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亮話:與其發夢 不如行動
1 :
GS(14)@2017-06-23 01:35:02一對智能襪,就讓新手父母遙距知道寶寶的身體狀況,如有異常,提醒訊息自動發出讓爸爸媽媽採取行動。一塊小晶片,就可以於數分鐘內檢測到流感,往後更能測到寨卡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甚至癌症。以為矽谷、以色列又有甚麼新發明,原來全都來自年輕創業的香港「本地薑」。青年創業往往挑戰重重:父母朋友不明就裏,「冷嘲熱諷」有之,「善意勸退」也有之;欠缺相關經驗、資金、人際和商業網絡,開始時舉步維艱。美國不少科技創業傳奇由父母親家裏的車房開始,在香港則可能要借用佔用客廳才行。科大學生Hercules和室友Harry,一起設計舒緩壓力、提升精神健康的應用程式「科和」(Void),贏得2017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最佳學生發明大獎」,他們分享曾經歷的種種困難,從尋找合適拍檔、資金到做模板(Prototype),過程跌跌撞撞,做過很多錯誤決定,不停碰壁磨合。當初創企業未見成果,學校成績又未如理想時,確實令人氣餒。筆者自己也曾兩次創業,感同身受,初創企業是磨練靈魂的旅途。
如何令這團創業火不滅之餘還要越燒越旺,前人願意不吝分享經驗很重要,願意給予機會實踐更為難得。英國著名企業維珍集團始創人Sir Richard Branson是支持青年創業的佼佼者。維珍航空飛機上的肉乾、堅果、巧克力曲奇全都是由不同年輕食品企業提供,大企業能採購青年企業的產品無疑是為年輕創業家打了一針強心針。近年香港對青年創業的支持和關注亦不斷增加,務求讓青年企業家得到更多啟發支持。各大學的創業培育計劃、各大機構提供的創業基金和政府資助,都希望孕育鼓勵年輕人的創業、創意、創新精神。香港青年協會和香港大學DreamCatchers於剛過去的星期二、三舉行「世界青年創業論壇」,就請來很多重量級社會、商業、政府精英分享環球創意趨勢、創業智慧、實戰技巧,也有本地初創團隊向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及專家介紹自己的企業理念。"Don't let your dreams be dreams. Go catch it!"別讓夢想流於做夢,抓住機會實踐。不錯,想到的不算甚麼,做到的才是真英雄。張亮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
[email protected]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9/200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