時期,但中國奶業生產的總體水平仍是發展中國家水平,公眾對乳製品質量的要求卻是歐洲發達國家水平。從監管者角度來說,要對中國乳製品的質量安全問題零容忍。

  「CPI一上去,蒙牛就容易出事。」蒙牛的一位投資人對財新記者稱,蒙牛近兩年來安全事故不斷,究其根本是無法對上游奶源實現百分之百的控制, 而直接誘因是一旦成本上漲,奶農就容易做假。去年的黃曲黴毒素事件也反映出了蒙牛在質量監管和後續通報體繫上的問題。他認為蒙牛過去在質量監管和檢測方面 沒有完全按照程序做,投入不夠。

  安全問題最終反映在市場銷售上,蒙牛近年來銷售高速增長,但庫存也逐年上升。從2009年到2011年,庫存從7.14億元猛增至16.85億元,實際供應遠遠大於預期銷售。

  正是安全問題和銷售壓力,迫使蒙牛一再突破股東協議的限制。三年前,中糧和厚朴基金斥資61億元購買蒙牛20%股份,其中厚朴佔股5.9%,當 時的協議約定,厚朴三年內不得退出,且退出時不得引入同業,中糧和厚朴亦不介入公司運營。但現在,中糧派出了孫伊萍替代了蒙牛創業元老楊文俊;厚朴基金在 董事會同意下提前退出,其所持股份轉手愛氏晨曦;而愛氏晨曦亦屬此前三方投資協議中限制進入的同業。

  相比當年的入股價格,厚朴獲利3.7億港元,淨賺20%,年平均收益不足7%。國內一農業投資基金合夥人指出:「相比投資農業相關行業高達20倍至30倍的市盈率,厚朴這樣的退出不算漂亮。」事實上,厚朴寧可接受這樣低的對價退出,足見其無奈。

  三年來,不管是厚朴還是其他投資人,都已經對蒙牛倍加失望,曾有投資人指出,「近幾年來,蒙牛除了銷量在增長,其他一無所長。」

  在蒙牛、中糧和愛氏晨曦的媒體通報會上,孫伊萍稱已經和團隊就質量體系建設做出了深入、細緻和系統梳理,進一步加大相關的投資。要把質量監管體系追溯到前端奶源管理上,具體而言就是要建立自由牧場和升級現有奶站。

  在品牌建設方面也將做出梳理,更加系統地規劃產品,有更多創新,在解決質量問題的基礎上建立完善品牌。

  蒙牛和愛氏晨曦的協議中也規定,愛氏晨曦將在前端奶源建設和質量控制上提供技術、人才培訓和管理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畜牧研究所所長張利庠對此指出,中國乳品企業的品牌缺乏核心競爭力,各自打出的口號或者太虛,或者玩概念,沒有能夠從消費者最關心的乳品質量上給予一個明確信號。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奶類分析師宋亮對財新記者指出,短期來看,引入外資,有助於提振投資者對蒙牛的信心,幫助蒙牛走出低谷。此次引資消息一 出,蒙牛股價出現大幅上升。6月18日、19日兩天,股價累計上漲逾10%。除高盛認為其受原材料上漲壓力維持「沽售」之外,花旗、瑞信、瑞銀都給出了 「買入」評級。

  宋亮認為,引資也有助於推動蒙牛產業整改。孫伊萍接任後,即提出著力整改上游,提出到2015年要建立8-12個牧場,實現蒙牛在奶源環節的規 模化、可控化發展。但蒙牛缺乏規模化牧場管理人才和相關牧場規劃、建設經驗,以及奶牛品種改良等方面技術,通過引入外資,可以加快上述方面的改進。

  申銀萬國6月18日發佈報告也稱,蒙牛此次與歐洲領先乳品廠商合作是蒙牛提升生產標準和乳業生產經驗努力的最好體現,預計短期內蒙牛將推出愛氏 晨曦品牌產品以提升銷售;長期來看,蒙牛將受益於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及雙方在質量控制和產品創新方面合作帶來的生產技術的升級。

  孫伊萍也承認,引資這張「形象牌」能否發揮後續實質效果還有待驗證,未來蒙牛的發展還要看整個團隊的執行力。

前端之困

  整整三天的奶業大會,大大小小的企業最關心,討論最多的是牧場建設管理問題,人才緊缺、經驗不足是從牧場到乳企人士最常掛在嘴邊的抱怨。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也在奶業大會上指出,解決奶源質量問題的重要方向就是集約化牧場管理。

  在奶業大會上,外國公司分享牧場建設經驗的論壇人滿為患,一些做設備和檢測的企業四處打聽建牧場的情況,希望能夠在新一輪的牧場建設潮中分一杯 羹。一位來自黑龍江的村長告訴財新記者,他們整個村現在做集約化管理,把村民手裡少則兩三頭、多則不足百頭的奶牛集中起來飼養。「外國人那套太先進了,但 是和我們不一樣,他們都是農場主,有錢有公司。」

  雙城雀巢公司總經理陸明則稱:「規模化不是集中起來,然後卡死標準那麼簡單的。」乳業公司現在最關鍵也是最難的點是對散農的培訓。

  孫伊萍稱蒙牛的質量控制系統將向前端覆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牧場建設和管理。目前,蒙牛的集約化養殖達到82%,其參股的上市公司現代牧業 (01117.HK)佔奶源比例10%。前述蒙牛投資人指出,雖然現代牧業幾乎全供蒙牛,但現代牧業的原始發起者屬於老的蒙牛系人士,中糧系高管孫伊萍來 後,蒙牛和現代牧業的合作關係已不如先前緊密。

