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被遺忘的恆指創製人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20/100350435.html

 無論有無炒股,香港人都知道「恆生指數」這個名詞。要瞭解當日香港股市行情,港人都會打開電視財經台或報紙財經版,先看恆指多少點。但對於它的創造者關士光,很多人並不瞭解。

  關士光1925年1月出生在香港一個傳統華人金融世家,父輩都是傳統儒商。他就讀於名校皇仁書院,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關士光成為防空救護員。 至1941年香港淪陷,他也被迫輟學,到柳州投靠親人。滇緬戰爭期間,在國民政府的號召下,他入伍為美軍當翻譯官。抗戰勝利,20歲的關士光曾想入讀專為 培訓革命幹部的廣州南方大學,但很快對國共內戰感到厭倦。有朋友勸他,既然英文好,不如先回香港,在瞭解國際經濟及社會中增加積累,重回祖國服務。這樣一 句建議,改變了他的一生。

  關士光返港後,於1962年加入華資恆生銀行工作,擔任資料研究室主管。正是在這期間,關士光目睹了1965年恆生大擠提的最緊張時刻。那一年 恆生面臨倒閉大危機,提款者的長龍從中環恆生總行排隊到天星碼頭,關士光也要到銀行大堂協助維持秩序。直至4月12日,恆生與英資銀行匯豐談判,結果由匯 豐入股51%,恆生變成匯豐屬下銀行,始告解除危機。

  1968年香港經濟開始復甦,股票市場興旺,時任恆生主席,即該行創辦人之一何善衡決定,推出「恆生指數」,以創立「屬於香港的道瓊斯指數」。 很多人認為,這樣的事情應該由洋人銀行去做,但何善衡力排眾議,認為恆生指數一旦推出,報刊、電台及電視就會不斷提及恆生兩個字,等於幫恆生免費做廣告。

  關士光於是受命籌備。他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向大學統計系教授求教,又向其他銀行及香港統計署求助,最後根據33只成分股(即藍籌股)市值計算 出來。此等成分股涵蓋了港股市值七成以上,也因此,其升跌對其餘股票走勢也有極大影響。最後恆生銀行決定,以1964年7月3日為恆指基數(即100 點)。當恆指在1969年11月24日正式推出時,恆指是158點。由於恆指的成功,港府後來聘請關士光與統計署合作,在1974年推出了「恆生物價指 數」。

  不過,恆指的誕生也給關士光帶來不少壓力。他曾透露,當時有傳媒戲稱恆指為「老友記指數」,暗示恆生與某些成分股公司關係密切。不少上市公司也 都試圖說服恆生,以其股票作為成分股。關士光為保持恆指的客觀中立,為此得罪了不少人,幸好何善衡對他的工作極力支持,一一婉拒外界的不合理要求。

  1978年關士光升任為高級經理。1984年,59歲的他退休,與妻女移民加拿大。移民的另一個原因,是他認為香港回歸已成定局,自己做出抉擇 正是時候。不過後來香港經濟起飛,證明關士光對形勢判斷有誤。關士光另一處眼光失準,或許是看錯內地經濟的發展機遇。隨著上世紀70年代初中美和解、尼克 松總統首次訪華,中國對外開放有所鬆動。1972年他受邀參觀北京,曾率直地對接待他的官員稱,中國人民的生活很窮,很多地方落後。當時官員告訴他中國已 經制定了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但他認為這不過是另一個空口號,不以為意。如果關士光和恆生管理層當年能把握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相信恆生銀行會較另一間華資 香港銀行東亞銀行更早地打入內地市場。

  關士光退休時,香港股市上市公司已增至250家。他所創設的恆生指數包含了整體大市市值的75%,或整體成交額的70%,吳士光頗有理由躊躇滿 志。恆生指數確已成為香港股市甚至經濟冷暖最具權威性的指標。不過,自2006年9月11日恆指第一次加入H股作為指數成分股開始,香港本地企業在指數中 的地位已開始沒落。至今港股近半指數權重股來自中資股,餘下一半成分股如匯控、和黃、利豐等,接近一半業務來自世界各地,反映香港經濟的傳統藍籌股只佔成 份股略高於兩成半。有香港評論慨嘆:自香港回歸以來,港股的內地色彩與日俱增。

  2011年的最後一天,關士光在加拿大悄然離世,終年86歲。這樣的日子,似乎標誌著恆生指數作為反映本地經濟指標的一個時代也告終結。

  作者為香港傳媒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