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十年,河北省首鋼遷安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首鋼遷鋼)終於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結束了「黑戶」生涯,獲得了合法產能。
鋼鐵產業的所謂「黑戶」,指未經中央政府核准的項目,被國家發改委稱為「違規產能」。在這類鋼鐵「黑戶」中,首鋼遷鋼無疑是幸運的。根據冶金工 業規劃研究院數據,截至2011年底,中國粗鋼產能已達9億噸左右,其中2005年以來開工建設的3.57億噸的產能中,未按規定取得國家核准的佔 79%。
首鋼遷鋼轉正,令那些出於環保考慮而被迫搬遷的城市鋼廠看到了取得「准生證」的希望。在近期召開的「鋼鐵產業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專題工作會」 上,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巡視員李忠娟明確表示,「建設條件成熟的城市鋼廠搬遷項目,要抓緊辦理用地、環評、節能審查等核准相關手續,國家發改委將按程 序辦理核准手續。」
不過,在未獲核准的鋼鐵企業中,更多的是民營鋼鐵企業,其中不乏一些國內產能排名前列的大廠,他們對於獲得核准的心情更加迫切。
「我們近期將會公佈一批符合生產經營條件的企業名單。」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一位副處長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透露,其中就包括一些民營鋼鐵企業。 這將是2010年7月工信部發佈《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範條件》(下稱《規範》)之後,首次發佈類似名單,一些民營鋼廠有望獲得政府認可,這可視為對民營鋼 廠政策的方向性變化。
過去十年中國鋼鐵產業急速擴張,卻一直處於政府嚴厲調控之下,民營鋼鐵企業尤其受歧視,每次經濟過熱都是調控對象,2004年對江蘇鐵本的查處即為典型。然而,中國鋼鐵產能依然邊調邊漲,如今已然嚴重過剩。
遷鋼十年等待
「為落實國務院精神,加快推進首鋼搬遷調整工作,解決首鋼石景山廠區關停後首鋼股份公司資產置換問題,國家發改委核准了首鋼遷鋼項目。」國家發 改委5月25日發佈了核准首鋼遷鋼的公告。此時距首鋼遷鋼成立已經十年。2002年,首鋼遷鋼成立,第二年開工建設,第三年即投產。可是,這一項目不久就 被媒體曝光,未獲發改委核准。
「我們開工後,一直與發改委溝通,但國家在2005年收緊了鋼鐵政策,批文一拖再拖沒了下文。」首鋼集團一高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首鋼之所以急於上馬該項目,是2003年首鋼同意遷出北京,如果等到批文再建設,首鋼連第二梯隊都進不去了。
雖然一直未獲發改委核准,首鋼遷鋼卻獲得了國家環保部和水利部的批文。「遷鋼是為了環保搬遷,符合國家政策;遷鋼的設備技術也達標。」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認為,首鋼遷鋼通過核准理所當然。
與民營企業不同,背靠國企首鋼,遷鋼面臨的政策風險較小,產能一擴再擴。2004年10月,首鋼遷鋼首期200萬噸項目正式投產,又迅速啟動二 期工程,2006年12月產能已達400萬噸。2005年遷鋼開工2160熱軋項目,標誌著以生產建材為主的首鋼轉向高端產品。目前,首鋼遷鋼具備年產 780萬噸鐵、800萬噸鋼、780萬噸熱軋板帶鋼的生產能力。項目建設不受影響,但沒有「戶口」讓資本市場很擔心。「我們想盡快有批文,大部分是為資本 市場考慮。」上述首鋼高管坦言,只有獲得「准生證」,遷鋼才能順利注入首鋼股份。
首鋼旗下首鋼股份自2010年10月29日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2012年5月18日正式公佈資產置換草案,首鋼集團擬將遷鋼全部資產作價 183.70億元注入首鋼股份,首鋼股份的全部停產資產及即將停產的第一線材廠則作價63.23億元置換給大股東首鋼,差額部分由首鋼股份向首鋼總公司發 行約28億股。
大搬遷契機
