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折: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國水產行業10大轉變(二) 樊旭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453a8a0100ompd.html

4、 把控制魚粉和替代魚粉提高到戰略高度:沒有麵粉,就沒有面包

 

全球魚粉產量從2006年起,基本穩定在500萬噸不變。水產養殖中飼料中魚粉使用量佔全部魚粉使用量的比例,也從上世紀60年代的1%,躍升到2008年的60%。隨著魚粉價格超過10000/噸,優質魚粉使用越來越集中於高檔水產養殖、乳豬養殖和毛皮動物養殖的少量幾個產業,而這幾個產業的產品由於市場售價高,呈現出越來越強的需求剛性。生產 1公斤牛肉需要8公斤飼料,生產1公斤豬肉需要3公斤飼料,而生產1公斤三文魚卻只需要1.2公斤飼料。水產養殖在魚粉和其他飼料原料的利用率方面,顯然比養牛和養豬有著巨大的比較優勢。

 

這就好比在房地產調控的高壓下,少數大城市市中心的「豪華公寓」由於稀缺性呈現出價格堅挺。隨著高檔養殖水產品(三文魚、鰻魚、金槍魚等)產量和需求量的不斷擴大,中低價格養殖水產品飼料中使用魚粉的比例將越來越低,除非中國也走高檔水產品養殖的發展道路。

 

就像法國生產路易威登和香奈兒的高檔箱包、美國生產Coach中高檔箱包、中國生產大眾箱包一樣,日本養殖藍鰭金槍魚就是路易威登、挪威養殖三文魚就是Coach、中國養殖南美蝦和羅非魚就是大眾箱包。

 

中國未來將不僅僅生產大眾箱包,也需要生產自己的Coach(比 如大菱鮃、大黃魚、軍曹魚、黃尾鰤、),因為中國有著廣闊的國內市場,中國甚至還會生產自己的路易威登(中國養殖的藍鰭金槍魚)。這就需要我們把控制魚粉 資源和尋扎魚粉替代品提高到戰略高度。要儘早從魚粉的源頭抓起,控制主要生產國秘魯和智利的魚粉資源(通過收購、控股參股、許可證等方式),同時提高國產 魚粉的質量和產量,並積極尋找魚粉替代方案。

 

    20105月,香港上市大型綜合性漁業公司----太平洋恩利公司,通過其下屬公司----新加坡上市的中漁公司,收購秘魯的Deep Sea Fishing S.A.C公司全部股份,增加其秘魯鳀魚的捕撈權,使其在秘魯北部及南部的可捕撈秘魯鳀魚總量,由目前的4.85%7.11%,上升至5.08%7.87%。而同時,中國水產上市卻在控制魚粉資源方面,還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秘魯鳀魚、智利竹莢魚資源還大部分掌握在當地漁業公司手中。這方面有可能需要我們國家通過信貸支持方式,支持大型的國有水產上市企業和國有水產企業,去收購掌握有魚粉原料魚配額的秘魯和智利漁業公司。

 

中 國是全球最主要的水產品加工中心,每年加工廠產生的大量下腳料(都是生產魚粉和水解魚蛋白的原料)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中國本國還在浪費幾百萬噸小雜魚 (也可以用來生產魚粉)投喂養殖海水魚;中國本國沿海捕撈的小雜魚,在進入魚粉加工廠前的保鮮水平還需要改進。中國國產魚粉在產量和質量方面,都需要得到 很好的提高。

 

濃縮水解魚蛋白作為魚粉替代品、南極磷蝦粉代替魚粉,都是未來的選擇,中國應該在這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和投資,爭取早日取得突破。

 

在主要養殖魚類的營養需求研究方面,中國還非常落後,研究水平還很初級,從而造成我們的水產飼料配方的技術含量不高,大量優質魚粉被浪費。由於魚飼料技術含量低,誘食性和適口性差、飼料轉化率低,造成養殖者不願意放棄使用小雜魚投喂,從而造成小雜魚資源的浪費。

 

