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414290102dwet.html
然而競爭總是無所不在,低成本高價格的企業會遭遇到對手利用高成本低價格的侵佔市場份額。薄利多銷自古以來無往不利。保險公司也不列外.巴菲特旗下的NIC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公司堅持高昂的保險定價,導致連續14年市場萎縮。巴菲特說:」這種下滑並不是由於無法拓展業務而造成的,只要我們願意降價,數十億美元的保費收入在那兒等著我們,但我們卻堅持把我們的價格定在一個能夠保證盈利的水平上,而不去效仿我們那些過於樂觀的同行」
「從經營結果來看,在同樣的銷售難度下,投連產品和萬能產品保費規模要高於分紅產品,但是利潤率略低於分紅產品。…….以萬能產品為主,前期虧損高於以分紅產品為主的公司,盈利期也較晚,大約在第九年才能進入盈利期,開業10年仍不能實現盈虧平衡。由於盈利能力不同,對資本需求也會產生影響。以萬能為主的公司,後期的資本需求會超過以分紅產品為主的公司,累計資本需求比分紅產品為主的公司高5億元。….. 在現實中,由於萬能險的保費規模比分紅險高。因此,大部分以萬能產品為主的公司往往通過擴大規模來提高盈利水平,但是這種方式也會導致資本需求的大幅度增加」
表6-(a)
2005 |
14.90% |
2006 |
19% |
2007 |
16% |
2008 |
23% |
2009 |
26% |
2010 |
30% |
這裡拿平安的萬能險與人壽的分紅險來對比,頗有一些不公平的意味。主要的原因是筆者尚未收集到平安分紅險產品的具體參數。但從保單的各種條款,仍然能夠得出比較明確的定性結論。平安這2年來最熱門分紅險是金裕人生. 根據鳳凰網的這篇報導http://finance.ifeng.com/insurance/hyjj/20120112/5440174.shtml
²
²
²
這款分紅險上市日期是2010年3月。他完全是針對人壽2009年底發售的福祿雙喜所開發。福祿雙喜的利益條款如下
²
²
這兩個險種的死亡責任都是返還所有保費,因此相同的死亡率下他們的死亡成本沒有任何區別.金裕在60歲前的返還年限和返還比例與福祿雙喜沒有區別。但是相同保費下,金裕的基本保額則比福祿雙喜大的多。以30歲男性為例,金裕 10000元保額需保費5422元,福祿雙喜每10000元保費所得保額為17121元。將兩者皆調整為,每萬元保費,金裕10000元保費所得保額18443.37元。如果按照10%的比例返還。那麼60歲前金裕每次返還將比福祿雙喜高出7.7%。而60歲後,如果按照累積生息利率3%計算,2年內金裕人生返1106.6022+1106.6022*1.03=2246.40,而福祿返還僅返還1712.1 高出近31%。那麼根據上一節的分析,假定在相同的費用率佣金率的情況下,金裕人生的價格要比福祿雙喜低的多。另外2008年,2009年,平安推出高達4%-4.5%的累積生息利率,而當時人壽的生存金累積生息為0,紅利累積生息為2.5%。如此大規模削價銷售,金裕實現的銷售額超過人壽,實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無論是從萬能的定量分析,還是分紅險的定性分析來看,平安近3年來的狂飆突進,很難用其代理人產能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或者綜合金融協同效應來解釋。唯一的原因就是大規模降價傾銷。然而更讓人看不懂的是,平安如果堅持走一個低價路線的經營模式,那麼他的經營成本應該遠遠低於人壽這樣的走高價格路線的公司。然而,根據財務報表所披露的數字,平安的佣金率為11%,而人壽是8.3%。運營費用+工資平安在8-8.5%,而人壽僅為7%。平安的業務結構上,短期躉交險的比例很小。那麼這些高昂的成本勢必還要轉嫁到成本已經極高的長期險種上。 這種不顧一切的高費用低利潤的血拼價格戰,應該引起投資者們的高度警惕。
表6-(b)
|
平安 |
人壽 |
||||||||
|
上市時間 |
名稱 |
7% |
8.50% |
|
|
|
|
||
|
|
|
要求收益率 |
邊際利潤 |
要求收益率 |
邊際利潤 |
上市時間 |
名稱 |
要求收益率 |
邊際利潤 |
2000/2004 |
|
|
|
|
|
|
2000 |
千禧理財 |
1.75% |
265% |
|
|
|
|
|
|
2001 |
鴻壽年金 |
2.73 |
65% |
|
|
|
|
|
|
|
2001 |
鴻盛終身 |
1.71% |
267% |
|
2004/2007 |
2004 |
智富人生 |
2.800% |
43.61% |
2.840% |
35.54% |
2004 |
鴻鑫兩全 |
2.55% |
119% |
|
|
|
|
|
|
2004 |
鴻祥兩全 |
2.15% |
147% |
|
2007/2010 |
2007 |
智盈人生 |
