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減少的利潤去哪了?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798591.html
計署對17家央企收支情況的審計結果中,做低利潤成了一個普遍性的行為。

要求央企提升上繳紅利比例是一項無用的政治決策嗎?

我們一度擔心,央企會把少了的利潤轉嫁給消費者,反而增加民眾負擔。沒想到,它們還有「更妙」的解決辦法。

審計署最近發佈了一系列審計結果公告,公佈了17家央企的財務收支情況。令人吃驚的是,絕大多數央企都存在欺騙投資人的行徑,比如少計利潤,做低股東收?益。你可能會說,央企內部機構那麼龐大,出現一些財務上的疏漏也是難免的事。但當這些「疏漏」呈現出一種普遍的趨勢時,它的動機就很值得懷疑了。

在被審計署披露的這17家央企中,把利潤做低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在2010年少計的利潤達到27.5億元;此外,招商局、中國電信、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多家央企也都存在類似情況。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寶鋼,它處於一個週期性很強的行業,公司管理者為了增強政績、潤色財報,反而在2010年多計了11億元利潤。

如果你知道這個公式:資產=負債+投資者權益,那麼就會知道為什麼很多央企會通過各種手段多計負債,低估資產,因為這都會降低投資人的收益,也就等於把錢留在了公司內部。

這些錢去了哪裡?一些進了小金庫,比如中國電信,用它來充當招待費、培訓費和發放獎金等;有些成了變相的福利,比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為職工墊資購買或建設住房;有些則進了高管的腰包,比如一汽隱瞞披露了部分高管的薪酬,等等。

而一些本應當投入的地方卻被它們忽略,比如,中石化被曝所屬單位的部分油氣運輸管道已經老化,存在安全隱患,幾千公里的管道已經超過20年未被更換,最長的已達37年;還有一些單位的環保項目計了錢卻未投入運營。

這些做法就不僅僅是難以理解的問題了。

公司制度本來就是要為它的股東投資回報服務的,成立董事會的目的也是為了替投資人約束管理層的行為。但在我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了十幾年之後,董事會代表股東約束「內部人」的機制還是沒有建立起來。央企至今也很難稱其進入現代企業管理之中。就算拋開全民皆為股東的前提,它們中許多已經是公開的上市公司,這種欺瞞利潤的行為對投資人—當然也包括海外投資人,顯然是不夠公平的。

審計署的結果還暴露出央企的許多管理問題。

其中一些是能力問題,因管理層決策失誤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比如中石油在新疆投資9億多元建設的3個項目,建成後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產能及資產未能有效發揮作用;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一些決策也導致了很大損失。有些問題則是腐敗的溫床。比如,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和招商銀行都存在違規發放貸款;中國電信、中石化、一汽等央企則被指出未按照規定進行採購及項目招標;還有一些央企挪用慈善基金及員工社保費用進行投資、充當管理費。

當民營企業謹小慎微、遵紀守法、對自己前程缺乏信心的時候另一邊說可以拿到政府補貼,又可以以低成本獲得資金、資源的央企給人的感覺反倒是更輕鬆更隨意,不但可以做低利潤減少分紅比例,而且連個人所得稅、增值稅也都逃掉了。

審計署聲稱,此次披露的央企問題有97%的違規行為獲得整改。但如果你記性不錯,應該記得去年審計署也披露了17家央企的審計結果,並有65人因違規而被處理。今年,這一數字增長為87人。

那麼,到了明年,這些大而不倒的傢伙們有可能改過自新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