因為中國在全球分工中,主要還是中低檔水產養殖的生產大國,因此我們應該繼續大力發展雜食性和草食性魚類養殖,適度發展肉食性魚類養殖。對於肉食性高檔魚類養殖,要特別注意市場營銷,使其市場價值得到充分體現,避免使用大量優質魚粉養殖出來的高檔水產品,在市場上以低價賤賣。

 

5、 加快商業漁業向休閒漁業的轉型:釣的不是魚,是心情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商業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不斷下降,商業漁業向休閒漁業(包括游釣漁業)轉型將成為必然。這個過程是美國、加拿大、歐洲等發達國家都經歷過的。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休閒漁業協會(ASA2008年的報告,美國有接近4000萬游釣愛好者(其中16歲以上者為3000),超過高爾夫愛好者(2440萬)和網球愛好者(1040萬)的總和。在美國300016歲以上的釣魚愛好者中,有2500萬是淡水釣魚愛好者,因此休閒漁業對淡水漁業和內陸漁業轉型是非常重要的。美國休閒漁業年總消費額(包括漁具、車船、修理、交通食宿等)超過450億美元,產業鏈很長,產值遠高於漁獲物價值,產生的間接經濟效益為1250億美元,為聯邦和州帶來的稅收為164億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超過1百萬人。美國的釣魚者和遊艇擁有者,每年繳稅中有6億美元被用於漁業資源保護和准入,美國釣魚者在2006年繳納給聯邦政府的稅收為90億美元,大約相當於當年美國環境保護署的年度總預算。

 

    從美國的例子可以看出,釣魚是一項老少咸宜、深受大眾喜愛的休閒運動,也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後的一項重要休閒活動。發展休閒漁業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提高國民幸福指數,還可以有效地保護漁業資源。希望漁業主管部門和漁業從業者,能從戰略高度看待休閒漁業。將我們祖國大好河山的河流、湖泊、溪水、水庫和大海,修建成釣魚和休閒的廣闊天地,擺脫目前在池塘、公園人工湖「人造釣魚」的尷尬局面。發展休閒漁業的關鍵是要利用稅收槓桿,採取「釣魚許可證」制度,將出售釣魚許可證的稅收用於魚苗的增殖放流、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釣魚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指示標誌、信息服務、宿營區、漁具商店等)。

 

6、 著力推動深水網箱養殖和海洋牧場發展:在大海中耕耘

 

隨著海水陸上養殖、灘塗養殖和淺海養殖水域的日趨減少和養殖密度的不斷提高,深海養殖和海洋牧場將越來越成為未來的趨勢。

 

深海養殖是未來商業水產養殖的一個新興分支。深海養殖技術和設備的領導者是挪威,挪威AKVA集團是這個領域的全球領導者,擁有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部設備、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中國的幾家企業在引進和模仿挪威技術的基礎上,在國家產業資金的支持下,已經研發和生產出類似的深海網箱和相應的配套設備,價格不到挪威設備的50%,當然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和解決方案水平,比起挪威公司還有不少差距。

 

目 前沿海許多地方都在開展深水網箱養殖試點,主要有山東、浙江、廣東和海南等省,尤其以廣東和海南的深水網箱規模最大。山東主要的養殖品種是真鯛魚,廣東和 海南的主要養殖品種是軍曹魚、黃鰤魚和金鯧魚,以海南臨高的深海網箱養殖規模最大。目前中國深海網箱養殖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技術和設備問題,而是補 貼政策、資金和產品市場銷路問題。

 

深海網箱養殖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當地政府給予的補貼也往往被當地漁民套取,造成大量網箱閒置。如海南臨高對每口網箱補貼5萬 元(相當於免費贈送網箱),但補貼對象不是個體漁民而是漁民合作社,因為深海網箱養殖的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行業,個體漁民很難勝任。但實際執行中,卻 發現部分當地漁民為套取補貼,臨時拼湊起一些假合作社,補貼到手後即放棄養殖,造成大量網箱閒置。漁民放棄養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一組(四口)網箱養殖每 年需要50-60萬元流動資金,而他們大多數沒有這個經濟實力,外行有實力的企業,有資金卻缺乏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因而不敢貿然投入。

