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亮話:也說紅樓夢
1 :
GS(14)@2017-04-04 08:58:17筆者性喜讀書,古今中外小說更是所愛,年少時《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翻看多遍、滾瓜爛熟,唯獨《紅樓夢》,一直沒有書緣。少年總覺得紅樓不外乎「情情塌塌」、卿卿我我,再加上大家族爾虞我詐、器局狹小的計謀,似乎沒甚麼看頭。半年前,在桂林碰上白先勇先生主制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遊園驚夢〉唱的少女思春,朦朧夢中一夜雲雨,才知道中國傳統藝術講到情也可以坦白直率、漂亮溫婉而不矯情造作。上月香港藝術節閉幕演出請來三藩市歌劇院演釋英文版《紅樓夢》,此歌劇2016年三藩市首演後廣受好評,這次是亞洲首演。故事以個人愛情對抗家族利益為主線,筆者雖然沒有讀過《紅樓》,卻覺得表達有點簡化和西化,說《西廂記》為愛情私奔是一回事,說寶玉、黛玉為個人意志轟轟烈烈,似乎有些扭曲了。上周白先勇教授80大壽來港演講,筆者在珠海學院聽他「細說紅樓夢」。老先生自己乃寫小說大家,《寂寞的十七歲》、《孽子》、《臺北人》等作品為不少人文學啟蒙,後來花大功夫研究崑曲,2014年在台大教授《紅樓夢》,三個學期講完120回的故事,「夢來夢去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白先生說「黛玉之死」、「寶玉出家」是紅樓兩大支柱,撐起整本書,浪叠浪的鋪墊都是為了最後這兩幕。彩雲易散琉璃脆,絕代芳華林黛玉梨花帶雨,淚乾了、前世的恩還了,命就絕了。「寶玉出家」在莽莽荒野、漫漫白雪中,披上猩紅袈裟遠逝,鏡頭浪漫悲壯,白先勇認為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或《情僧錄》,正是多情寶玉施捨無情紅塵。為此,筆者馬上把曹雪芹的書買來,夙夜夢紅樓。這本人物豐富的奇書的確像一面鏡子,反映人性;也像商學院的案例,描述俗世凡人的原型,還可以學管理:第十三回,王熙鳳即將上任寧國府「CEO」,想:「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二件,事無專管,臨期推委;三件,需用過費,濫支冒領;四件,任無大小,苦樂不均;五件,家人豪縱,有臉者不能服鈐束,無臉者不能上進」,相當脗合現代大機構管理哲學。文學經典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小時錯過的,遮不住、流不斷,終須眼前腳下,巫山共赴。張亮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3/1997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