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失控的負利率 歐、日23國已實施,全球經濟卻越救越慘!

2016-02-22  TCW

當左右全球1/4GDP的國家,進入負利率,就連美國聯準會也開始準備這一天,究竟負利率是什麼?竟讓全球股市蒸發92兆元!

今年全球央行的流行語,不用等到年底票選了,答案就是「負利率」。這三個字,正在二月份狂轟猛炸全球股匯市!

這一切,都源自於日本竟意外實施負利率。

一月二十九日,已經執行了二十多年寬鬆貨幣政策的日本央行,眼見經濟還是沒起色,決定祭出大絕招,在毫無預兆下,史上頭一遭宣布實施負利率,對銀行業新增轉存至央行的資金,不但不給利息,還開始收負○.一%利息,意圖迫使銀行將緊握懷中的資金,放貸給民間企業。

金融「核彈」負利率襲擊!若美加入,全球六成GDP將淪陷

理論上,負利率應該要促貶匯率、促漲股市。結果日股兩週暴跌一五%,歐股在銀行股領跌下,一度修正近一成。

就在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Janet Yellen)首度公開表示,若金融市場持續動盪,使美國經濟惡化,將考慮實施負利率政策。金口一開,表現原本較穩健的美股也跟著遭殃,急跌至兩年新低價位,算一算,包括日股、美股以及主要歐洲股市,短短兩週內市值就蒸發約二兆八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二兆元) 。比今年一月人民幣貶值風暴中,全球股市蒸發二兆三千億美元還更嚇人,整個金融市場有如遭「核彈」襲擊。

「負利率把全世界都翻過來了!」美國權威投資雜誌《霸榮週刊》副主編佛席(Randall Forsyth)評論。

其實,日本央行並不是第一個實施負利率的國家。在這之前,歐洲央行率領德國、法國、荷蘭等歐元區十九國,在前年六月將利率降至負值;而且,令許多人吃驚的是,福利好、經濟佳的北歐國家瑞典、丹麥,以及免稅天堂瑞士等非歐元區國家,也陸續在過去三年內成了負利率一族,整個歐洲大陸有過半版圖「淪陷」。

如今,有了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加入,全球GDP(生產毛額)有四分之一都陷於負利率環境。

甚至,這樣的貨幣政策不再是特例,挪威央行已在去年底暗示,今年可能首度把利率降為負值;花旗銀行預測,捷克將於今年第二季將利率損破零。瑞銀點名英國也可能步入後塵,而包括加拿大、以色列也都被列入今年可能實施負利率之列。

就像「流行病」一般,負利率版圖瞬間就要達到全世界GDP的三分之一!如果葉倫的負利率說一語成讖,美國也淪陷,那麼全球就有六成GDP「泡」在零利率水面下。

這波全球央行「大跳水」的風潮,為何讓全球股匯市「摔」得鼻青臉腫?

原因是:史無前例,人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沒人知道會發生什麼狀況!」全球第二大債券管理機構Pimco美國核心策略首席投資長馬瑟(Scott A.Mather)說。

過去,經濟學家以為負利率的效果,不過就是把利息一直調降到低於零,對資金的寬鬆供給、對市場的刺激效果,與降息、QE(量化寬鬆政策)都雷同。「但從負利率問世以來的短短歷史來看,負利率顯然不照央行的劇本走。」瑞銀資產管理策略分析師史旺(Christopher Swann)指出。

顧名思義,負利率代表利率為負值,錢存在銀行,不只沒利息領,還得「倒貼」利息給銀行;反之,向銀行借錢不只不用繳息,還能「領到利息」。

央行「跳水」潛藏副作用!助長房市泡沫,卻未必能拉抬股價

央行是「銀行的銀行」,負責讓銀行存錢、融資,是調控全國貨幣供給的核心。就像園丁,當植物(市場)發育不良,要多澆水施肥(撒錢);當植物水分太多、花開太多,導致果實不甜、長不大,就要疏芽、剪枝、少澆點水。

