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滾雪球」25年:巨鱷凱雷是如何煉成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5/0NMzE5XzQyODI0NQ.html

5月3日,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下稱「凱雷」)的三位核心人物丹尼爾·達安雷、大衛·魯賓斯坦和威廉·康威或許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這一天,凱雷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的表現還算好,以22.05美元報收,與22美元的發行價基本持平,市值約61億美金。從1987年初創至今,25年間,凱雷成為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其管理的資產規模1470億美元。

去年9月6日,凱雷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了IPO申請,由於市場環境波動等因素,一直延遲至今。 而早在2007年的時候,外界就聽到關於凱雷上市的消息,隨後日益嚴峻的金融危機導致計劃擱淺。但凱雷IPO只募得7.61億美元,和黑石IPO時候76億美元的募資規模相差十倍之多。

在此之前,凱雷的創始人兼聯合CEO大衛·魯賓斯坦幾次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曾公開探討過PE投資機構上市的必要性,儘管他一直未公開表示過凱雷要上市。

1987年成立之初,凱雷還是一個只有一項投資產品並只投資於美國的很小規模的PE投資機構,資產管理規模不過500萬元。

這25年間,凱雷是如何實現「滾雪球」般的急劇膨脹的?

起家:從小PE到多元化資產管理平台PE

凱雷的「滾雪球」路徑中,「多基金、多地區、多行業」的多元化戰略,使凱雷起到了跳躍式發展。

實際上,多元化並非凱雷的獨創。

縱觀歐美的一些大型PE,包括黑石、KKR、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LLC)、3I等,他們已不再是單純的PE

投資機構了,而是同時管理著對沖基金、房地產投資基金或其它業務的多元化資產管理平台。

此前,大衛·魯賓斯坦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大型PE之所以能聚集更多資本開展多元化業務,是因為它們的品牌讓投資者放心。

從凱雷的利潤表來看,儘管分支眾多,但在金融危機中,凱雷還是遭遇到了不小的損失,其在2008年的虧損高達6億美元,但也正是多元化的佈局,讓凱雷快速度過金融危機,2009、2010年進入持續增長階段。

凱雷不僅僅是一家擅長投資企業併購業務的基金管理人,其首先擅長的是在自己的行業內併購。成立以來,凱雷自身完成的大大小小的併購近百個,這些「收購」,讓凱雷快速吸納了全球一流的基金管理人才,使得其可以「替代投資基金的經理」,而不僅僅是PE投資公司。

從投資回報來看,凱雷的表現足可以用「優異」來形容。截至2011年底,凱雷旗下PE部門毛內部收益率達31%;實物資產部門的毛內部收益率為29%;母基金解決方案部門的毛內部收益率為10%。

這得到LP以實際行動的支持。在2003年-2011年間,凱雷資產管理規模的年復合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2%。其中,由財富基金LP承諾的資金總額增長195%,公共養老金LP承諾資金總額增長134%,高淨值投資者LP承諾資金總額增加64%。

這個成績,與當年凱雷推行的那場戰略轉型不無關係。而事實上,在凱雷的發展史中,如何快速用好政商兩屆的人脈資源,又及時在面臨危機之際,快速拓展新的資源,這種具有政治家視野的戰略敏感性,也是其競爭力之一。

成立之後的最初10多年裡,凱雷有著濃厚的「政治色彩」,1998-2003年間,凱雷邀請了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出任凱雷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1993-2005年間,前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擔任過凱雷的資深顧問和合夥人;2001-2004年,英國前首相約翰·梅傑也曾擔任凱雷歐洲分公司主席。這些政界要人在凱雷的交易案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凱雷也因此獲得「總統俱樂部」的稱號。

發生在2001年的「9·11」事件成為凱雷的轉折點。那時,本·拉登家族是凱雷的投資人,凱雷投資的防務公司因「9·11事件」獲得訂單,時任總統布什的父親老布什恰恰是凱雷的顧問,這些複雜的關係讓凱雷遭遇空前的危機。

「9·11」後,凱雷開始了一個被稱作「偉大試驗」的戰略轉型:向專業化轉型,向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轉型。

凱雷先是將團隊中的政界人士辭退,轉而引入備受人們尊敬的IBM前董事長兼CEO郭士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董事長阿瑟·萊維特、通用電氣前副董事長大衛·卡爾霍恩及時代公司前主編諾曼·珀爾斯坦等人;後又將資金分散到世界各地的基金中去投資,投資種類也從PE逐步擴寬至房地產、抵押債務憑證等多種業務。

但業績和品牌聲譽突出,就一定得走多元化路線嗎?華平基金就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其聯席總裁Charles R. Kaye解釋說,他們喜歡繼續當(PE)投資者,而不希望邁向多重資產管理的道路及上市。

而大型PE機構向多元化轉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上市的憧憬。

2007年2月,資產管理公司Fortress率先在美國上市,同年6月,黑石在紐交所IPO,2008年,KKR又宣佈將通過與其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上市的投資基金合併,實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雖然凱雷「從未公開表示過要上市」,但在2010年,大衛·魯賓斯坦就表達過PE機構上市可能享受到的好處。

他認為主要有這樣幾點:其一,通過上市募集資金,可以滿足PE機構對資金的需求;其二,這些資金有助於PE機構留住和招聘員工,尤其是當競爭對手有資金來吸引人才的時候;其三,大型全球性PE的創始人大都到了55~65歲之間的年齡,他們希望將自己創建的企業貨幣化,而IPO是可以實現貨幣化的不錯方式。

