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羅永浩:哥是傳奇

http://www.eeo.com.cn/2011/1226/218774.shtml

本刊記者 劉翔/文 實習生 周曉軍  

在推薦羅永浩的自傳時,馮唐為其設計了一張人物群像:「老羅是現世少見的有原始才氣的人類,和趙本山、郭德綱、崔健構造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常常想,老羅什麼時候開說一場場揚名四海的脫口秀,彷彿二十年前崔健開唱那首《一無所有》。」

似乎沒有比老羅的演講,更能揚名四海了。這個一遇到媒體就不自在的男人,卻能輕而易舉地在語言中尋找力量和柔軟的完美搭配。敏感的緊張、孤獨的憂 傷、幽默感、善良、偏執......這些詞似乎都不足以說明老羅是誰。但他自己知道如何將這些元素,按比例地攪拌在一起,並在對的時候,拿出來。

當王麗在2011年成為「老羅英語」的一名前台接待時,這家英語培訓機構正在走向一個繁榮期,因為它已經開始盈利。從某種程度來講,它存在於老羅所不齒的商業秩序中。

當老羅在好友馮唐的資助下創辦「老羅英語」時,前者的志向正在放空期。在經歷過高中輟學、擺地攤、開羊肉串店、倒賣藥材、做期貨、銷售電腦配件、從事文學創作、新東方教學和牛博網被關後,老羅不得不開始考慮他的下一份工作。

喜歡在人前尋找存在感的老羅具有天才般演說能力。還在新東方教課時,他便因精彩的非課堂內容,被學生錄音、剪輯後傳到網上。以至於,後來的輸入法裡多了一個新詞彙---「老羅語錄」。所以,你可以想像到,一位語出驚人的英語教師迅速竄紅網絡的自我驚喜和自我無奈。

王麗是個「羅粉」,畢業後就加入了「老羅英語」。她說,喜歡老羅和他身上的那股子理想主義者的擰巴。

老羅英語:站著掙錢

「傻逼老憤青」(羅永浩)因為管理員刪帖事件,將自己的博客關了,2006年3月的時候。同年,他創辦了由自己做管理員的牛博網,並將其定義為一個發表有水準的、有益於思考文字獨立的博客平台。

「有一位很牛的作家,和我沒有任何關係。但當我短信說明意向的時候,對方便很爽快地說了『就隨便弄吧,沒關係,(文章)給你授權了。』」老羅憑藉好 人緣、好口碑和郵件裡的眉來眼去,迅速使牛博網聚集起了五嶽散人、王小山、柴靜、連岳、老六等意見領袖。網站的日訪問量達到數十萬人次,老羅品牌再次升 溫。

好景不長,網站最終被關。但對於老羅來說,卻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雖然如何進一步盈利,他還沒來得及想, 但「在被關掉之前,網站的營收已經持平」。

2008年,在馮唐等好友鼓動和資助下,老羅再次折回到所熟悉的英語培訓行業。雖然這讓他多少有點丟面子,但一位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還是開始了。

他自言愛財,但還是要比一般的商人的底線高一些。他固執地認為,所謂理想主義者的賺錢過程,必須是靠不耍流氓來運作的。所以,老羅英語裡一直充斥著 些「行內人」所看不慣的、「幼稚」的東西:要求全校使用正版軟件、給授課老師開出行業內最高的課時費、五險一金、帶薪休假等等。

老羅在其盛年離開了英語培訓機構,因為他想清靜清靜。但,又是在時隔很短的同一個盛年裡,回到了英語培訓行業,因為這次,他想要讓整個行業清靜清靜。

招數很多的老羅用「非常業餘的水平,竭盡全力,有效地設計了一些推廣機構的廣告和海報」,它們著實讓人眼前一亮,但也迅速被業內其他培訓機構抄襲。儘管有老羅這樣的大明星,創立之初的「老羅英語」依舊還是個經常被「欺負」、不折不扣的小人物。

老羅也經歷過,崔健歌中唱到「一無所有」的那種灑脫。但當拿著朋友投資的錢卻不能賺錢的時候,難免會焦慮,即使他的朋友們並不把「快速盈利」看得很重。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甚至傳播學等一頓惡補,羅校長將知識武裝進了機構經營。

於是,種種「血腥」的招數來了。

為瞭解決初創期企業的生源問題,老羅英語同樣32次課的設置,收費僅是新東方的三分之一,並且承諾前8次只收一塊錢。可想而知的是,學生們在第九堂課時急劇減少。但出乎意料的是,微笑曲線在之後的第4個月出現,去老羅英語上課的學生人數猛增。

「基本上都是老學員推薦的。」但能在挑剔且「摳門」的消費者中獲得一致性的肯定,總歸還是有些方法的,比如在第八次課上,老師依然很大度地給學員們講授接下來自學的方法。

在這類的摸爬滾打中,總共投資600萬的老羅英語,第一年虧了300多萬。

老羅是個認真的人,雖然投資的項目有虧有盈,但如果一直虧錢,「自己不知道要還到什麼時候,才能還清?」他開始焦慮了。

其實,自從馮唐為他寫過推薦語後,老羅真的就開始了一場場名揚四海的脫口秀。2010年的海淀劇院,是其中之一,題目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在演講快結束的時候,老羅說希望明年可以換個更大的演講場地,希望機構可以賺錢。那年,虧了100多萬。

2011年,當同樣熱烈掌聲將他從幕後迎接出來的時候,老羅實現了願望。他不僅走在了保利劇院更大的舞台,並且站著把錢賺了。雖然盈利的數額也只有100萬。

與多數創業者一樣,老羅看到報表上的盈利狀況,也很情不自禁:「這居然行得通?我出去跟人嘴硬說,這個不做那個不做、這個堅持那個堅持,照樣能掙到錢,但是心裡沒底。當硬著頭皮做成的時候,還是很感慨的。」

