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英﹕息口升 科技股無有怕
1 :
GS(14)@2017-11-12 16:38:44【明報專訊】港股仍在窄幅發展,說明內地的資金不敢高追。香港的投資者則在市場中買一堆又沽另一堆,這就是傳統的炒股不炒市。因此個別股份和板塊是有明顯的波動,但以指數來說,就沒有較大的波瀾了。外圍債息回穩,金融類股份在業績公布後相對不振,甚至株連匯控(0005),反而港交所(0388)在這個時刻卻有好表現。很多投資者可能會覺得是聰明資金在托着數隻成分股份來派貨,但通常在牛市中才有這種情况出現,如果是熊市,早就一跌俱跌了。只有在牛市中才會有戰略轉移的出現,就是資金在市場中始終是戀棧不去,不斷流轉,擇肥而噬!這才能造成牛市的基礎。只要28000點沒有下破的話,上升基礎依然不變,現在只不過是在左轉右轉,唞唞氣後再準備上衝而已。
預期港股稍後可能會效法日本和韓國的走勢,出現雙翼齊飛、步步爭先的局面。投資者可能已經習慣了最近這種市場模式,就是升200點回100點,再升200點回100點 ,突然間又會下挫500點再緩慢回升這種格局。但世事常變,市場又怎能一成不變呢?始終有可能出現從「量變」變成「質變」,投資者就要有所準備了。再下一次的突破極有可能是會「打破樊籠飛彩鳳」,以銳不可當的姿勢急衝而上。主要是以時間積聚了動力,只要出現爆發就有可能勢不可當!投資是一門藝術,如果理解為華爾茲的舞步,最近的市况就是「慢、慢、慢、快」,又再「慢、慢、慢、快」,但高潮到來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一波「快、快、快、快」的舞步,接着才會出現一個「慢」! 如果投資者沒有早作準備,極可能到時就會對這個升浪失諸交臂!賺錢的機會從來都不是易得,投資者又怎能掉以輕心呢?只有早起的鳥兒早作準備才會有最多的蟲吃!這是毋庸置疑的。
須提防房託內房股
資金現在似乎由一些資產型的內房股、金融股轉往高科技股,其實原因並不複雜,最主要是息口趨升和縮表的問題。有些股票並不是很受利率的影響,無論債市或利率出現什麼危險信號,一些美國的科技股公司可以在一夜之間暴升,其總價值增幅竟然可以超過一整間IBM的市值!那區區一點的息口走勢對這一類型股份又有什麼影響呢?這類股份的前景展望實在太大,香港的投資者絕不會因為未來將會加0.5 厘的息口就會把騰訊(0700)、閱文(0772)這些股份沽出的。但如果對一些前景展望沒有那麼大格局的股票來說,反應就可能會截然不同。例如領展(0823)、內房這些對息口敏感的股份就會立竿見影,如果投資者不懂得趨吉避凶,堅守以往的那一套,那就有可能身陷險境了。
早着先鞭、 快人一步總是容易理想達到,如果沒有作出區別的處理,就只能眼巴巴看着別人飛升,自己卻原地踏步,甚至還會「自由落體」,這樣的結局絕對不是投資者想見到的!舉個例子來說,就正如「收外圍」,是沒有人會去收六合彩的外圍的,只收了10元但卻有可能要賠5000萬! 這樣的生意又有誰會做?但如果是有數得計,收了10元,只有1%的機會要賠20元出去,這樣就會有很多人肯做了!了解這個情况後,投資者就會明白為何那些有數得計的公司如內房、金融股就無力再起,那些新經濟科網股卻樂此不疲。同樣是市場中的股票,但表現出來隨時是「同人唔同命」,如何區別處理就要考慮投資者自己的智慧了。
比特幣需求靠估
現在就算拆息上升1厘至2厘 ,對騰訊來說根本全無影響,馬上就再創新高;但那些對息口敏感的股份,同樣面對拆息上升時表現就是另一回事,從股價的即時反應就馬上可以判別得到了。資金是十分聰明的,不是以為有得買就會買,還有很多理據在看不見的層面,這樣聰明人才可以賺到最多的錢!其實只要相信世界上有罪惡的話,比特幣就會歷久不衰。其實比特幣也是令投資者難以估計的項目,市場小、世界上又有罪惡的需求,就造成比特幣有上升的基礎。只要有一批這樣的捧場客的話,就有難以量度的需求,理由能否令你信服是你的事,但市况就是集體意識的反映,只能說是形同賭博,根本不能估計。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22&issue=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