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鵝×果籽】樹屋情意結
1 :
GS(14)@2016-07-17 15:44:40大家小時候可有想過擁有自己的樹屋,將古靈精怪玩意藏起來,不讓父母發現,也可以邀請志同道合的朋友,來樹屋玩樂、吃零食、飲汽水,商量鬼主意,「樹屋」是孩子的瘋狂實驗室,鬼主意的孵化器。澳洲童書作者Andy Griffiths創作一書五冊的「樹屋系列」,全球大受歡迎,在紐西蘭受歡迎程度甚至超越羅琳的《哈利波特》小說。Andy Griffiths正正擊中了我們的「樹屋」情意結,建立一個不受大人約束的、實現瘋狂意念、呼朋引類的小天地。第一本樹屋只有十三層,書名叫《The13-Storey Treehouse》,之後每出一本就加多十三層,最新第五本已去到六十五層,這個越蓋越高的「樹屋系列」,主角就是作者Andy及插畫師Terry Denton。此書表達手法十分獨特,每集的開場都是二人組正在趕稿,故事到中段兩人開始遇到危機,然後想辦法去解決,結尾則是兩人將這些瘋狂冒險歷程記下,交到大鼻子先生手上。「樹屋系列」讀者讀到的冒險經歷,就是二人組現實上新書的創作歷程。兩人從頭到尾都在對讀者說話,他們訴說天馬行空的經歷,同時不斷召喚讀者參與他們的瘋狂冒險。樹屋中各層都加入作者各式各樣的古怪瘋狂意念,打破童書必定說教的框框。
保留童心 得閒要做無謂嘢
上月我代表《讀書好》雜誌訪問Andy,談起創作童書的心得,他認為不應直接教訓讀者,因為今天的讀者很聰明,一看到作者說教,他們立即跑掉。童書作者要傳達的訊息,是要通過戲劇元素的運用,以故事帶動,而當中娛樂性是首要。我問他書本的瘋狂主意及創意從何而來,他說心內仍存在一個十歲時的自己,可以隨時打開門接觸這個小童Andy,創作時就任由這個十歲的Andy自由發揮,之後大人Andy就會執手尾,將這些意念整理,按照出版市場的規範作修整。他認為每個人都要保留這份童心,即使成年人平時也要撥出時間,容許自己做「無謂嘢」。今天香港怪獸家長剛剛相反,將孩子所有時間填得滿滿,用來學習實用知識及技能,所有DSE狀元志願不是醫生就是律師,他們究竟有沒有童年,有沒有童真呢?孩童時代起已按大人的期望而生活,失去自我、也失去自己的小天地。「樹屋系列」是喚起孩子的童心,我相信與子女一齊閱讀,可能對父母有更多啟發。
撰文:鄺穎萱編輯:黃仲兒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16/1969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