「遷鋼獲批,除了使遷鋼能順利注入首鋼股份,也是為了完善搬遷工作。」發改委產業司冶金處一位官員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透露,為了調整佈局,實現 產業結構調整,近期將出台《鋼鐵產業生產力佈局和調整規劃》(下稱調整規劃)。調整規劃出台後,部分城市鋼廠將按照具體條件搬遷。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摸底,中國位於省會直轄市的鋼廠有20個,城市鋼廠總共有39個,2009年總產能2.28億噸,佔當年全行業總量的39.5%。
「搬遷原則是,與城市發展關聯度高的鋼廠,通過升級改造,不搬;與城市發展有衝突、裝備落後的,要麼搬遷,要麼淘汰。搬遷後要提高競爭力,不能擴大產能。」上述發改委官員說,對符合調整規劃的項目會加快審批。
首批被納入搬遷計劃的鋼廠有五家,包括重慶鋼鐵公司、青島鋼鐵集團、杭州鋼鐵集團、石家莊鋼鐵公司、合肥鋼鐵公司。這些已經被納入搬遷計劃的鋼 廠也沒有「戶口」,正希望藉此轉正。以重鋼為例。2008年,重鋼搬遷工作正式開始。新重鋼總投資300億元,位於長江邊上的長壽新區,產能提升到650 萬噸。
「其實在我們新重鋼第一條生產線開工建設前,其他手續,比如環保、土地、鐵路等材料都已完成,2008年就上報了。不過,到現在還沒獲得發改委核准。」重鋼一位副總經理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重鋼獲批問題不大,預計核准不久就將完成。
在上述重鋼高層看來,遷鋼和重鋼類似,都是因環保搬遷而開建的新項目,而且新重鋼也有注入上市公司重慶鋼鐵(601005.SH)的需求,「也面臨『准生證』問題」。
根據重慶鋼鐵5月30日公告,重慶鋼鐵擬通過發行股份、承接負債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向大股東重鋼集團購買位於長壽新區投建的鋼鐵生產相關資產及配套公輔設施。
同樣屬城市鋼廠搬遷項目的青島鋼鐵,新產能還沒建成,則需「先有票後上車」。青島鋼鐵新址規劃位於青島膠南董家口,面積達9000畝,是目前廠區4倍,預計產能達到400萬噸。
「我們剛進入環評,以後還有很多手續,搬遷具體時間要看審批情況。」青島鋼鐵生產處一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環評是前期手續,要發改委部門批覆、手續齊備後,搬遷項目才正式啟動。「我們是符合調整規劃的,對批覆還是比較樂觀。」這位負責人說。
民企轉正曙光
在「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看來,城市鋼廠幾乎都屬於國企,獲得發改委核準可能性較大,更應該關注的是一些民營鋼企是否能夠獲得轉正。
民營鋼企把從「黑戶」轉正的希望寄託在工信部即將發佈的「符合生產經營條件的企業名單」。
「工信部在修改完善《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範條件》後,在此基礎上將公佈一批符合生產經營條件的企業名單。」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一位官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名單已經基本確定,有國企也有民企。
河北一家民營鋼企高層證實了上述消息。「我們剛接到河北省工信廳領導的電話,工信部近期要公佈一批符合生產經營規範的名單,其中就有我們。第一次有政府承認我們是合法的。」
中國最大民營鋼鐵企業沙鋼集團一位董事也表示,沙鋼也在這個名單中。目前沙鋼集團擁有年生產能力煉鐵2900萬噸、煉鋼3500萬噸、軋材3300萬噸。其中有部分產能未獲發改委核准。
2010年7月,工信部發佈《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範條件》,被認為是為違規產能合法化開了窗口。但國家發改委追發通知,要求對鋼鐵項目進行一次性清理,又給希望通過工信部追認獲得政府認可的鋼企蒙上了一層陰影。
過去十年來,國家發改委一直是鋼鐵產業主管部門,即使在工信部成立之後仍然影響巨大。
在近期召開的「鋼鐵產業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專題工作會」上,李忠娟明確表示,要加快對現有產能存量調整步伐。「以各省上報的鋼鐵產能為依據,研究調整存量違規建設產能的方案並報請國務院同意後實施。」
「其實工信部第一批符合生產經營規範的企業名單早就上報了,有近40家,環保部和發改委都壓著沒過。」工信部一官員透露,現在公佈比較符合時 機,主要是發改委態度有所轉變,正對違規產能研究方案。「此次公佈的名單,也將作為發改委調整違規產能的依據。」這位工信部官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