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譚新強﹕中國真的很需要減稅

1 : GS(14)@2017-01-04 00:33:15

【明報專訊】2017年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聖誕前福耀玻璃(3606)宣布在美國投資6億美元的工廠正式投產,計劃再投10億。老闆曹德旺解釋去美國投資的邏輯,雖然美國藍領工資仍是中國的8倍,白領兩倍,但其他成本,如電費、天然氣、運輸等,美國都較低。他更強調中國的稅務繁重,全球最高,比美國高35%。他預計美國業務的利潤比中國高40%!

發人深省的言論卻引來不少人抨擊為逃跑論。做生意和愛國沒有矛盾,愛國就應講真話,指出缺點,才有進步。股價反應正面,逆市升一些。

福耀玻璃批中國稅重 赴美設廠

特朗普即將上台,請不要再幻想他將軟化對華政策。最佳證明是委任最仇視中國的Peter Navarro為貿易顧問。從前已提過此君,他和下任商務部長Wilbur Ross就是特朗普經濟刺激計劃的作者。過去他寫過多本關於中國的書: Death by China、Crouching Tiger、The Coming China Wars等,單看書名已不用多講!特朗普當選後,非常暢銷,如買不到,可在YouTube上觀看Death by China的紀錄片。

特朗普應不會在上任第一天指控中國操控匯率,但如人幣今年繼續兌美元較大幅貶值,可能性仍在。人行剛把CFETS參考貨幣增加11隻,美元權重由26.4%降至22.4%,有利人幣匯率穩定,但是否意味兌美元匯率彈性將增大?

特朗普曾恐嚇將對中國進口徵收高達35%關稅。會否兌現仍未知,但他已多次揚言將重罰把工廠搬到外國的美國企業。未來稅改方案很可能包括一項border tax adjustment,進口材料成本不准扣稅,如成真就有等同關稅的作用。其實這些反貿易方案很可能違反WTO條款,中國可提出抗議,但美國向來我行我素,鮮有理會WTO之類國際組織;特朗普年代,只會更甚。

如福耀說法是對的,而特朗普成功把企業稅從35%減至15%,那麼中、美稅務差距不就更厲害?中國剩下的唯一優勢是工資,但隨着人口紅利消失,勞工短缺日益嚴重,工資上升壓力龐大,但生產力又未見快速上升,情况已急速逆轉。大部分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勞工成本已比中國低。未來競爭當然也包括自動化、機器人、AI等高科技應用,西方國家暫有優勢,希望中國能夠迎頭趕上。

中國企業稅率名義是25%,表面不高。關鍵在於更繁重的增值稅(VAT),高達17%。我並非稅務專家,但按福耀的說法,因每層加工都要交增值稅,所以總稅率高很多。

應開徵房產稅 降增值稅個人收入稅

我認為稅改是中國經濟轉型最有效的方法。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經濟發展過度倚賴投資,消費對GDP佔比竟跌至38%,近全球最低。理論上最有效是一邊開徵房產稅,打壓過度投資,一邊減低VAT和個人收入稅(也過高)。但因為房產的泡沫已大到不能爆,擔心如破了就投資連帶消費都沒有了,所以首先集中在鼓勵消費。

中國VAT包含在零售標價內,跟美國在標價上另加銷售稅的做法不同,所以消費者不易察覺VAT過重,唯一反應是多到香港或外國購物,價平又有質量保證。國內對稅改的訴求呼聲雖在增大,主要針對企業和個人收入稅,仍未着眼更重要的VAT。VAT最少應減半,短期目標把消費對GDP佔比提升至50%。如能達標,擴大內需,間接減少浪費投資,亦有助抵抗外貿衰退的威脅。

留意「需求側」改革 消費股有望翻身

今年投資者最需要留意的是「需求側」改革(不單是供給側),稅改是最重要的一環。如見到苗頭,過去兩年表現較差的消費股如恒安(1044)、旺旺(0151)、六福(0590)、唯品會等,有望翻身。

上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提及稅改,但仍非今年最重要政策目標。財赤擔憂可理解,但中央負債率只有GDP的15%,仍有大量政策空間。中美經濟角力擂台明顯已由貿易、貨幣,延展至稅務政策面,我們不可太拘泥保守,要主動靈活一點。要不然,在各種威逼利誘下,將有更多企業「逃跑」到美國。

(中環資產持有唯品會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06&issue=20170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