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旅業﹕包容中國人旅遊文化 內地客首選旅遊地 特點「豪買」嘈吵
1 :
GS(14)@2016-10-13 07:42:07【明報專訊】近年中國旅客足迹遍佈世界各地,其中,泰國更被中國旅客獲選為黃金周期間最熱門旅遊地市。中國旅客於泰國「豪買」,當地零售商可謂大豐收,不過,同時要忍受其獨有旅遊文化。泰國觀光協會副主席劉少翁(Somchai Chomraka)承認,不少當地人亦對中國旅客的生活習慣有微言,當局唯有從教育着手,籲國民包容,減少雙方摩擦。
明報記者 邱曉欣
泰國近年已成為內地旅客外遊首選地區之一,據德銀於黃金周開始前發表一份報告,泰國甚至在外遊選擇排名中位居第一。不過,劉少翁表示,中國旅客與歐美旅客的消費模式大有不同,前者對酒店娛樂及休閒活動如按摩等要求較低,往往甘願放棄居住質素,轉移花錢在購物上,不過,此一現象大多出現於旅行團,內地自由行旅客則較捨得花錢入住5星級酒店。劉少翁稱:「在眾多旅客中,內地旅客最不會討價還價,不求貨品實用,漂亮就買;相反,歐美旅客則注重個人享受,支出傾向集中於休閒活動上。」
內地客人均每日消費額 遠高歐美
據泰國旅遊及體育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旅客每人每日平均用於購物消費金額遠高於歐洲及美國地區。去年中國旅客會抽取每日消費金額的27.4%用於購物,相當於1638泰銖(約355港元);歐洲及美國旅客購物金額則分別佔每日消費約18%及17.4%,相當於772泰銖及889泰銖。而美國旅客平均每日的酒店及娛樂消費為2292泰銖,佔全日消費45.65%,為三大地區之首。
「當地人必先了解是否做足本分」
雖然內地旅客為泰國旅遊業的「米飯班主」,為其一些生活習慣卻受當地人非議。財務主管Sak Lurklappananon表示,曾經有內地旅客於清邁一寺廟外隨地大小便及吐口水,惹來寺廟主人極度不滿,並與旅客發生爭執,中國旅客更一度拒絕到訪寺廟。不過,其後亦有人批評寺廟洗手間缺乏中文指示,因而發生摩擦,寺廟主人其後亦決定聘請更多人,監察洗手間衛生情况。Lurklappananon稱:「好多中國人未必懂得英文,我們當地人對待旅客,必先了解自己是否做足本分。」
而另一為當地人詬病的是,中國遊客經常被批評於公眾地方說話「大大聲、吵吵的」,惟劉少翁認為,這是中國人的生活習慣,而非缺點。泰國作為世界最熱門旅遊地區之一,在做生意牟利的同時,當與旅客出現摩擦,除了指摘,亦應包容他國文化,例如泰國人亦不喜歡別人摸頭、跟別人打招呼要「拜拜」等,籲業界應了解中國旅客的旅遊文化,以教育方式教導旅客應有禮儀及尊重當地文化。
籲業界教導旅客「入鄉隨俗」
泰國政府及旅遊業界近年透過電視廣告及培訓導遊,向當地人解釋中國人本土生活習慣及文化與泰國的異同,導遊接待旅行團時亦會向遊客派發小冊子,讓旅客了解當地風俗習慣,劉少翁稱「中國旅客飛抵泰國,導遊第一件事,就是要教導旅客當地禮儀知識」,希望藉著與旅客溝通,令旅客安心旅遊之餘,亦不會影響本地人。
(黃金周天與地 - 泰國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74&issue=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