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遊戲開發商掌趣科技創業板IPO過會,華誼兄弟與之簽訂對賭協議的始末也浮出水面。
3月23日,華誼兄弟副總裁、董秘胡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初,通過對賭的方式入股掌趣,因為公司是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的。現在,預計掌趣上市後,我們投資的1.485億元不足兩年將變成6億-7億元。」
掌趣科技的前身為北京智通華網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1000萬元,於2004年8月成立,北京東方卓越通訊有限公司與北京金誠信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出資510萬元和490萬元,同年10月,更名為北京掌趣科技有限公司。
華誼兄弟披露的公告信息顯示,華誼兄弟在2010年6月以1.485億元入股掌趣科技,以持22%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入股時,雙方就曾簽對賭協議。此後的2011年,華誼兄弟又披露將上述對賭協議取消。
當初為何華誼兄弟發起對掌趣科技投資?在一年後,華誼兄弟又為何解除與掌趣科技的對賭協議?
對賭緣何流產?
胡 明透露,2010年初,掌趣科技被澳洲電訊和華誼兄弟同時看上。澳洲電訊希望通過控股兼併的方式將掌趣科技納入囊中,而華誼兄弟則希望以戰略投資入股的方 式,支持掌趣科技的發展。華誼兄弟給出的價碼低於澳洲電訊給出的水平。不過,經過掌趣科技管理層和技術創業團隊成員的溝通,掌趣科技最終還是接受了華誼兄 弟的開價。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85億元代價獲得了掌趣科技22%的股權。此前的2009年10月底,華誼兄弟成功在國內創業板上市,募集資金額超過6億元。
「創業型的公司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為了保證華誼的投資利益,我們與之簽訂了對賭協議。」胡明稱。
按 照當時的規定,掌趣主要股東承諾公司2010年和2011年經審計的稅後平均淨利潤(A)不低於5000萬元,若小於5000萬元,則按照(5000萬元 -A)×12倍×22%的金額補償華誼兄弟。若股東會決定申請上市日前述2011年度審計報告尚未做出,則按2010年度審計的稅後淨利潤(A)計算基 準。
公開資料顯示,掌趣科技2011年1至6月淨利潤為2213.04萬元,2010年為4133.48萬元。依據上述條款,如果公司未 在申請上市日前做出2011年度審計報告,以2010年淨利潤為基準,則兩年平均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的目標沒能完成,因此,應當向華誼兄弟補償差價 2200餘萬元。
不過,掌趣科技與華誼兄弟在2011年2月、7月分別簽署了補充協議,將約定的對賭、優先認購權和回購條款一一取消。市場聲音猜測,華誼兄弟此舉是為掌趣科技上市清障。
「2011年早些時候,老姚(指掌趣科技CEO姚文彬)提出取消協議的要求。他說掌趣如果不做後續產業佈局,完成盈利沒問題,但會失去在iPhone和安卓系統佈局的機會。」胡明稱,正是前述原因導致2011年全年的盈利離對賭協議的要求僅差幾百萬。
延伸產業鏈
在解讀華誼兄弟對掌趣科技投資時,胡明認為,華誼兄弟的初衷是加強產業鏈佈局。
胡明表示,「我們認為電影要發揮出來版權的價值必須要做衍生業務,衍生業務一定要找盈利能力強的做延伸。遊戲產業去年是500億的規模,等於是電影的三四倍,而我們投資的掌趣,當時在中移動平台上排在第二、三名。」
胡明預計,掌趣科技4月左右上市時,華誼不足兩年前的1.485億元投資,將變成6億-7億元,華誼兄弟從中獲得的投資浮盈超過4億元。過去1年多,伴隨掌趣科技後續的股權結構變動,華誼兄弟目前仍持有掌趣科技2574萬股,佔總股本的20.97%。
事實上,雖然華誼兄弟希望將對掌趣的投資作為電影版權的衍生業務,但是,經過近2年的接觸,雙方仍沒有找到可以將電影版權直接轉化為遊戲的賺錢的合作項目。
對此,胡明解釋稱,「這個模式還在摸索,現在中國其實誰也沒有做出來一個特別成功的例子,但是美國是有的。就是說美國的遊戲還是先付費的多,我們的遊戲都是完全免費了,然後我通過道具,通過其他的交易讓你事後付費的,做法跟美國不同。」
除加強電影版權衍生產業投資,華誼也在加強渠道建設。今年2月,華誼兄弟公告稱,擬用216萬港元與「我們製作」、「安樂影片」等其他影視界投資者合資經營「Now爆谷台」,華誼兄弟佔其中21.66%股權。
對此,胡明解讀稱,「我們一直想在電視渠道做一些嘗試,但是在國內政策受限。爆谷台是在香港,是第一次我們嘗試電視頻道,我們的目標是做東南亞市場,增加我們在海外這一塊的收益,爆谷台很快就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會落地。」
同時,胡明透露,華誼兄弟每年會保持五六家影院開業速度。截至3月底,華誼兄弟已經擁有11家影院,到2012年末,華誼兄弟擁有的影院數目將達到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