經濟不景氣時,央行透過QE、降息,向市場「撒錢」刺激消費與投資。匯率太強、威脅到出口時,央行也會透過降息「撤錢」促貶貨幣。市場出現通貨緊縮現象,可能引發失業率升高、抑制投資的危機時,央行也要透過撒錢拉高通膨率。

然而,若利息已經趨近零,降無可降的時候,怎麼辦?現在主要成熟國家都面臨這個困境。距離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爆發那刻,已過了七年半,但包括美、日、英、歐央行利率都遠低於海嘯前的水準,而且依然在低通膨、低經濟成長率中掙扎。IMF(國際貨幣基金)最近又調降了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今年才開年就降到只剩三.四%。

最後的絕招,就是把錢逼出所有人口袋,這個做法,就是負利率。

QE與負利率最大的不同在於,QE是央行藉購債向市場撒鈔票,期待游資帶動投資與成長;負利率則是讓存款如燙手山芋,存在銀行只會不斷貶值,迫使銀行、投資人將手上的儲蓄倒出,另尋投資標的。若說前者是胡蘿蔔,後者就是棒子,同樣要逼驢子(景氣)前進,運作起來卻不盡相同。這也難怪,當日本一喊出要實施負利率,股市反向大跳水、匯價失控飆升。

這時有逾一年經驗的丹麥、瑞士、瑞典,成了經濟學家們取經的對象。結果有五大發現。

第一,負利率易導致房地產價格飆升。

瑞典央行不只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二〇〇九年更領先全球成了第一家進行負利率測試的央行,是最具代表性的觀察指標。瑞典在去年二月正式將利率調降為負,卻導致房地產嚴重泡沫化,過去一年大漲二五%。早在二〇一二年實施負利率的丹麥也不遑多讓,首都哥本哈根房價從當時至今已飆升了六成,被評為北歐風險最高的房地產市場。顯示負利率與降息的效果相同,都容易助長房市泡沫。

第二,負利率對股價的拉抬效果,不是「掛保證」。

負利率對丹麥股市的影響極為驚人。在二〇一二年實施負利率以後,丹麥股市表現是歐洲指數、美國道瓊同期漲幅的數倍。

但其他國家就沒這麼有效了。瑞典實施一年以小跌作收。這次日本又再次證明了負利率不是股市萬靈丹。

瑞銀分析師史旺分析,負利率雖能鼓勵一部分資金由債市流向股市,但是這個效果越來越不顯著。因為,投資人心理可能抵銷甚至反轉效果。最近光是擔憂歐洲銀行股無法轉嫁負利率風險給一般消費者,就讓全球股市大震盪。

第三,負利率拉抬通膨率、打壓匯率,效果低。

最經典的通膨案例是瑞典,實際表現連二%通膨率目標的一半,都搆不著。

瑞典官方數字顯示,去年通膨率只有〇.七%。歐洲央行在實施了一年半的負利率後,通膨也從來沒達到目標。

至於促貶貨幣,負利率曾經有效,最近則失效了。丹麥祭出負利率主要為了防止貨幣兌歐元升值太多,當時在連續降息多次後,真的達到效果。但包括去年才降息的瑞典、最近才跳水的日本貨幣仍偏強勢。

史旺分析,負利率理論上可造成貨幣貶值,但日本央行宣布負利率措施後,蝴蝶效應拖累美國升息腳步,市場轉進日圓避險,日圓對美元不貶反升,已升值了五%以上。顯示當投資人被負利率嚇得轉趨保守,這時候轉向日圓等避險資產的需求,大過負利率的理論效果。

罕見「顛倒現象」跟著來!存錢得付利息、借錢還能少繳本金第四、負利率用於刺激消費、企業投資,竟有反效果。

一般預料負利率會帶來企業支出、家戶消費大增,但在瑞典、瑞士、丹麥都沒發生。美銀美林債券分析師馬丁(Barnaby Martin)發現,這三國的一般家戶存款率居然上升,與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

