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健:從Page One結業到A&F退租
1 :
GS(14)@2016-11-28 08:03:49【明報專訊】本周零售巿場迎來兩單消息,分別是Page One結業及A&F提早退租。在零售前景大好之時,水漲船高,公司結業的機會比較小。但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潮退時,方知誰在裸泳。」淡季之下,淘汰弱勢企業,迫使其他業者改革,從而改善經濟體的整體企業質素,反而有利長期發展。
科技突破成創造性破壞
坊間雖有評論,認為Page One結業跟香港人的閱讀習慣有關,不過實體書店面對寒冬,並非香港獨有之事。外國著名書店,過去十幾年亦見結業潮,只因科技改變了行業結構。報紙、書本、以及光碟等影音產品,皆是以實物傳載資訊,因此互聯網發達,舊有行業制度自然面臨衝擊。基本上,當資訊能以電子信號直接傳送給用家之後,以植物或塑膠等方式傳送資料,則顯得過時。科技突破瓶頸,往往出現「創造性破壞」,摧毀行業的傳統模式。從業者別無他選,只能尋找新商業模式,與時並進。
不過筆者預期,書本出版並不會完全被取締。九十年代,互聯網第一代的創業家保羅‧格雷厄姆在《黑客與畫家》一書之中,就認為當某項技術被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新技術取代之後,舊有技術就會逐漸演變成藝術。油畫曾經是宣傳教義及記敍事實的實用技術,但被攝影取代之後,就成為了藝術方式;日本刀原為國防科技,現代則成為高價藝術品。書本亦有可能走上同樣道路,成為詳細發展論述,宣傳重要理論的媒介,而一般資訊傳遞,則由電子方式取代。
美國服裝品牌A&F在中環退租,則是全球化的另一副作用。在過去,舶來品數量稀少,因此物以罕為貴,售價往往是原產地價格的數倍。在中世紀,胡椒經印度、中東、及威尼斯三層經銷商運輸,層層加價,在西歐售價比同等重量的黃金更貴。西歐國家希望打破陸路貿易限制,才發展出大航海時代,繼而揭開了現代世界史的序幕。
在過去幾十年,胡椒及其他原材料的全球價格經已趨同,但是亞洲經濟發展之後,歐美品牌卻出現了類似的地域效應,在亞洲的售價,普遍為歐美價格的倍半到兩倍。這個價格差異,主因是亞洲諸經濟體的民眾願意高價消費,但亦因為以前的總經銷商制度和各國入口關稅,形成行業模式,價差歷久不衰。
全球化拉近各地物價水平
過去十年的資訊科技,卻打破了這些常規。在透明度高的經濟體,跨國企業實際上就不再需要總經銷商,從而省卻一層成本。自由貿易體制之下,各國關稅亦大幅削減。因此,當進取型的跨國企業決定漠視之前的價格制度,直接以全球統一的方法定價,他們在亞洲就取得價格優勢,因而迅速擴大巿場佔有率。A&F在香港是後來者,先天已經失去了價差制度的保障,又在港走高端路線,先天不足,後天失衡,撤退實非意料之外。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25&issue=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