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攜號轉網慢慢拖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06/100346342.html

 沒有明顯的信號表明攜號轉網會在2012年取得突破。2011年11月底,三大運營商已經接到工信部通知,攜號轉網在天津、海南兩地的試點將「不設期限地繼續推行」。

這是工信部第二次延長試點期限。2010年11月22日,攜號轉網試點正式啟動,試驗期原定六個月;然而試點到期後,工信部又發文延長了半年。從試點期的一再延長到不確定期限地拖延,可見攜號轉網在現有電信市場格局下的舉步維艱。

「一開始,此事被單純地認為是一項技術工作,我們以為只要把關口打通、號碼屬性重新標記、完善系統管理就可以了。實際上,試點期間反映出來的遠不只是技術問題。」中國電信研究院研究員王志成對財新《新世紀》說,他自2009年以來全程參與了攜號轉網項目。

據王志成透露,2011年11月底,工信部在中國泰爾實驗室召開了一次總結會。在會議上,工信部研究院、三大運營商以及相關電信專家對攜號轉網配套方案進行了討論,包括對小額優惠的認定、對靚號的認定、對歸屬位置寄存器(HLR)的管理等。目前,具體實施方案仍在制定中。這份方案的實施將直接關係著試點推廣的時間表。

從目前進展來看,攜號轉網對市場影響微乎其微,攜轉率尚不足0.1%。最初嚴陣以待的三大運營商已對此顯出疲態。天津聯通監管事務部經理曹賓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我們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田裡種地,而不是想著去挖別人的牆腳。」

多位電信業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兩地試點期限延長至少在半年以上,至於全國推廣則遠在2014年或2015年。

對於攜號轉網如今的困局,王志成認為,把責任推到任何一家運營商身上都是不公平的。運營商只是運動員,問題不在運動員而在裁判員,「你裁判員無能為力,怎麼控制比賽?」其觀點直指監管部門在攜號轉網項目試點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技術問題與市場利益衝突,只堵不疏,監管乏力。

運營商攻防戰

「申請攜號轉網,如果你不怎麼上網也不怎麼消費,差不多打十來個電話,去營業廳投訴三四次就能辦理了。如果你是優質用戶,對不起,那你恐怕得發揮鍥而不捨的精神才能順利轉出。」一位申請攜號轉網的王先生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如是說。

2011年12月初,王先生向聯通營業廳提出申請,希望將自己的移動號碼攜入聯通。聯通告知其與移動的合約未到期,需與移動協商解約;而移動則堅稱號碼符合攜轉條件,建議繼續向聯通提交申請,如此被反覆「踢皮球」,王先生於是大鬧移動營業廳,最終得到20元小額賠償,並於12月20日成功攜轉。

與王先生經歷類似,天津的趙先生花了整整一個月才成功辦理攜號轉網。趙先生略顯激動地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我花的時間還算短的,我身邊的朋友有的辦了兩三個月都沒辦下來,有的甚至辦了快六個月了。」

「在業務方面,目前並沒有明確、可操作的統一規範,三家運營商的規定不盡相同,由此可能導致業務處理結果不一致。」曹賓表示。

在獨立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看來,「到底有哪些業務不能攜轉,攜轉之後會出現哪些問題,都應該向用戶解釋清楚。」他認為,第三方機構譬如工信部研究院、通管局應對此進行界定,制定詳細的標準,同時這個標準也要得到用戶的認可。

實際上,早在1999年正式實施攜號轉網的香港,用戶申請攜號轉網不受任何業務的限制。而在天津、海南的試點中,用戶卻因業務捆綁屢屢碰壁。

曹賓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天津聯通每月成功攜轉的用戶約為200-300戶,整個市場的淨增量很小,且三家運營商攜入攜出的規模差不多,每月就是個位數或十位數的差距。「現在整個市場是一潭死水,用戶已經失望了。」王志成說。

但在攜號轉網試點啟動之初,天津、海南兩地運營商「肉搏」激烈。三家運營商制定了承諾在網送話費、簽約用戶贈米贈油等各種優惠政策。在最初的三週,市場呈現向聯通一邊倒的態勢。天津聯通主打iPhone牌,允許攜號轉網用戶可參與聯通iPhone合約計劃,這令聯通的市場份額一度佔到71.8%。儘管工信部不允許針對攜號轉網制定專門的營銷政策,但聯通卻巧妙地利用終端繞開了禁區。