原因很簡單,正如國際清算銀行(BIS)早早預警的,眼見利息縮水,消費者為了確保退休後收入,只會存得更多。

數據也證明,企業寧坐擁現金而不投資,根據研究機構FactSet統計,在超低利率的美國,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成分公司的現金水位,已來到一兆四千五百億美元,與去年第四季同列歷史最高。

史旺指出,銀行必須有放貸的意願,才可能增加對企業貸款或降低放貸利率。但負利率使銀行業存放款利差縮減,當銀行獲利縮水得太多,恐將因風險管控減少放貸規模,企業更不容易借到錢。

第五、負利率的確催生了史上罕見的「顛倒現象」。

目前瑞士擁有全球最低利率——負〇.七五%。過去銀行只向大型企業收保管費彌補損失,但瑞士ABS銀行從今年一月一日開始,開始對活期存款帳戶收取利息,成為全球第一家對個人存款實施負利率的銀行。客戶每存一千元,就要給銀行一塊兩毛五的保管費。

ABS銀行執行長羅那(Martin Rohner)說,央行的負利率政策讓他們損失慘重,因此不得不將負利率所增加的成本轉嫁到一般儲戶身上。

丹麥則在去年核發第一筆負利率貸款。準備創業開設網站的性治療師克莉絲田森(Eva ChriStiansen),從國內最大銀行Danske Bank拿到了利率為負〇.〇一七二%的貸款,雖然辦貸款須付出手續費,但此後,換成銀行每個月付利息給她。

丹麥最大的房屋貸款銀行Nykredit也發現,負利率已影響到數千筆它所發行的浮動利率房貸,擁有這些房貸的丹麥屋主在收到帳單時會發現,要付的金額不是本金加利息,負利率反而減免掉一部分應繳本金。

不過這些特例只是少數,由於銀行怕流失客戶,絕大多數仍未將負利率轉嫁給一般消費者,大多數人其實無感。讓分析師們對負利率的實施效果,很不看好。

從負利率國家的實驗,證明央行的策略並不算成功,因為「人性的心理反應」,是央行無法用負利率搞定經濟的最重要原因。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分析,「央行沒認知到,依當前人們的心理,比起追求利潤,更寧願選擇減少負債,」他說,「在我看來,實施負利率只是央行QE無效後的一種絕望掙扎。」

像他一樣認為負利率沒效的經濟學家,不在少數。

「我認為瑞典實施負利率是失敗的,」滙豐銀行經濟學家Jarnes Pomeroy說得直白,「瑞典央行領先全球第一個試行負利率,也許也該第一個站出來懸崖勒馬。」

最怕「日本病」曼延全球!

負利率將是今年

人人必修理財課題

他們擔心的是,央行顯然不太了解該怎麼駕馭人們對負利率的真實反映,萬一實施的國家都患上「日本病」,那就糟了。

「日本病」就是經濟日本化。日本失落的十年,長期低利率造成儲蓄率越高、消費不振、經濟成長更低迷,出現通縮,而陷入流動性陷阱,使一般民眾苦不堪言。

「歐洲、日本面臨的困境,已不是貨幣政策能解決的,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才會有起色。」法銀巴黎證券資深投資策略分析師莫里士(Daniel Morris)說,而且當一堆國家都往低利率、負利率方向前進,那更糟糕。例如,美國若真的如市場預料暫緩升息,將削減歐、日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果,迫使歐、日加大QE手筆並讓負利率繼續下探,」這都會帶來更多動盪、對經濟成長的幫助卻很有限。」

市場上甚至已出現新一輪衰退來襲的討論。根據《華爾街日報》每月市場調查,分析師預期未來美國十二個月有二一%的機率邁入衰退,比一年前高出一倍。

雖然反對聲浪高,負利率效果被證明「不怎麼樣」。但經歷過去數年的QE、低利率,利率已經趨近於零,全球眾家央行手上已沒剩什麼貨幣工具可使用了,幾乎像旅鼠般,明知負利率是懸崖也非跳不可。「現在央行最重要的事,是說服大眾:央行真的知道該怎麼辦。」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說。

