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捷環球(0330)的看法
今年初,有人問過我關於思捷的問題,並作出回覆,今天以筆者膚淺的時裝知識,和大家分享一下,因為年代久遠,所以要對照回幾個月前的東西才能看得懂。
1. 思捷環球其實從去年看來,他們的盈利情況並不好,而且現在又要關閉其北美業務,但是他們的股價卻表現不錯,特別好奇,在您看來,支撐他們的因素是什麼?
其實你問我我也不懂。不過北美業務當年收購價格的確較高,不過表現都算不錯,但自多位核心人物離開後業務都是一般,只是具有像徵式的意義,因為當時創辦人夫婦離了婚,關係也不好,如果不買回來給人買了,可能導致更大的問題出現,例如在北美的Espirit產品不好的時間,會對其他人對這品牌有壞印象吧。
近來上升,可能一來是新管理層對基金經理大手安撫,穩住他們的信心,購買他的股票,另外設計師重新回巢,基金經理也信會好,加上市況轉趨穩定,不難預測到會回升。
2.
隨著現在Zara,H&M,Forever21的熱銷,更多人的人認為esprit價格貴且質量其實差不了哪裡去,而且Esprit款式也比較
舊,那麼思捷環球的商業發展模式是什麼樣子?他們公司想再走一條什麼樣的路?面對這種競爭,esprit若想取勝,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其實你可以說他是輕資產模式,因為他只做命牌塑造及經營,生產都是由廠商負責,其實現在大部分企業都是這樣做。邢先生起家是做製衣廠的,其後接觸到持有Espirit品牌的夫婦,之後就成為Espirit的代工,後來和他們兩夫婦合作,做時裝生意,之後邢先生他自己在香港同亞洲開Espirit ,利用香港的製衣專長及漂染的優勢,據爽報的小道專欄講福田(420)是他們主要的布匹供應商,之後又用了好的設計師,生意愈做愈好,後來把這部分上市,叫思捷亞洲,後來的故事就是買下兩夫婦的歐洲業務和之前講的美國業務,才正式變成現時的名稱。
在邢先生、潘祖明和高漢思的帶領下,業績通常都達到要求,加強到基金界的信心,所以估值不停上升,股價亦不斷創新高,邢先生及高管亦不斷地套現,之後幾位慢慢淡出公司,公司缺了重心和核心價值,自然就慢慢滑下來,變成現在,詳情可看此新聞。
現在新管理層推出的變革,其實你可以在此找到的,但是我覺得問題還是不在這兒。 3. 我記得您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有蔡東豪的轉載文章
故事太完美。那麼在您看來,是不是思捷環球後來的發展過於完美?為什麼?如果現在已經沒有當年那麼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公司在歐洲銷售佔大部分,其中大部分就在德國,他在德國以批發為主,其實當年壹週刊有這個和那個報導,我自己不談了。這業務是由高漢思管的,他走後,業績就開始差了,可能他就是原因吧。4.
邢李㷧當年減持股票的原因以及退出董事局,在你看來是什麼原因呢?
他減持股票可能真是好像旺旺老闆那種心態吧,不過他付諸實行,逐次減持可能是因為免得引起市場的震盪,何況後來業績也一路好起來,對他減持更沒戒心。5. 您對這個公司有什麼樣的看法和疑問?我也想聽聽您的看法。
其
實他現在生存的目的我也不知為甚麼,我自己買衣服都是便宜的,何況他開舖的位置非常特別,近期他在上水開了一間outlet,可能目的都是國內的朋友們,
但是那鋪在領匯商場,和旁邊那些日常用品鋪頭格格不入,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其他地方的鋪頭位置很怪,但租金也不太值。
但是我相信他的優勢應該在地利上面吧,德國地區人民的接受,但我認為做高檔和低檔也不成,產品沒有很大特色,真是難生存。我認為公司問題像佐丹奴一樣,因之前股東以基金為主,缺乏大股東,所以過份注重基金經理評價,忽略了消費者需要,加上要照顧基金,派息進取,對內部投資少,發展速度較其他對手慢。這都是一般基金持有公司的問題,看法較為短視,缺乏長遠的規劃,導致高不成低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