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浙江:小額信貸公司有限「鬆綁」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175

在資金鏈繃得最緊的浙江,小額信貸公司開始被「鬆綁」——此前牢牢捆住他們手腳的「資本金」規定,放鬆了一圈。

但工商局出台的這個新政能否真正「落地」,還是個問號。關鍵在於,接受銀監會監管的銀行是否承認與支持

沒錯,不是小貸公司數量最多的江蘇省,也不是最早試點的內蒙古、山西,最先試圖給小貸公司發展鬆綁的是浙江。

2月中旬,浙江省工商局出台了全國首個《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監管暫行辦法》,至此,浙江境內的183家小貸公司,超過10萬戶小微企業、農戶和個體工商戶將因這項「新政」受益。

「都有一肚子牢騷」

「最有幫助的是小貸公司負債率提高了1倍。」永嘉縣瑞豐小額貸款公司的總經理潘獻勇喜滋滋地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意味著,瑞豐小貸公司原來2億的貸款額度馬上翻了一番。

在溫州這個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最多的城市,每逢季末,這些公司會召開碰頭例會,可近半年來,這樣的會議幾乎成了「牢騷會」,22家小貸公司的高管湊到一起,談著談著就會大嘆苦經。

小貸公司的生意也不好做。即使是在中小企業四處借錢,小貸公司供不應求的年關,「有些主要股東開始萌生退意。」談起新政實施之前的情況,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溫州小貸公司總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首當其衝的牢騷,就是過去管理條例中對負債率的限制非常嚴格。

根據銀監會、央行在2008年的有關規定,小貸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來自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而小貸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資本淨額的50%。

這一條款直接制約了小貸公司的發展步伐,也大大降低了股東的資金回報。

「我們公司現在的資本金是8個億,銀行貸款也有接近4個億,差不多用足50%的上限了。」瑞安華峰小貸公司工作人員談到,相比同行,這家公司算得上實力雄厚,可依然時時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

2011年全國各省市小額信貸公司情況統計,數據來源:央行網站 (溫翠玲/圖)

「到處都是框框。」一位小貸公司的老闆說。在其看來,小貸公司約束過多。不能吸收存款,不能拆借資金,不能經辦委託貸款,負債率又受到限制。「普通 工商企業沒有負債率的上限約束,只要有人願意借錢就行。」他說,「如果以個人名義放高利貸,成本低多了,不受監管,更不用繳稅。」

中國小額信貸機構聯席會秘書長焦瑾璞更是在多個場合呼籲,「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槓桿率只有0.5倍,存在待遇不公。」

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8%到10%,也就是說,銀行的槓桿率在10倍以上,一般信用社的更高。典當行1倍,擔保公司10倍,小貸公司0.5倍,他們必 須主要依靠股本金。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全國小貸行業的淨資產回報率不到10%,遠不如銀行和信用社,雖然小貸公司的管理成本高,風險也更高——客戶一般 又沒有抵押物或抵押物不足。

政府之手過緊,讓當初那些熱情洋溢的老闆們開始有些失望,有人後悔當初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去申請牌照,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腳。

即便是溫州的小貸公司年回報率可以達到15%,但這點收益,在民間融資回報很高的浙江,簡直不值一提。

於是,一直以來,放開資本金上限限額、拓寬融資渠道、放大銀行融資比例都是本地小貸公司的強烈呼聲。

經濟危機改變了一切,2011年在以民營經濟活躍著稱的浙江,小微企業因資金鏈難題大批倒閉死亡,漸漸成為誰也無法忽視的現實。

要想扶持小微企業,扶持民營經濟,必須給小貸公司鬆綁,於是,新年伊始,這些反覆呼籲的問題終於得到了部分解決。

打折的新政?

在採訪過程中,南方週末記者發現,浙江省包括臨近的江蘇省、上海市的小額信貸公司從業人員都高度關注這一新辦法,但也有不少受訪對象表示,「這是一個打折的新政。」

根據新出台的《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監管暫行辦法》,除了融資比例上限提供了一倍,小貸公司的資金來源渠道得到拓寬,包括擴大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 資比例、可向主要法人股東定向借款、本地同業之間可進行資金調劑拆借、可與銀行和地方金融資產交易平台合作開展資產轉讓等業務。

鑑於現在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來源主要依賴銀行,這條新規也讓不少小貸公司心存疑慮,由於新規的出台部門是工商局,而以銀監會為主要監管機構的銀行是 否願意為小貸公司增加融資,甚至在資產交易平台上開展資產轉讓業務。「這些目前都是問號。」潘獻勇說,「還需要等待進一步有細則補充。」

這背後隱藏著深層次矛盾。

依照2008年央行和銀監會下發的《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將小額貸款公司的性質描述為「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 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見,小額貸款公司在發起人和組織形式上和一般的公司相類似,但是貸款業務又是一 般的公司所不能經營的業務。

身份不明也導致了小額貸款公司也陷入了多頭管理的狀況中。從全國範圍來看,目前小額貸款公司日常監管和風險處置由地方政府負責,而地方政府在監管過程中涉及的有關部門包括金融辦、財政、工商、公安、銀監、人行等諸多部門,難以釐定職責分工,監管協調困難也由此而生。

「銀行未必同意借款。這存在銀監會向銀行落實的問題。倒是新增加的融資要向工商部門報備,增加了日常工作量。」一位小貸公司高管說。

浙江新政之後,小額信貸公司將迎來快速發展?這個想也別想。一位小貸公司的老闆向記者總結,主管機構的邏輯向來是,穩字優先,寧可發展的慢一些,也不能出事。

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282家,貸款餘額3915億元,全年累計新增貸款1935億元,平均下來每家新增也不到5000萬。

2011年,中國國內信貸餘額為58萬億元,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總和不及興業銀行的40%。

而在全國範圍內,在監管者的眼中,小貸公司的風險並不可小覷。

一位安徽省銀監局的官員在一份報告中總結了小貸公司存在的問題。他列舉到:

資金投向盲目。小額貸款公司存在趨利性、盲目性、隨意性、自發性和隱蔽性等特點,資金流入一些國家限制或禁止的行業,使部分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維持著生存,導致局部的無序競爭,制約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信貸結構的優化,削弱了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效果。

業務管理混亂。一是變相提高利率,惡意規避監管。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在計收貸款利息的同時,往往收取財務顧問費和手續費等,或強迫客戶接受與其有關聯關係的擔保公司為客戶擔保,通過收取擔保費用變相抬高利率。

典型調查反映,民營小額貸款公司實際月利率普遍超過3%,借款人負擔較重。

內部管理混亂。存在現金結算,或以現金形式收取貸款利息;或在客戶大額現金還貸時,當日直接將現金貸於他人;或指使客戶在節假日以現金還款,並截留作其他用途。

通過賬外經營,掩蓋不法行為。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小額貸款公司大量存在賬外經營行為,將非法籌措的資金從賬外高息放出,或掩蓋超過規定上限的利息收入。「這部分資金的進出主要通過個人賬戶流動,難以查實。」

但不少小貸公司的高管認為,這樣的擔憂過於挑剔,一位從業人員反駁說:「這些問題哪家國有銀行沒有呢?」

看來,即便在政府權力陰影最淡的浙江,一紙條文依然很難直接改變小貸公司的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