「負利率將是成為二〇一六年主流。」《金融時報》這麼預測。換句話說,負利率的陰影,將是今年全球央行帶給金融市場最大的不穩定變數。

撰文者蔡靚萱、陳彥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26

為什麽別人創業越做越輕松,而你卻越做越心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5/160186.shtml

為什麽別人創業越做越輕松,而你卻越做越心累?
投資人說投資人說

為什麽別人創業越做越輕松,而你卻越做越心累?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妨先從向自己提問開始: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640.webp_副本

最近,王健林先生的一張作息表在網上流傳開了,投投看到作息表,不禁在心里感慨:王健林先生一天的工作效率真高呀!再聯想到自己,作為一名創業者,其實一天當中有很多的時間是被白白浪費掉了,相信你有時候也會產生這樣的困惑——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今天,投投就找來4位頂級的企業家、投資家分享他們在工作當中提高自己效率的方法與技巧。為了優化你的閱讀體驗,本文采取「虛擬圓桌交流」的形式,內容來源於網絡公開材料,其中有部分素材來源微信公眾號「42章經(ID:myfortytwo)」,如需轉載請留言後臺。

PS:投投同時也在想,創業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如果你願意,投投也願意在接下來多做幾期這類的內容,每一期只聊一個實戰的問題(諸如融資的技巧、打造品牌的技巧、組建團隊的技巧.....)。如果你希望看到更多這類的內容,亦或是願意跟投投一起來做它,歡迎留言~

Q:

“讓我們一起聊聊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1

850771783382054571

汽車之家創始人、車和家CEO、天使投資人 李想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6點心得:

1)、上午早點去上班,上午正常上班的效率遠遠大於晚上加班的效率。創業者別上午不去上班,晚上非要通過加班讓自己顯得很付出、很辛苦的樣子,員工又不是傻子。當然,如果既定的目標或關鍵的時間點無法完成,該加班還要加班,這沒啥可商量的。

2)、高效制定自己的工作計劃,每天必須完成不超過三件重要的事情(安排太多的事情,只能證明你完全沒有計劃能力,日理萬機的企業家除外),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解決隨機的事件,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和團隊溝通、交流。

3)、自己沒想明白的方向和目標,不要扔給團隊。浪費團隊的時間、精力、資源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資源。創始人一個拍腦袋的想法,團隊幾十人就跟著幹,這個代價很大。

4)、要投入時間和團隊共同建立主要的判斷準則,並把決策的權利和責任交還給每一層的實際負責人。決策能力和決策效率提升了,團隊里就大大減少瞎忙活不出結果的人。讓團隊在「晴天」中前行是創始人的責任,盡量減少讓團隊在「濃霧」里工作的次數。

5)、學會和大部分的約見說不,因為大部分真的什麽用都沒有。如果一個商業約見你內心感覺不到任何心動和價值,見面的話也100%毫無價值,會議同理。提前了解自己和企業想要什麽,可以讓商業會面和會議的效率大幅提升,省出來的時間也難以估量。

6)、把會議和商業溝通都放在白天

2

13994959085946587

Facebook創辦人、風險投資人 馬克·艾略特·紮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

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結合自己過往的工作經驗,我有12點心得,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1)、時間總會有的:每天只計劃 4~5 小時真正的工作

2)、當你在狀態時,就多幹點,不然就好好休息:有時會連著幾天不在工作狀態,有時回到工作狀態又會連著幾個通宵,這都很正常。

3)、重視你的時間,並使其值得重視:你的時間值1000美元/小時,你需要盡快行動起來。

4)、不要多任務,這只會消耗註意力;保持專註,一心一用。

5)、進入工作狀態的最佳方式就是工作,先從小任務開始做起,讓自己慢慢運轉起來

6)、把會議和溝通 (郵件或電話) 結合,創造不間斷工作時間:一個小會,也可能會毀了一個下午,因為它會把下午撕成兩個較小的時間段,以至於什麽事情都幹不成。PS:當你看到一個程序員正在冥思苦想時,千萬不要過去打擾他,甚至一句問候都是多余的。

