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亂揮霍迷賭博 「拆二代」暴發變敗家

1 : GS(14)@2016-10-30 17:27:33

2016-10-19 EW
內地在過去數年的城鎮發展中,多達六千四百萬個家庭遇上地和拆遷,大部分能按法例規定或發展商方案而取得巨額賠償。最近廣州楊箕村重建落成,舊村民便每戶獲賠最少四個單位及大筆現金,全村人高興得封了幾條街大搞萬人入伙宴,場面非常誇張。

其實近年因拆遷而變身千萬富翁的例子,在內地各大城市比比皆是;受惠家庭的年輕子女,更被稱為「拆二代」,意指他們像「富二代」或「官二代」般,靠父母而享有富貴生活。

由於「拆二代」往往一夜暴發,卻又不懂理財,引發不少社會問題。有人胡亂揮霍沉迷賭博、也有人為了爭產跟親友反目,結果統統變成敗家仔,情況之嚴重已引起各界關注。

一○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前,當地市政府為改善市容及完善交通網絡,公布啟動重建包括楊箕村在內九條位於市區黃金地段的城中村。六年後楊箕村舊址已重建成擁有十五幢三十六至四十二層的住宅屋苑,設有花園、泳池等設施,附近亦有商店和辦公樓的「新楊箕村」。

楊箕村約一千五百戶原居民,最近陸續重返故地入住新屋,因為他們當年除了得到巨額拆遷賠償金外,更獲發展商答應,按人口及住屋面積比例,在屋村重建後,每戶最少可分配四個單位,最多更可分配二十個,單位面積由三百多平方呎至逾千平方呎不等,按楊箕小區住宅售價每平方呎約五千六百元計,即每戶村民均已成為千萬富翁。

賭博集團乘虛而入

本月初,楊箕村村委更舉行回遷入伙宴,封了屋村幾條大街,筵開一千五百席,合共招呼一萬五千多人,並有醒獅、歌舞及魔術等表演助興,由於場面十分誇張,即時成為全國熱話。

內地城市發展一日千里,加上不少地方政府依靠賣地作為主要收入,所以各大小城鎮十多年來不斷有徵地發展項目。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調查顯示,全國超過六千四百萬個家庭,在近年的城鎮化過程中遇上徵地或拆遷。

基於內地在一○年起實施「物權法」,最高人民法院在一一年又頒令各地政府不得強行拆遷,加強保障所有拆遷戶的安置及賠償安排,受影響的村民亦比以往更懂得組織起來,與地方政府和發展商談判,爭取更優厚的賠償,使拆遷成為不少農村或貧窮家庭藉以變富貴的途徑。

所以像楊箕村居民般,因拆遷而得以一夜暴發的家庭,近年在內地比比皆是。這些家庭的年輕子女,更因為無需付出,只靠祖蔭而擁有富貴生活,被稱為「拆二代」。

一○年北京市政府將殘舊兼住滿低收入家庭的唐家嶺村重建,數年後屋苑命名為唐家新城,原居民均獲安排回遷居住,並且有最少一百萬元現金賠償,自此經常見有靚車出入。

一名村民說:「拆遷之前,村內極少人擁有私家車,即使有都是只值一、兩萬元的平價車。但現在差不多每家每戶都買十萬元以上的私家車代步,車主大部分是年輕拆二代,不少更駕歐洲名牌車,甚至過百萬元的豪華房車。」

另一暴發現象是,「拆二代」從前仍是窮家子女時,並不認識甚麼是名牌服裝,但家裏拿到賠償金後,他們便狂買名牌衣服及皮包,甚至要買限量版才滿足。

除了胡亂揮霍外,「拆二代」亦引起不少社會問題。其中唐家新城便揭發有不法集團盯上暴發的年輕村民,在附近設置地下賭場,招攬他們前往賭錢耍樂。村民透露,曾有「拆二代」拿到賠償金後,便不再工作,閒時到地下賭場消磨時間,沒料一個月便輸了四十萬元,之後還繼續向父親要錢,最終不但敗盡父母的拆遷賠償,還欠下巨額賭債。

此外,亦有不少個案為爭奪巨額利益,導致「拆二代」和親友關係破裂。北京市一個拆遷家庭,拿了四百多萬元賠償及一個單位後,二十多歲的兒子立即要求父親送上一部百萬元跑車,但遭拒絕,結果大吵大鬧,甚至企圖服毒自殺,要脅父母就範。

為爭產大打出手

鄭州市中原區羅莊村一個子女眾多的大家庭,在拆遷後獲分配三十個單位,父母已經將其中二十八個分給一眾子女,僅留兩個單位自住及放租作為生活費。沒料這班「拆二代」仍不滿足,還要爭奪父母名下兩個單位的繼承權,兄弟姊妹拗到面紅耳熱,最終大打出手。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一項研究顯示,拆遷後的年輕人,跟朋友相處的時間一般都會比之前減少。另有學者說:「大部分『拆二代』都是出身清貧家庭,沒有處理大筆財富的經驗,故當他們一夜暴發,便急着要花錢買名牌及盲目地選擇高消費活動,目的只為感受從未試過的享樂,並向別人炫耀;可是當他們發覺錢花大了,很多時家財已差不多被敗清光。」

不少地方政府對「拆二代」引發的社會問題大傷腦筋,貴陽市房屋徵收局官員王娟說:「我們在新落成的重建項目中,會優先向被徵收土地的村民提供就業機會,人事局亦提供免費就業培訓,希望他們不會坐吃山空。但願意就業的人還是少數,大部分人都覺得有了錢就可以甚麼都不幹,對此我們也無計可施。」

把握機會創業助人

雖然「拆二代」敗家個案多不勝數,但也有懂得運用賠償來創業兼助人。居住在武漢的陳卿,舊屋被拆後,全家獲分一百六十萬元現金及三十五個住宅單位。他看準當地人口老化嚴重,把其中一樓層的十多個單位打通,用來經營養老院(右圖),結果大受歡迎。

陳卿說:「爺爺離世前癱瘓在牀七年,但父母收入低,未能好好照顧他,是我們一家的遺憾。所以有了這數十個單位及巨額資金後,我們便決定造褔社區,讓其他老人都可以得到較好的照顧。」

另一名上進「拆二代」田騰偉,二十七歲,一○年舊居被拆後,獲父母支持,利用部分賠償金開了一間二手車行。他說:「雖然賠償令全家財富大增,但如果只顧終日享樂,便會失去生活動力,所以還是趁年輕繼續打拼,既然有資本,當然選擇創業,不過由賣車到洗車,我都會參與,就當為員工做個榜樣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