而統觀這些已上市的PE機構,他們無一例外都在走多元化路線。

在投資銀行任職的分析師Michael Kim分析,由於私募基金是一個週期性較強的行業,特別是在經濟不穩定的時候,而諸如房地產和對沖基金業務就能為擬上市的私募基金帶來互補作用,因為這些業務可以為公司帶來穩定、可靠的收入,進而給投資者帶來更有確定性的回報。

凱雷最早的發起人是史蒂芬·諾裡斯(Stephen Norris),他在擔任Marriot收購兼併公司的稅務負責人時,發現收購阿拉斯加愛斯基摩人的公司能夠合理避稅,這讓他決心投身於PE(私人股權投資)業務。

25年來,PE投資一直是凱雷最核心,規模最大,也最有領導地位的領域。目前,其PE投資部門共擁有26只基金,管理資產規模550億美元(新興市場為100億美元),在凱雷管理的所有資產中,規模佔比近四成。

併購基金又是凱雷PE投資業務的核心,早在1990年,凱雷就成立了第一隻美國收購基金(Buyout fund)。而當黑石、KKR還在聚焦大的併購項目時,凱雷已經開始關注增長型企業的股權投資。2000年,凱雷成立了亞洲增長基金,在中國、韓國、印度等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發掘當地各行業的新興領導者。截至2011年6月30日,凱雷旗下擁有16個併購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約達510億美元;9只增長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為40億美元,分佈在美國、歐洲和亞洲三個地區。

凱雷顯然沒有滿足於PE領域的投資。進入21世紀的凱雷,將產品多元化排上日程。凱雷創始人兼聯合CEO大衛·魯賓斯坦就曾表示,要將凱雷打造成一個類似於高盛的多元化金融服務和高質量的資產管理機構。

在這一思路指導下,在本世紀的頭一個十年裡,凱雷逐漸將產品從PE拓展至實物資產、全球戰略性金融投資兩個新領域。2011年,凱雷又收購了全球最大的PE基金管理公司之一AlpInvest60%的股份,組建了第四大業務部門:母基金解決方案。

至2011年6月30日,凱雷實物資產、全球戰略性金融投資和母基金解決方案部門的資產管理規模分別約達310億美元、220億美元和450億美元,在凱雷總資產管理規模中分別佔比21%、14%和29%。

在產品多元化的過程中,凱雷亦將投資觸角延伸至房地產,科技及商業服務,能源及電力,電信及傳媒,工業,醫療,消費及零售,航空及防務,運輸,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

從地域上講,過去的20多年於凱雷而言,也猶如一支不斷國際化,又在國際化進程中不斷本土化的進行曲。

從1997年起,凱雷就開始了地域擴張,先後進入歐洲、亞洲、中東和南美市場,在這些地區設立辦事處和基金。招股書顯示,凱雷目前共在全球六個洲設立了33個辦事處,共管理89個基金和52個FOF。

中國作為一個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無疑是凱雷極其看重的投資區域,儘管在中國,併購徐工未果之事,讓凱雷一度成為最早在中國「撞牆」的「門口野蠻人」。凱雷最早入華是在2000年。那年,凱雷向攜程注資800萬美元,2003年,攜程上市,凱雷獲得了高達14倍的收益。之後,凱雷又在聚眾、太平洋保險等中國投資案中獲利頗豐。在華的十多年裡,凱雷共投資了近50個項目,總投資額超過25億美元,是在中國投資最活躍、投資額最多的外資PE之一。

而凱雷的「三巨頭」,也曾頻頻來華。其中,被稱為「凱雷的心臟」的大衛·魯賓斯坦幾乎每年來華都接受本報採訪,他認為中國經濟有望在2035年超過美國,希望凱雷加強在中國的投資和佈局,但同時也對中國本地PE的快速擴張表示了難得的「震驚」。

擴張驅動力

「滾雪球」25年: 巨鱷凱雷是如何煉成的?

挑戰:後IPO時代利弊共存

但PE管理公司在二級市場否是一支受歡迎的股票?目前來看,似乎並不樂觀。

黑石IPO曾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IPO之一,發行價高達31美元。但截至5月4日截稿,其股價已跌去大半。資產管理公司Fortress的股價也從上市初的30多美金降至目前的3.62美金。

凱雷上市雖然沒有其它公司諸如破發,甚至中概股流血上市的遭遇,但其發行價也較之前擬定的23-25美元的發行區間做了下調。從上市首日看,凱雷的股票在二級市場表現平淡。

澳大利亞投資公司Solaris合夥人兼首席投資官Timothy Ghriskey就表示,私募行業的股票並不是一類表現良好的股票。華平投資聯席總裁Joseph P·Landy也認為,「這些公司走向了一個它們不具備傳統基礎的方向。」凱雷未來的股價表現能否讓其高管團隊如期實現目標?還不好說。

而在具體的投資業務上,凱雷也仍有改善空間。以中國為例,凱雷投資的中國森林(China Forestry)與艾瑞泰克(China Agritech)都因被控欺詐,股票已分別被香港和紐交所停牌。

凱雷投資的另一家公司江蘇聖奧也傳出逃稅醜聞,並且,凱雷委任的新管理層與聖奧老員工之間也爆出矛盾。前不久,凱雷投資的安信地板也被捲入「毒地板」風波。

對於凱雷這樣一個具有國際聲望的投資機構來說,投資水準可能毋庸置疑,但在其急劇擴張的過程中,有必要思考的是,如何實現更細緻化的投資和管理?畢竟,它是要向LP負責的。

另一個現實情況是,PE管理公司IPO之後,面對股價波動的壓力增大,對短期投資回報的壓力可能會表現得更為迫切,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對長線投資的耐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