7)、一天內盡量保持相同的工作環境。在項目/客戶之間頻繁切換,會導致你工作效率下降。

8、工作—放松—工作=高效(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於1992年創立的一種相對於GTD更微觀的時間管理方法。

使用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註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在紙上畫一個X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9)、把不切實際的任務分割成合理的小任務,只要每天都完成小任務,你就會越來越接近那個大目標了。

10)、你必須清楚白天一定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只去做那件有著最大影響的事情

11)、把昨天翻過去,只考慮今天和明天。昨天的全壘打贏不了今天的比賽。

12)、給所有事情都設定一個期限,不要讓工作無期限地進行下去

3

324225726757395605

矽谷著名風投機構 A16Z 的聯合創始人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

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方法:

1)、不要預定任何日程

這個人簡直瘋了,你估計會這麽想。

但我完全是認真的。如果你真的這麽踐行,它就會對你的效率產生極大的提升。不定日程具體指的是:不在未來的任何日期或時間,約定任何的會議、日程及活動

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永遠在當下這個時刻做對你來說最重要或最感興趣的事情

想要花一整天寫一篇報告?Do it!

想要花一整天 coding?Do it!

想要花一整天在街角的咖啡店坐著看書? Do it!

當有人給你郵件或電話說“我們周二下午3點見怎麽樣?”的時候,你可以回答,我這一年都不提前預約日程,所以我不敢說死,但你可以在周二下午2 : 45的時候給我個電話,如果我有空的話我們可以見。

或者,如果這件事很重要,那你可以說“不如我們現在見?”

當然,如果你有一個很需要開會的,本身需要很多既定日程的工作,或者你是CEO的話,這可能很難實現。

而一旦你可以的話,這都是一個能夠最有效的提升效率的方式。

這個點子來自於一本叫做 《A Perfect Mess》的書,書中講了“不預約日程”這件事情對阿諾施瓦辛格的成功來說有多重要。

如果你這輩子里曾經經歷過一些既定結構性的工作,讓你的日歷上總有一些固定的會議或見面的話,你就知道,當你看到未來幾周你的日歷都是空白一片,你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候,那是一種多麽自由的感受

我今年一直在嘗試這件事情,我都很難跟你講清楚這讓我變得多開心。這讓我可以有大量的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我的兩家公司、一個 NGO組織、和我的妻子。

當然,這個技巧不一定是要全盤執行。總有一些事情是推不開的,會自己鉆到你的日程里的,但你總能夠分清哪些是真的必須的,哪些是“聽起來很有趣,但不,我並不想預約掉我的時間。”

2)、保證有且僅有三個任務列表

一個 To Do List

一個 Watch List

一個 Later List

你越喜歡羅列任務列表,這件事對你來說就越重要。

To Do List 里放上所有你「必須」做的事,按照時間排序。

Watch List 里放上所有你遇到的需要不斷 follow的事情。

Later List 里放其他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你可能想做的,或有時間再去做的事情。

如果不能被排到這三個 list 之中,那麽就當沒有這件事。

4

379221144110115970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美國投資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主席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妨先從向自己提問開始:

1)、眼前這個問題是什麽?事情的實質是什麽?

2)、事情的核心或重點在哪里?相應的主要問題是什麽?

3)、什麽是相關的?什麽是可解決的?什麽是重要的?什麽是可知的?什麽是可以適應的(Utility-applicability)

4)、我了解事情的全貌嗎?為了使自己對事情有想法,我需要一些相關數據和基本知識儲備,否則我就得承認「我不知道」。

5)、我的判斷比其他人好嗎?

6)、我必須對什麽做出預測?它是可預測的嗎?

7)、需要做出決定嗎?如果我不當機立斷,會發生什麽?為解決此事,我能做什麽?我應該去做嗎

8)、我對此問題的思考花了多少時間?此刻我思考到了哪一步?處於誰的立場上

9)、簡化問題,先解決「不需大腦思索」的大問題,然後從自己的境地開始思考。

投資融資效率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