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202/t4080469.htm
各路人馬染指物流,傳統快遞企業面臨極大衝擊。競爭加劇促使以順豐為代表的民營快遞開闢新市場,以期在便利店和快遞的結合中尋求新的突破。
2011年,物流行業在一片沸沸揚揚中落下帷幕,不管是電子商務的代表淘寶、京東商城,還是傳統電器零售商蘇寧,皆在這一年發力物流行業。淘寶 耗資百億投入物流寶,京東商城豪擲10億元建自家物流渠道,蘇寧搭建易購,革新供應鏈物流能力。這使得作為電子商務行業 「最後一公里」的快遞行業,在享受網購帶來的爆髮式業務增長的同時,也不得不面臨新競爭者的挑戰。不僅如此,此前迂迴介入國內快遞業務的UPS、DHL、 TNT和聯邦快遞(FedEx)等外資快遞公司,也在緊鑼密鼓地申請經營牌照,並有望在2012年扭轉眼前的失意局面,完全進入讓其虎視眈眈許久的國內快 遞市場。
儘管各路人馬染指快遞業務的目的不盡相同,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未來幾年,快遞行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根據郵政業「十二五」規劃,到 2015年末,快遞業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430億元,年處理快件量超過61億件,年均增長20%以上。快遞行業蘊含的巨大增長空間,是吸引各路企業爭相進 入的一個重要原因。大量場外選手的加入,讓作為傳統民營快遞企業代表的順豐、四通一達等公司在內外夾擊下,不得不努力尋求新的增長點,儘可能避免未來被邊 緣化的風險。
快遞結緣便利店
20年來一直低調發展的順豐,以深圳為根據地,在中國內地已設置了2200多個營業網點,遍及國內250個大中城市和1300多個縣級市或城鎮,擁有超過10萬名員工,成為民營快遞企業的典型代表。據估計,2010年其銷售規模超過120億元,利潤率在30%左右。
面對來自各路人馬的衝擊,2011年順豐通過與第三方便利店合作的模式,將快遞業務延伸至終端,試圖借力第三方網絡渠道,加速推動其快遞業務發展。 2011年10月,順豐在深圳與7-11便利店達成合作協議,深圳地區的100多家7-11門店基本成為了順豐的「授權代辦點」,同年12月,順豐宣佈與 廣州8字連鎖便利店48家連鎖店就包裹業務展開合作。為了吸引客戶使用便利店的快遞服務,客戶在順豐「授權代辦點」便利店寄件享受一定的優惠,1公斤同城 快遞收費9元,省內11元,分別比其標準快遞便宜3元和2元。
其實,順豐在台灣地區早已涉足便利店。2007年才在中國台灣設立營業網點的順 豐,迄今已經與全家、萊爾富、OK便利店的4900多家門店合作,開展24小時便利店取件服務。如果需要寄件,在確認貨件符合寄送條件,並知道收件便利店 名稱和代碼的基礎上,客戶只需致電客戶專線下單,並告訴客服人員指定收件的便利店代碼和名稱,隨後將貨件帶至附近的便利店,再填寫規定表格即可完成整個寄 件流程。收件過程同樣簡單,在貨件抵達指定的便利店後,順豐將給收件人發送通知短信,收件人在指定的時間內攜帶身份證至便利店核對身份後即可領取貨件。順 豐顯然是在寶島嘗到了與便利店合作的甜頭,才會把這一模式複製到內地市場。
據業內人士估計,順豐與便利店合作快遞包裹業務,將被便利店分走 8%左右的利潤。儘管利潤受到一定的削弱,但當前快遞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擴大收件業務量的同時降低成本。與便利店合作,一方面有利於快遞公司縮減配 送人員,另一方面還能在維持自身收支平衡的前提下,讓便利店為快遞業務提供更高的邊際利潤和廣告效應。
事實上,在與其他品牌便利店合作之前, 順豐已經在深圳自建了20餘家自營便利店,並已低調經營了近半年。和與其他品牌便利店合作的門店基本都集中在市區範圍不同,順豐在深圳開設的自營網點皆不 在核心商業區,而是在零售業發展相對落後的寶安、龍崗兩區,而且這些自營便利店大多由原來存取快件的中轉站演化而來。目前,順豐的自營便利店只在廣東省內 試點,目標是在國內建設1000家便利店。與其他品牌便利店合作只是順豐擴大渠道的一種方式,自營便利店才是順豐的主要方向。當然,作為專業的民用快遞公 司,順豐的本意很清晰,降低快遞成本,增加站點收件和改進派送模式才是其真正目的。
混合經營優勢
儘管順豐並不是國內第一家聯手零售的快遞企業,但其行動立馬引起了同行的效仿。在順豐與7-11達成合作協議不久,國內另一家民營巨頭圓通與四川的舞東風超市也達成了意向性合作協議。
這種便利店與快遞的組合在國外早有先例,業內的常規做法是先做零售,當網點佈局到一定程度後,再借力網點做快遞業務。在日本,便利店的快遞收發功能業已 成熟,人們習慣於到距離家或者公司最近的便利店收發物件,順便購買一些日用品,7-11便利店已經成為了日本快遞的存取站點。國際快遞巨頭UPS和聯邦快 遞同樣涉足零售業務,不過走的是併購的模式。2001年UPS併購了Mail Boxes Etc.(後更名為The UPS Store)數千家門店,2004年FedEx收購了連鎖便利店Kinko's(後更名為FedEx Office),這些門店除了出售日用品外,都同時經營文檔處理、打印複印、照片沖印以及快遞等業務。
一直以來,快遞行業都是提供上門收件 或送件的服務,但經常會碰到收件人不在,或不方便收件的情況。再加上眼下作為網購主力大軍的公司白領辦公時間相對固定,通常在晚上下班後才有時間取件。因 此,快遞便利店無疑抓住了這些目標客戶的需求,輕鬆實現定點配送,同時無需上門服務,降低了自身的人力和企業營運成本。此外,相比傳統的獨立便利店模式, 順豐能借助自身在日常配送方面的優勢,在運輸快遞的同時運輸便利店所需的商品。如此一來,順豐的物流和銷售成本都能相應的減少,而UPS和FedEx的零 售店經營的業務範圍,或許可以成為順豐便利店未來業務擴充的方向。
店舖經營與消費習慣的雙重難題
順豐從快遞業跨入零售業,從快遞業的角度看似一次重大的突破,但 在零售業界眼中風險極高。在零售行業人士看來,經營便利店並不是簡單的配送便利以及對周邊客戶群的統計,更大程度上還要依靠商家精通商品經營和採購等專業 技術,而這些恰恰是快遞企業的短板。早在2002年,深圳共速達物流公司就推出了自主的「萬店通」品牌便利店,不過這些門店並不參與快遞業務。依仗擁有倉 儲中心的專業物流配送企業,通過加盟的方式,如今的萬店通已有200餘家門店,但在深圳遍地開花的各種便利店面前,擁有物流優勢的萬店通發展狀況並不算樂 觀。不僅如此,當前的連鎖便利店行業正在進入微利時代,也將為順豐便利店的前景抹上一層陰影。
除了經營便利店的難題,順豐還不得不面對消費者的習慣問題,絕大多數的消費者早已習慣門到門的快遞方式,到站點自取或者自發快遞物品在短時間內或很難被消費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