  蒙牛也早有自建牧場的計劃。蒙牛副總裁白瑛透露,蒙牛將在奶源建設上投資35億元,目標是2015年實現100%奶源來自規模化和集約化養殖。 孫伊萍也稱蒙牛100%控股的富源牧業將承擔自有牧場的建設管理,同時通過參股的形式加入到奶源供應商的管理中。此外,對於現存的奶站也將升級,監管其質 量。

  在白瑛看來,蒙牛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技術和人才。目前,相關的人才培訓計劃已經通過中國-丹麥乳業技術合作中心開展。蒙牛方面派出白瑛負責對接該項國際合作。

  愛氏晨曦副總裁Lillie Li Valeur表態稱,丹麥公司將盡全力幫助蒙牛。其對蒙牛的技術輸出,將包括按照超過歐盟標準的全系統、各流程質量監管體系。

  事實上,蒙牛也有和外國公司合資牧場的失敗案例。早在2004年,蒙牛就和澳大利亞Austasia公司合資興建了蒙牛澳亞國際牧場。當年牧場以「洋牛洋人管、吃洋草、用洋技術管理和保護環境」一度成為中國大型牧場建設的典型工程之一。

  但澳亞集團投資控股公司總裁Edgar Collins告訴財新記者,當年在中國投資牧場是受到蒙牛原董事長牛根生的極力邀請,但牧場建成後,澳亞和蒙牛在經營理念上卻發生分歧,蒙牛方面只希望外方搞建設,自己則掌控具體的運營管理,無奈之下澳亞選擇退出,牧場被賣給蒙牛,後又轉手至現代牧業。

  對於牧場管理引入國際先進技術業內早已有共識,然而是否整套技術引進,人才培養上用何種模式則業界仍有爭議。上海一間乳業集團牧場負責人告訴財 新記者,在中國建牧場需要考慮南北氣候差異、土壤差異、飼料來源渠道等各種不同因素。國外的牧場建設公司有很好的經驗,理念和細節都非常先進,但若完全照 搬也會帶來問題。他舉例稱,丹麥的牧場多以小型牧場為主,其各方面的管控和國內現在動輒5000頭甚至上萬頭的大型牧場存在差異。因此,中國牧場在引入西 方先進技術與人才培訓等方面,都有一個自身消化與調適的過程。

  在中國的監管政策下,國外先進的管理體系也可能大打折扣。

  上海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顧佳升對財新記者指出,政府在政策制定層面往往注重最後的質量標準,而忽略整個質量體系前端的標準化;企業則往往為了應對突發事件,採取應急策略,無暇顧及流程的標準化。

  蒙牛總裁助理王富也提到,在丹麥,牧場的飼料引進和使用的整個流程都受政府監管,嚴格檢測飼料的重金屬、農藥殘留等指標。但多位中國牧場管理人員則稱,國內早就不對重金屬進行檢測了。

外資再定位

  蒙牛和愛氏晨曦的合作早在牛根生時代就已開始。2006年,雙方建立了合資奶粉廠,生產蒙牛阿拉品牌奶粉,蒙牛持股比例51%,愛氏晨曦持股 49%,但這一合作在眾多合資奶粉品牌中成為敗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在含三聚氰胺的奶品生產廠商名單中,蒙牛阿拉也赫然在列。

  於是,企業停產,產品召回,外國媒體曝光,甚至波及丹麥本土銷售的愛氏晨曦產品也被召回檢測。

  2011年蒙牛阿拉更名為歐世蒙牛,以「北歐智慧、中國心」的企業宣傳口號再戰市場。但企業的銷售情況仍無起色,年年虧損,2011年虧損達 7000多萬元。對此,愛氏晨曦副總裁Lillie Li Valeur解釋稱,合資企業虧損來自多方原因,其中一個是管理團隊變動大、愛氏晨曦派駐的團隊對中國市場瞭解不夠。接下來,愛氏晨曦在銷售上會讓蒙牛團 隊接手,自己則從更高層面的戰略上和蒙牛展開合作。根據合作協議,蒙牛將成為愛氏晨曦中國的獨家戰略夥伴,將在中國及多個其他國家發展愛氏晨曦品牌乳製 品。

  中國企業和外國廠商在國內合資建奶粉廠的風潮近年逐漸興盛,各大中國廠商幾乎都傍著一個外資企業,整個奶粉市場仍是「洋品牌」的天下。蒙牛現階 段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主要來自液態奶。在奶粉銷售方面被多美滋、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五大洋奶粉巨頭拋於身後。2011年,這五大企業所佔份額接近市場 60%。

  鑑於自身奶粉產品的弱勢,蒙牛在對外資夥伴的渠道開放上更顯謹慎。

  孫伊萍說:「過去蒙牛在奶粉業務上佔比微不足道。但蒙牛會持續努力。」她謹慎地指出,會在適當時候引入愛氏晨曦的一些產品到中國市場,但強調其銷售份額在總體的份額裡非常少,並稱會對蒙牛和丹麥品牌做出嚴格的產品區隔,不會對蒙牛現有的產品構成衝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