 

對此,筆者的建議是採取綜合措施解決問題。首先,要鼓勵當地大型漁業企業進入深海網箱養殖業,將補貼給予這些大型企業。大型企業有資金和實力,如果管理到位,養殖成功率會大大提高。其次,要扶持成立大型養殖合作社,每個合作社的成員數量爭取達到50人,同時通過銀行貸款幫助合作社解決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第三,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解決產品的市場銷路。而這就涉及到養殖品種的選擇。金鯧魚和軍曹魚都是當地人喜歡的海魚,素有「第一鯧(金鯧)、第二芒(軍曹)、第三第四馬鮫郎」之稱,軍曹魚還被稱為「熱帶三文魚」。鰤魚主要市場在日本,是生魚片的重要原料,出口日本有不錯的市場。

 

中國主要海水養殖品種產量

品種

養殖區域

2006

2007

2008

2009

軍曹魚

 

22453

25855

23475

29104

 

廣東

14389

17438

13304

18132

 

海南

7852

8124

9884

10266

鰤魚

 

11788

11528

19511

19404

 

廣東

5921

6892

13646

14022

 

福建

5436

4636

4582

4540

 

海南

 

 

853

787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統計資料2006-2009

 

筆 者認為,這三種深水網箱養殖魚類都為肉食性,味道鮮美、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具備成為中高檔海水魚的條件,但大多數中國人對其都很不熟悉,需要聘請專業水 產品市場營銷公司(如北京海橋市場推廣有限公司),大力開展持續性的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經費可以來自於國家的專項經費支持,也可以採取營銷公司不收取營銷 費用,而是直接提取總銷售額的10%作為服務費的方式。

 

    深水網箱養殖試驗一旦取得成 功,將會迅速複製,上述三種魚類養殖規模也會迅速擴大。那時就需要採取《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和養殖區域承受力規劃制度,保證深水網箱養殖健康有序的發 展。同樣,那些目前在南方沿海使用小網箱養殖和池塘養殖的海水魚(如大黃魚、美國紅魚、石斑魚、鯛魚等),也可以採取深海網箱養殖,魚的品質和口感也會大 幅度提高,市場價格也會隨之大幅度提高。

 

    海洋牧場概念是不同於深海網箱養殖的全新概念,主要是通過在特定區域大規模投放人工魚礁,吸引魚群和海洋生物在人工魚礁區繁殖和生長,主要適用於平緩的大陸架和大陸坡海域,我國沿海可以實現海洋牧場的水域就比較多。

 

從釣魚者的角度,人工魚礁可以形成極好的垂釣區。美國人工魚礁的最大特點就是與休閒漁業緊密結合,因此深受垂釣愛好者的擁護,對美國休閒漁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國如果按照美國的思路發展休閒漁業,將會很好地推動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的發展。

 

7、 海洋漁業捕撈方式的兩個大轉變:減就是加、賠就是賺

 

渤海、黃海和東海向休閒漁業轉變

 

隨著中國不斷崛起,我們與周邊國家在黃海、東海、南海的摩擦和爭端也在不斷增加。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爭端有著歷史、主權、軍事、經濟、漁業、石油、海洋資源、航運等多重因素,問題複雜而敏感。

 

根據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我國1996年加入),沿岸各國領海基線外12海裡內是其領海,領海基線外200海裡是其專屬經濟區。一國的領海內嚴禁其他國家捕魚,一國的專屬經濟區內可以允許其他國家捕魚。由於東海最寬處僅為360海裡, 因此中日雙方的專屬經濟區互相交疊。日本主張應按照中間線原則劃分,中國主張按照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劃分,認為沖繩海槽才是中日東海專屬經濟區的分界線。 由於存在爭議,中日在專屬經濟區劃界問題上一直沒有達成協議。同樣,中韓、中朝之間在黃海專屬經濟區的劃界問題上,也一直沒有達成協議。需要特別提出的是,中越兩國就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問題達成的協議,已經兩國最高立法機構批准,於 2004 6 30日生效。這是中國的第一條海上邊界,對於其他海區的劃界具有典型的示範和借鑑意義。