做手機:遲到總比不到好

有一次,羅永浩在微博上直接拉黑了2000多人,馮唐調侃說:「天地間,你就是傳奇。」羅永浩很快回應:「快別這麼說,等我給你做出來手機你才知道什麼叫傳奇......」

羅永浩要做手機,這聽上去有點雷人。

身邊的人都知道,羅永浩不怎麼喜歡英語培訓行業,只不過是「因為無數個原因,暫時無法離開」。

看過老羅最新演講的人一定記得他在即將結束時,那段關於喬布斯逝世的章節。「作為企業家,我在喬布斯身上學到的東西非常多,如果不出意外,是中國企業家從他身上學到最多的。」

事實是,他的思考並沒有隨著演講的結束,而告一段落。

「雷軍說喬布斯死了大家都有機會。其他企業家未必有,但對我來講,確實是個機會。所以,我下一個想做的就是消費類數碼產品,如果不出意外,就是手機。」

手機?畢竟智能手機在後喬布斯時代,已經不再是蘋果獨大的標籤了。Android系統的開源,使大小廠商生產的智能手機終端同質化。對於傳統廠商來講,智能手機的准入門檻變低了,競爭也更激烈了。

老羅說,2008年創業的時候,自己沒有商業經驗,關於是否能夠成功心裡沒底。而三年後,培訓機構終於盈利,使自己在公司運營方面「不那麼害怕了」。加上,「一些風投朋友提醒說,以我這種營銷推廣和傳播的能力,做了一個相對小眾的行業選擇,是一個戰略上的錯誤。」

在廣泛接觸諮詢公司後,這種轉型嘗試大眾消費品的想法愈發強烈。羅永浩本打算,先把老羅英語送進資本市場,找好接班人之後,再拿著錢為「鍾情之物」買單。但「這對我來說,還需要7、8年的時間,那時就50歲了。」為了盡快續寫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他找到了雷軍。

作為後進者,老羅的想法並不複雜。「如果大家的理念一樣的話,我會以很低的條件,以合作的方式加入到他們中。在過程中發揮我的能力,換得相應的地位和回報。」但,聊了四個多小時後,但最終以「在理念上,完全不認同雷軍的方向」而告終。

他認為,雷軍那一類工程師的想法,是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比如走高性能、高性價比的路線。而讓他理想中的手機產品,應該是讓人愛不釋手的、界面好看、設計人性化,高度符合直覺,不必看說明書的。

但易觀分析師王穎並沒有老羅這麼樂觀。「首先他沒有自己的生產線,也沒有自己的品牌,一個外來者突然介入的話,前期投入會非常大,很難達到品牌的力 量。其次, 從產品的產品週期看, 經過兩年『看高端』的智能手機市場,中低端市場將是各大廠商佈局的重點,而在他們的圍攻下,概念性手機的生存空間將會更小。總的來說,老羅來晚了。」

老羅可不管這些,36歲才開始創業的他,依然會因「被一些事情感觸到而偷偷地哭」;40歲又在謀劃創業的他,希望將來有人可以把這樣一句話寫在自己的墓誌銘上,像喬布斯有的那樣:

「他的一生,是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會對其他行業產生不可彌補的損失的一生。」

新老羅語錄:

關於砸冰箱

記者:有網友很關心地提出,你把冰箱砸了,證據就沒了?

老羅:不會,我家有兩台,行走江湖最重要就是個『穩』字。所以,剩下的出現同樣故障那台呢,我就不能隨便砸了,要留好。

記者:有些評論說,你砸冰箱是為了擴大影響、譁眾取寵?

老羅:在中國,遇到消協、質監部門、法院都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我個人去做砸冰箱這種出格的事,目的就是擴大影響。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擴大影響的行 為,然後過程中採取了擴大影響的方式,這就是這件事本身屬性的一部分,結果有人卻在這兒指著一個正在擴大影響的人的鼻子說,你怎麼在擴大影響呢。

記者:最近的情況怎樣?

老羅:西門子千方百計想讓這事涼下來。或許他們還不知道,這次自己碰到的是對手是一個表演藝術家,我有無窮多的手段和方法能讓這事涼不下來。

關於老羅英語

記者:你名氣的每一次提升,都會給老羅英語帶來很實在的收益嗎?比如生源。

老羅:對,效果非常的好。我們出去跟人談團培、場地合作,好多都是上來就「噢,老羅」。特別是海淀演講以後,主動找我們的團培就特別多,以前是很難實現的。包括一些體制內的機構也來找我們團培,對我們來講是個小事,只要派去老師就行了。所以,前途一片光明。

記者:老羅英語已經開始盈利,投資方是否有了更好的期待?

老羅:投資方要我的增長速度,不急著做利潤出來。接下來會按照現在的勢頭,再走兩三年。

關於其他

記者:你說中國成功的企業家中,成功和實力的比重大概是5:5,那麼你呢?

老羅:我比較特殊,運氣不到百分之五十,但肯定也有運氣成分。比如像你語錄突然傳開,肯定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在裡邊。但是自打傳開,打下了一個傳播上的基礎之後,到今天每一次名氣上的增加,每一次名譽上的提升,基本上還是靠實力,不是靠運氣。

記者:你將自傳取名為《我的奮鬥》就不怕審查通不過嗎?

老羅:是擔心審查時候過不了。但其實圖書公司跟出版社溝通的時候發現,出版社的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我的奮鬥》。在中國很多事情變得很好辦,但是也是很滑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