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膠片電影再見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310
  又一家膠片電影時代的代表性公司—日本電子光學工業公司近日宣佈破產保護,它欠下1.48億日元(約合1145萬元)的債務。這家公司曾是全日本最大的影院膠片放映機生產商。幾個月前,全球最大電影膠片生產商柯達公司經歷了相同的命運。


  根據日本電影製作者聯盟(MPPAJ)的數據,截至2011年12月底,日本全國3339塊商業銀幕裡有60%採用了數字設備。同樣的數據在中國已經達到90%。


  許多人還懷有濃厚的膠片情懷,35毫米膠片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934年。但這無法改變今天膠片已經失去它主流地位的事實,一個時代已經過去。


  數字拍攝為導演節省膠片成本並且帶來後期剪輯的便利。電影製作公司為此減少發行成本,在日本,一個膠片拷貝的製作費和運輸費接近30萬日元(約2.3 萬元)。數字化放映還提高了對盜版的防禦能力,數字電影拷貝被加密後,如果沒有密鑰就無法對數字內容進行複製、發行和放映。


  加速技術交替的是一部幾乎無人不知的3D電影《阿凡達》。《阿凡達》的總票房接近28億美元,遠遠超過導演卡梅隆另一部佳作《泰坦尼克號》的18億美 元。好萊塢公司們迅速加入其中,3D電影一時之間席捲全球。現在,3D版的《泰坦尼克號》正試圖挑戰由《阿凡達》創下的記錄。


  《阿凡達》出品方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此前宣佈,從今年1月開始停止向香港和澳門地區的影院發行35毫米的膠片拷貝,這是一個開始。「預計到2018年底,全球的商業電影院都將會被數字電影放映機所覆蓋。」京都大學電影學研究員麥谷滿預測說。


  公司們在新的時代裡展開競爭。截至去年底,全球6萬多塊數字屏幕中超過80%使用德州儀器的DLP投影技術,而434塊IMAX 屏幕全部採用了該技術。DLP影院事業部經理Dave  Duncan稱,未來全球還有5萬多塊屏幕需要轉換為數字,之後整個行業將逐漸從軟硬件方面進行升級。德州儀器授權巴可、科視和NEC三家公司生產DLP 數字電影放映機。


  在高清顯像方面,索尼的技術標準是SXRD,它也正努力成為這股浪潮裡的贏家。這家公司一直壟斷高清數字攝像機市場,現在德國ARRI和美國Red Digital等公司已加入競爭。今年5月,索尼在美國建立的新數字電影中心(DMPC)將正式開放,這個中心為導演、攝影師和其它影視製作人提供數字工 作流程和索尼新F65攝像機的使用培訓。


  目前,索尼正在全球推廣其4K數字電影系統,4K代表的是分辨率達到4096×2160的數字電影,在中國,大部分影院使用2K或1.3K放映機,但大型電影公司已提供4K的數字拷?貝。


  技術的發展改變了電影行業。中國導演李玉說,導演還會根據影片要求和個人興趣用膠片拍攝,膠片電影不會那麼快消亡,只是變成輔助的拍攝手段。但無論如何,輝煌再也不會回來。


  

電影業的技術革命

 

1891年


  愛迪生申請到電影攝像機的專利權。


  

1895年


  巴黎街頭的一次放映標誌電影的誕生。


  

1927年


  重錄音技術讓電影從默片時代進入到有聲世界。


  

1932年


  柯達公司購買專利並推出彩色膠片。


  

1953年


  福克斯推出第一部寬銀幕電影。


  

2005年


  數字電影傳輸和播放標準誕生。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