 

中日韓朝等國,在黃海、東海海域有領土爭議的主要是中日之間的釣魚島(釣魚島是中國領土。日本稱其為尖閣諸島,目前日本實際控制)和日韓之間的獨島(日本稱其為竹島,目前韓國實際控制)。但雙邊漁業協定涉及海域內的捕魚,與存在領土爭議島嶼沒有直接關係。

 

由於中日、中韓專屬經濟區劃界未定,雙方都是通過雙邊漁業協定的方式來對專屬經濟區內的漁業捕撈實施管理的。《中日漁業協定(修訂後》200061日生效實施,《中韓漁業協定》2001630日生效實施,《中越北部灣劃界協定》和《中越北部灣漁業協定》2004630日生效實施,這是我國到目前為止與周邊國家簽署的全部漁業合作協議。此外,中朝之間也有著多年的漁業合作關係。

 

上 述三個雙邊漁業協定中,得到較好執行的是《中越北部灣漁業協定》,主要原因是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得到明確劃分,部分原因是越方對中方較多讓步,中方在共同漁 區得到的捕撈許可證數量超過越方,中方從越方得到的過渡性安排水域捕撈證數量,也多於中方發給越方的數量。但中日和中韓漁業協定的執行情況就不太理想,主 要原因是漁業協定造成中國漁民傳統漁場被大大壓縮,中方捕撈漁船數量要遠遠多於日方和韓方,「僧多粥少」造成大量沒有合法捕撈許可證的中方漁船進入暫定水 域捕撈,或者有合法捕撈許可證但採取違規作業或違反作業條件等方式捕撈,或者以上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偷 漁」現象的大量存在,背後反映出的卻是我國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層次問題。一方面國家給予漁民大量補貼安排漁民將漁船報廢和實行轉產,一方面是漁民拿著國 家補貼的同時違規建造更大馬力的漁船。一方面是國家鼓勵漁民向水產養殖、休閒漁業和其他行業轉產,一方面是大量內地農民上船成為僱傭漁民。2006-2009年全國海洋捕撈機動漁船的總馬力數為1420萬千瓦、1471萬千瓦、1525千瓦和1549千 瓦,仍然在繼續增長。如果算上捕撈技術、捕撈效率的提高和未被統計的無證漁船,捕撈能力對漁業資源的壓力在國家強力政策的壓制下,仍然在「頑強」地高速增 長,不僅對中國本國漁業資源造成嚴重壓力,也「外溢」到對鄰國漁業資源造成嚴重壓力。在全球海洋漁業資源都嚴重衰退的今天,中國漁民給本國和鄰國造成的壓 力可想而知。

 

要徹底解決非法捕撈的問題,需要徹底轉變漁民的生產方式,將商業捕魚轉變為休閒漁業,同時嚴禁非法私自造船和非漁民成為漁民。根 據美國的經驗,休閒漁業產業鏈很長,大部分漁船就地淘汰銷毀,部分轉賣給非洲沿岸國家和南太平洋島國,留下少部分漁船升級改造為休閒漁船(比如海釣漁船、 海上觀光遊船等);部分漁民成為休閒漁船的駕駛員、導遊和服務人員,部分漁民轉向為休閒漁業服務的相關行業,如休閒漁具製造業、休閒漁業服裝和裝備製造 業、經營漁具店、休閒漁業的住宿餐飲業、其他配套服務業等等。

 

同時要大力提高漁區教育水平。發達國家的漁業人口轉移,很大程度上是老漁民的後代得到更好的教育,畢業後到大城市工作從而脫離漁業行業。

 

    南海向主權漁業轉變

 

    在南中國海,問題更加複雜,核 心問題是島嶼歸屬和海域劃界。中國對西沙群島的管理始於秦朝、發現和命名南沙群島始於三國、在南沙從事捕魚始於明初,因此中國自古以來就對海中國南擁有著 無可爭議的主權,沿岸各國和國際社會歷史上對此也都沒有爭議。中國地圖上顯示我們南中國海傳統疆界線的、由九段不連續的線條組成的「U」形線(俗稱「九段線」),就將這些島嶼全部包括在內。

