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40歲學吹簫 匠人閉門自製洞簫20年

1 : GS(14)@2016-12-24 10:56:30

周師傅經過無數失敗,領略凡事需要經過時間沉澱,回頭再嘗試,才能成功。



【專題籽:胚芽故事】在香港玩音樂難,「做」音樂更難。小提琴家李智朗(Ray),自小與小提琴打交道,遠赴美國深造,重現百年妙音。年過四十才學習洞簫的周裕強,毅然放棄工作全職自學做簫,2003年,兩人不約而同各自走上製作樂器之路,成為本地少有的專業音樂匠人,以工藝開始另一種人生,他們都說,願意以一生的時間琢琴做簫。



學習音樂,從來有心唔怕遲。從旺角先達銀龍旁的昏暗入口拾級而上,來到周裕強師傅位於唐六樓的工作室,未按門鈴,已傳來清脆的《我是痴情無限》的樂韻。周師傅自今年7月遷入,單位簡潔開揚,放滿一桶又一桶的竹材,窗外的自然光,令掛在牆上的數十支洞簫份外明亮。「簫是一種竹製管樂,吹簫時最重要有一個良好的口風及氣息,不能急躁,要在一個自然狀態下吹。」說話爽直、中氣十足的周師傅,年輕從事海事工程,沒有音樂根基,40歲才真正開始學簫,「因為兒子出世,想放更多時間在家,便去油麻地工聯會報名,見到有吹簫課程,矇查查交錢報名,抱着興趣班心態上堂,最初根本一竅不通。」自東漢傳頌二千年的洞簫,在古代又稱排簫,由長短不一的竹管編排一起吹奏,每管只發一個音,後來發展為一管多孔,擴大音域。現代洞簫多以六孔或八孔為主,周師傅最初學習的,便是六孔指法,「當時只知道簫是由一支竹造成,六孔簫的指孔位相距較大,對初學的我較為辛苦,完成三個月課程便上網自學,尋找適合自己手指的八孔簫。」周師傅被洞簫清幽的音色吸引,不斷網上搜尋教材,三年間將八孔簫玩弄於十指之間,直至再次與同學切磋,一支台灣洞簫改變他的人生,「自己向來用紫竹簫,發現較短身的大頭簫音色均厚,一聽非常鍾意,於是在台灣訂了三支,更推薦給其他簫友。後來發現那些簫只是工藝品,音色根本不準確。」有感自己令簫友們被騙,一怒之下決定自己做簫。



量度指孔位置後,需逐個孔慢慢調整。

天然生漆除了令竹面更明亮,同時有防潮作用。

左邊十年竹的纖維明顯較為突出。


吹口一般在竹的頂端開口,呈外切形或U形。


揀竹鑽孔琢磨調音 保用一世

最常見的洞簫選用紫竹、桂竹、石竹製造,孔的大小、竹徑厚薄、吹口的位置,也影響簫的音色,最初對簫藝零認識的周師傅,一腔熱誠,有目標但無方向,「那時候好天真好儍,仿效教材,在紫竹上鑽孔,但連音高是多少也不知道,無人教無人輔助。」即使利用電腦器材幫助調音,音準還是有變數,經過無數的失敗,終於領略音準秘訣,「穩定的竹材好重要,竹材乾透度會影響音準,因為竹的纖維是垂直的,纖維之間附有竹肉,自然風乾時竹纖維收緊,密度變得更高,震動就會更加好。」香港的潮濕熱帶氣候,雨水較多,本土竹纖維不夠細密,周師傅只會選用台灣桂竹、福建石竹及安徽紫竹,讓其自然風乾四年以上才能雕琢,「年期越長越好,主要看竹的橫切面,十年竹的纖維也較四年竹為粗糙,但一般人好難分辨。」環境的轉變,也會影響樂器音色,周師傅每次調音,也會按溫濕調整調,利用自製工具在簫孔逐小挖削、琢磨內徑,務求令其音色準確,具備良好操控性及靈敏度,「自己同時需要有良好的檢驗能力,如果吹簫技術不夠好,根本不能保證可以做一支好簫出來。」洞簫的售價八百元至過萬元不等,周師傅還拍心口保證,他做的簫,在他有生之年可以保用一世。閉門做簫近二十年,買家不乏行內好友,但他沒有想過可以賣簫賺大錢,「做簫根本搵不到兩餐,收入永遠與付出不成正比。早年有一位已仙遊的朋友提醒我,認為我有時間毅力做到一支好簫,又有人認同,為何不做更多?賣簫教做簫,是讓人知道香港還有這門工藝。」年近60歲的周師傅甘於平凡,活在當下,隨緣自得,才能令一支不值錢的竹,散發真正的音樂氣息。



師傅憑經驗目測竹支內徑,利用自製磨棒慢慢修正。

周師傅親自前往安徽尋找優質紫竹,確保竹材質素。

為確保洞簫的穩定性,師傅會利用電腦器材幫助調音,一支簫起碼要調三次音。


紫竹(右一及二)較為纖幼,較為厚重的是桂竹(左一至三)。

磨簫工作室 網址:http://www.bambooxiao.com



記者:王佩兒攝影:潘志恆、徐振國編輯:謝慧珊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4/198749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