天津移動也坐不住了,一邊採取措施挽留用戶,一邊全員營銷吸引用戶攜入。移動內部規定,每月轉網用戶不能超過一定數量,特別是有「網齡」的客戶儘量限制流出,而每個員工每月勸轉攜入用戶也有指標。在這種壓力下,天津移動員工使出渾身解數勸轉用戶攜入,個別員工甚至自己掏錢購買聯通新卡再攜轉入移動。

「工信部規定新卡必須入網六個月後才能攜轉,這才堵住了漏洞。」王志成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繼而,中移動在2010年12月下旬開始利用靚號限制攜轉,正是這一手段,令攜號轉網業務急轉直下,再無起色。

2011年1月15日,工信部研究院攜號轉網工作小組赴天津調研,靚號問題成為三大運營商爭論的焦點之一。攜號轉網工作小組明確表示,不允許以靚號為理由進行限制,但並未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

由此,靚號成為三大運營商通用的利器,紛紛針對靚號捆綁了一些業務或簽了相關協議,以限制高端客戶流出。「問題是怎麼定義靚號?三連號是靚號,那麼二連號算不算?帶8的號碼算不算?帶6或9的號碼算不算?你會發現,最後幾乎所有的號碼都可以歸為靚號。」王志成說。

「囚徒困境」

據工信部網站最新披露,在天津、海南兩地移動用戶號碼網間攜帶試驗中,電信企業已累計投入資金10多億元。截至2011年12月,已有15萬人提出申請,6.3萬人成功實現攜號轉網。一位知情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中國電信在兩地的設備改造費用是4000萬元,天津電信投入的銷售成本則高達2000萬元,大多是以話費形式補貼給用戶。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目前用戶在攜號轉網之後,除了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以及證券、互聯網等行業的短信都收不到。

「這是2G時代留下的技術問題,傳統的2G技術造成了服務標準不一樣。有的SP服務商只能提供本地服務,有的SP服務商只和某些運營商合作,甚至有些SP服務商只提供內容服務而將設備網絡都外包出去,這些要調整起來很難。」付亮分析稱。

王志成則表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天津、海南只是兩個小市場,攜號轉網的用戶體量小,第三方服務機構並不願意花大量資源去調配系統,這也是工信部下一步需要協調解決的關鍵問題——如若僅在天津、海南試點,SP服務商積極性肯定不高;而若SP服務不到位,攜號轉網全國推廣也有難度,工信部須解開這一兩難環節。

而在三大運營商內部的用戶數據寄存問題,也需要工信部協調解決。據聯通內部知情人士介紹,每家運營商均有自己的歸屬位置寄存器(HLR)以管理用戶的信息及當前位置。當用戶攜號轉網後,原始數據仍寄存在原轉出運營商的HLR中,如若刪除,原轉出運營商網內用戶撥打該號碼則為空號。

2011年1月,從移動攜入聯通的號碼出現第一例空號。4月,此類空號狀況升至數百例。曹賓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實,去年4月初天津聯通接到了200多名用戶的集中投訴,「天津聯通第一時間將情況報告給工信部,工信部對此已有說法,就是中國移動在刪號之前應該與中國聯通進行協商溝通。」

王志成分析,這涉及到轉出用戶的最後一期賬單問題。按照業務管理辦法,應該是移動把最後一期賬單交給聯通,由聯通幫助催繳。如若用戶三個月內未向移動繳齊欠款,移動有權刪除用戶的HLR信息,「按照業務管理辦法,移動也沒有過錯。」

一位聯通內部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即便繳清最後一期賬單,用戶信息也仍然寄存在原運營商HLR裡,用來維護這一數據庫的費用如何清算是個中難題。據他介紹,在國外,幾大運營商之間攜轉份額都差不多,可以對等結算。但是在國內,電信、移動、聯通對等結算仍有困難。

聯通內部預計,現在整個移動用戶規模約為9億,到2015年應該會達到10億。隨著3G業務的發展,在2015年,中國聯通移動用戶將達到3億,中國電信約為2億,中國移動則減少至5億。那個時候,中國移動可能會效仿美國運營商Verizon、AT&T,在TD-LTE發力時才會轉而支持攜號轉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