 

    但近年來,情況卻發生了變化。沿岸各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紛紛佔據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並宣佈各自的12海裡領海和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其中很多都與中國傳統疆界線九段線衝突。

 

    問題最大的是南沙群島的180多個島嶼,各國採用「實際佔領」的方式宣誓主權,但中國堅決不予承認,但也往往得不到其他國家的支持。另外,即使島嶼主權歸屬問題得到解決,各國在確定領海基線和劃定200海裡專屬經濟區上,也往往採取對本國最有利的方法。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又沒有對這個複雜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因此鄰國之間爭論不休。

 

    自從1969年 美國的《埃默裡報告》出爐,南海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可燃冰和礦產資源也被逐步探明,南海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對中國的重要性也顯得日益突出。隨著中國的崛 起,馬六甲海峽航道的戰略地位,對中國也顯得日益重要。對海底資源和航道的爭奪,正在成為南海問題的焦點。從短期來看,目前各國對資源開採的興趣要遠遠大 於對劃界談判的興趣。但從長遠來看,要取得對海底資源的所有權和開採權,200海裡專屬經濟區的劃界就成為關鍵,這必然引起對南海島嶼歸屬權的白熱化爭奪。

 

    要取得對南海島嶼的主權,歷史傳承和國際認可是重要的原則。如果歷史傳承和國家認可有爭議,事實佔據和事實利用就成為各國普遍採取的方式。目前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由中國實際控制,東沙群島由中國台灣實際控制。南沙群島情況最複雜,越南佔據22個、菲律賓佔據9個、馬來西亞佔據5個、中國佔據8個。在實際利用方面,其他沿岸諸國大都採取海上石油開發的方式(如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印尼),中國到目前為止在南海南部地區還沒有一口海上油井,中國在南海地區採取的主要是漁民捕魚的方式。

 

由於西沙、中沙、東沙群島都實際控制在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的手中,歷史上也有中國島民在島上長期居住的事實,主權歸屬比較明確。加之中國日益強大,航空母艦即將下水、海軍日益強大、空軍飛機作戰半徑日益擴大、漁政船日益大型化和准軍事化、漁船日益現代化,對上述島嶼主權和和以此為界確立的中國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爭議不大。

 

問題最大的還是南沙群島的主權歸屬。一直以來,海南漁民都有在南沙群島捕魚,尤其以海南文昌和瓊海的漁民為主,但1955年至1985年期間中國政府曾禁止漁民到南沙海域捕魚。由於距離相對遙遠、補給跟不上、沿岸國家的驅趕和追捕,海南漁民的漁船到南沙作業存在很多困難。

 

為宣誓中國在南沙的主權和實際利用,中國政府應該不計成本地扶持漁民到南沙群島捕魚,並派遣大型漁政船護航、提供給養和實施安全保護。目前海南漁民到南沙捕魚使用的都是200多噸的小型漁船,建議主管部門從黃渤海、東海過剩的大型漁船、甚至大型的遠洋漁船中,挑選部分狀況好的漁船,採取國家從漁民和漁業公司手中贖買,然後無償提供給海南漁民使用、並給予補貼柴油等方式,幫助更多的海南漁民到南海捕魚。同時,政府還應該幫助他們解決漁獲物的銷售問題。

 

    總之,南沙捕魚不是一個單純的漁業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和一個更高層面上的經濟問題。周恩來總理就曾經說過:「把海洋漁業資源搞清楚,把解決漁業問題和解決國際問題聯繫起來,和國際領海權鬥爭聯繫起來」。當年明朝永樂皇帝派鄭和七下西洋,考慮的就是政治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以目前中國的實力和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島)對中國的重要性,在南海捕魚政策上無論花費多大代價都是值得的。中國政府在南海漁業上賠錢越多,在石油、海底資源、航運上賺錢就越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