2.920% |
21.17% |
2.97% |
0.96% |
2006 |
美滿一生 |
2.82% |
51% |
|
|
|
|
|
|
2008 |
金彩明天 |
2.77% |
69% |
|
|
|
|
|
|
|
2008 |
瑞鑫兩全 |
2.60% |
109% |
|
|
|
|
|
|
|
2009 |
福祿雙喜 |
2.79% |
48% |
|
|
|
|
|
|
|
2010 |
福祿滿堂 |
2.76% |
75% |
|
2011/2012 |
2012 |
智勝人生 |
2.920% |
22.73% |
2.97% |
2.28% |
2011 |
福滿一生 |
2.77% |
66% |
|
|
|
|
|
|
2012 |
福祿鑫尊 |
2.89% |
33% |
|
|
|
|
|
|
|
2012 |
松鶴頤年 |
2.66% |
93% |
人壽在沒有潛在對手挑戰的情況下,在縣域市場具有絕對壟斷優勢。農村消費者的可選擇餘地極小, 處於絕對的賣方市場人壽可以將城市中無法銷售出去的高價保險銷往農村。而這些高價險種又特別符合農民的經濟條件。農村收入較低無法支付為城市消費群體設計的低價格高保費險種,而人壽這類早期設計的長期險種的特點就是低保費高利潤。比如鴻壽年金,1000元年金額度所對應的保費只有131元.雖然其利潤極高, 但這類險種的保費規模卻在農民的承受範圍之內。因此這些城市過氣險種在農村卻大為熱賣。
自從2006年楊超開始實行搶佔兩鄉的戰略以後,人壽的保費中的一半規模都來自農村。農村保費增速高過人壽保費的平均增速。在產品線上,又將保險劃分為兩個系列,一個系列既是將城市過氣的高價低保費險種沉澱到了農村市場。比如鴻鑫兩全,鴻壽年金這一類2003年之前設計的高價險種,至今仍然掛在中國人壽的官網上售賣。筆者曾經嘗試詢問過上海人壽營銷員是否售賣鴻鑫兩全,他們的反饋是這些險種在上海地區不出售。另一個系列,則是專門應對城市競爭對手所開發的低價產品。為了印證這一猜想,筆者在網絡上找到了2010年,人壽23個區域子公司開門紅銷售方案。其中以河南和黑龍江兩地的銷售任務安排最為典型
河南省開門紅方案
「(二)險種策略
以新產品福祿雙喜、福祿尊享、康寧為主打,以瑞鑫、美滿一生為輔助。城區和農村的高端市場以福祿雙喜為銷售重點,農村以康寧為銷售重點,並帶動短期意外險銷售」
3、農村市場主推險種以「瑞鑫」、「康寧」十年期交產品為主,以「福祿雙喜」、「美滿一生」等五年期交產品為輔。」
如果說短期躉交險是在時間上對沖長期險成本,那麼縣域戰略就是在空間上的對沖。相對於競爭對手,人壽在城市市場的打價格戰就有一個堅實而不易被攻破的大後方。即使城市區域售出大量的低價保險,農村高價險仍然能予以對沖。整個公司層面上保單負債所面臨的利率風險也會大幅度下降。在人壽仍然保持縣域市場壟斷地位的情況下,只要其城市價格戰的風險可以控制,那麼投資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人壽的利潤會逐步壓低,進而被對手的所拖垮。
人壽要降低價格,就會增加長險保單的利率敞口。 而人壽的管理層,又不想過多增加利率風險。這是一個互相制約的目標。唯一的辦法既是,延續」有什麼樣的資產買什麼樣的產品策略」。使得公司在售出保單後,就能即刻配置到長久期的高收益固息產品,提前將資產收益率和累積生息利率的利差鎖死。這就需要產品的繳費期限縮短而保單年限拉長。人壽管理層所能預測的資產週期只有5年。如果像智盈,智勝那樣,將繳費期拉倒10年,沒有人知道今後收到的保費能夠買到什麼。最後只能任由保單的成本隨著不可控的資本市場變化而上下波動。
在這3年中,從人壽的產品設計策略來看,是在不斷推出新品,試探市場,等待時機。最典型的案例既,2010年底推出的福祿金尊和今年福祿鑫尊。自2009年開始,人壽陸續推出了6個福祿系列產品。不斷通過修改產品,來試探市場。據這位泰康人壽營銷員披露的數據.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5b7d23010126xm.html
去年人壽賣的最好的是福祿金尊佔比達19%。這是一款大比例返還並且兼顧保障性的終身險種。
²
²
²
²
我曾經向一位專業的股票投資人,介紹這份保險。當它看完利益條款以後,也覺得這個保單太合算了。當然最後我將收益率演示交給他看時,才反應過來這份合同的收益率不過區區2.89%。這便是保險公司製造幻覺的標準範本。整個2011年,流動性急速緊縮,民間借貸崩盤,房地產嚴寒,股市暴跌,通脹雄起.投資者只能看著手中的資金急速貶值,而無安全處可去。另一方面,固息產品市場利率居高不下,各種機構對資金的渴求,已經遠甚2008年。此時不大肆開打價格戰,囤積保費,配置高息資產更待何時? 這是在合適的時候賣合適的產品,打必勝的價格戰。人壽管理層應對之道,可謂是經典之作。
筆者預計,今年人壽的保費可能會呈現爆髮式增長,而期交的3-5年期比例將會達到史無前例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