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捷安特賣生活態度 高價車大缺貨


2012-1-2  TCW

 


「井噴」,是捷安特中國公司總經 理鄭寶堂的用詞,藉以形容二○一一年中國自行車市場的質變。在天然氣或石油礦場中,當油井底下的壓力達到臨界點時,蓄勢待發的地層流體噴湧直向天際的景 象,就好似現在中國自行車市場的大爆發。

捷安特(巨大機械)發言人許立忠說,二○一一年在中國的自行車銷售量與二○一○年的一百八十萬台相去不遠,但平均單價卻直線拉升了五成之多,達到人民幣一 千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元)。鄭寶堂月前也曾表示,人民幣兩千元以上的高價車成長最強勁,二○一一年的銷售量比二○一○年至少成長三倍。相對於中國營收 的高成長,捷安特二○一一年全球自行車出貨成長率約為一成,營收因為最大市場──歐洲被債市拖累而低迷,前十一個月只比去年同期增加不到七%。

這是捷安特布局十八年來,從崇拜健康時尚品牌出發,培養出頂端的「城市遊俠」之後的大豐收,效益正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

質變一:國際賽助長風氣三十萬的環法賽車ㄧ家店賣掉兩台

二○一一年十月五日,來自全球的十八支頂級自行車車隊齊聚北京市,由天安門、鳥巢、水立方等著名景點建構成賽道,總距離超過六百公里的「環北京職業公路自 行車賽」鳴槍。

這是第一次,全球車壇盛事── 與環法自行車大賽同等級的大活動移師北京。中國官方為此投入人民幣一億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七億二千萬元),取得與國際自行車聯盟(UCI)的合作,成為 該聯盟世界巡迴賽中,亞洲唯一一站,並將連續舉辦四年。如今,二○一一年賽事終了,但中國自行車市場生態卻已不同。

過去二、三十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自行車最大消費國、製造地與外銷中心。然而,二○一一年這個市場卻起了極大的變化,就連征戰全球市場的兩大自行車品牌 ── 捷安特與美利達都說,這樣的成長是史無前例。

在北京,這個「質變」更為明顯。早在一九九四年,就替巨大到北京開疆闢土的捷安特京商貿公司董事長林清發說,北京當地二○一一年的銷售單價不僅比二○一○ 年拉高了一倍以上,銷量還增加了近三成。

本刊記者實地到北京旗艦門市採訪時,店內展示多款高單價的碳纖維公路車與登山車,要價人民幣六萬八千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三萬元)的環法自行車大賽車款也在 其中,已經賣出兩台。捷安特二○一○年贊助荷蘭銀行(Rabobank)車隊拿下個人與團體第三名的成績,二○一一年再推改款車,全車重只有六.八公斤, 恰好符合環法賽規定的最低重量。過去,這家北京最大的專賣店銷售的,多是功能簡單、售價較低的「單速車」,用途只有一個:運輸交通。

質變二:萬元車需求大增近六成訂單做不來,商機拱手讓人

但現在,卻是真正能跑長途、訓練體能的變速車大行其道,因為想當「城市遊俠」的人越來越多。捷安特中國區總裁劉湧昌就說:「Giant (捷安特英文名)賣的不單只是自行車商品,更是一種文化與生活態度。」

「今年(二○一一年)成長太多了!」林清發說。許立忠也說:「像中國今年這樣的成長速度,以前從沒在其他市場看到過!」這也難怪巨大集團在二○一一年年初 的預估全失了準,導致上半年人民幣三千元(約合新台幣一萬四千元)左右的車款,只能勉強滿足三成至四成的訂單,「商機都拱手讓給競爭對手了,」林清發的口 氣滿是惋惜。

這樣的變化,看在美利達工業副總經理鄭文祥的眼中更是清楚。美利達在中國耕耘品牌超過十年,不同的是,捷安特產品線從低價到高價一應俱全,但美利達一開始 就只鎖定高單價的登山車。因此儘管二○一一年美利達在中國的平均銷售單價跳升幅度不如捷安特大,但銷售量卻足足比二○一○年增加一倍、達到五十萬台,同期 營收更成長一二○%。

「布局十年,終於開花結果了!」鄭文祥好生感慨。美利達二○一一年十二月初剛拿到中國「馳名商標」的認證,以營業額論,也確立躋身中國前三大之列,二○一 三年則將挑戰銷售一百萬台的目標。公司從二○一一年就積極擴增中國產線,好因應這股快速竄升的新市場需求。

捷安特在中國發展內銷品牌將近二十年,當別的台商只看到中國低廉的製造成本時,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就派出兒子劉湧昌到中國研究內需市場,肩負起品牌行銷 的重任。因此捷安特在昆山建立生產基地的同時,一面也建構中國內銷網絡。

只不過,早年自行車只是交通工具,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的,是中國當地品牌鳳凰、永久、飛鴿等,主力產品是人民幣兩、三百元的單速車。但二○○○年之後,中國 車市開始轉變,今年已是史上第三次。

「第一次是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時,銷售量整個拉起來;第二次是二○○八年奧運的運動風潮,『量』與『質』都有提升;這一次則是完 全的質變(指產品結構重組),改變也最大,」林清發把十餘年的市場變革整理成短短幾句話。

為了催生這個市場質變,捷安特、美利達過去十年都在中國付出很大的心力,包括成立俱樂部推廣自行車運動、組織車友,將專賣門市打造為風格店面。二○○九年 時,劉金標還曾經到中國領隊「京滬騎(北京到上海)」,引發當地熱烈討論。只是這些用心從未立竿見影,但成效點滴累積,現在整個爆發出來。

「這股風氣不是自然發生的。我們一直很努力在推活動,讓中國消費者不斷的接觸到、看到、聽到自行車這項運動,」鄭文祥說。

蛙跳:生活形態改變工資漲,買高性能車負擔大降

中國官方也適時助了一臂之力。林清發以北京市為例,二○一一年汽車牌照發照量約比二○一○年減少一半,三環內停車費約上漲一倍,再加上年初油價上漲三次, 開車成本大增,如果民眾要以自行車代步,勢必得選擇功能好、能跑長距離的公路車,這也迫使性能不足以應付長途騎乘的中國當地品牌逐漸式微。

「三年前,中國人民要花兩個月的薪水才能買一台人民幣兩千元(約合新台幣九千六百元)的自行車;現在只要一個月就能買了,」鄭文祥認為,就好像中國工資回 不去了一樣,生活形態轉變了,高價自行車的風潮現在不過是個起點。

二○一二年歐美景氣詭譎,捷安特與美利達都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現在中國的營收占比仍次於歐美,但後者已臻成熟、每年頂多個位數百分點成長,中國卻欣欣向 榮、雙位數蛙跳。也許要不了太久,中國就會是捷安特最大的營收來源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