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姚松炎:樓價不看供求 跌市不心急撈底

1 : GS(14)@2016-01-25 01:40:30

2016-01-01 HJM

2016 年樓市將是市場密切關注的焦點,圍繞政府是否減辣、土地供應是否增加、按揭利率是否上升、樓價跌幅等爭論仍會持續。樓價步入下跌周期雖然已成為共識,但對於其成因、跌幅多少及應對之道,卻莫衷一是,本刊訪問了三位專家學家,剖析樓市前景。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身兼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香港樓市走勢多年,訪問時自豪地說,幸好至今都未錯過,因為一直以來做預測,根據的都是數據及實證而非坊間的常識。他反駁了樓市的兩大謬誤,一是樓價看供求,二是買樓要撈底。

姚松炎指出,供求派一向有很多人支持,理據是置業有很強的剛性需求,現時供應不足,加上建築成本高,一旦放寬辣招,肯定會有很多人入市。然而事實卻是:「1990 年初,私人樓宇房屋供應量經常維持在每年約3 萬伙,但1998 年前樓價卻仍然不斷攀升,空置率低見4%。相反,近年房屋供應量只有一萬間,空置率同樓是大約4%,2008 年國際金融風暴期間,樓價亦可急跌17%。」

供應滯後 跌市落井下石他強調,供應量不能主宰樓價,反之,樓價才是主宰供應量的成因,因為當發展商相信興建樓宇可以獲利,在預期樓價上升下,房屋供應量自然增加,反之亦然。

不幸的是,房屋供應總是滯後,不是令熾烈的樓市火上加油,就是對疲弱的樓市落井下石。姚松炎舉例說,由於1996至1997 年樓價狂升〔圖一〕,因此1998 至2002 年,住宅供應量急增至約3 萬伙,碰上樓價大跌,發展商立即散貨。預計2016 年新落成的住宅增至逾2 萬伙,創12 年新高,未來一兩年,樓價愈跌、發展商愈劈價的情況很可能重演。

樓價不看供求,看什麼呢?姚松炎一向以「實質利率」理論來預測樓市,即樓價高企源於通脹預期上升,借貸成本下降及風險預期下降等因素,令買樓有利可圖。

換言之,近年香港樓價上

升,主因是美國為了救經濟而維持低息,出現了負利率,隨着美國正式步入加息周期,內地、香港通脹下跌,實質利率開始由負變為正。

正實質利率 不利經濟

他解釋,美國經濟復甦,所以加息,中國經濟轉差,香港也受影響,中港反有通縮的危險,然而在聯繫滙率下,香港貨幣政策卻要跟美國。「如果加息五厘,通脹為負三,實質利率就是八厘,誰還會借錢呢?」

「正實質利率借錢利息高,加上低通脹或者通縮,普遍人的心態是遲買更便宜,無論是個人借錢投資或企業借錢擴充,都會很謹慎,打工仔害怕失業,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一定會差。」

姚松炎指出,一旦這個心理預期形成,就會跌入漩渦。出現正實質利率將逆轉樓市上升周期。「2015 年上半年大家都預期樓價仍會繼續升,A 股大跌成為一個觸發點,扭轉了市場的預期。最近美國已啟動加息,如果以每兩個月加四分一厘計,四至六個月後就是一厘,2016 年中樓價就會出現年度負增長。」

自2003 年沙士後,香港樓價已上升超過4倍〔圖二〕。姚松炎根據圖表分析,今次樓價下跌周期的拐點,其實在2015年9月已出現,這次緩慢而具深度的調整起碼要到2017年底才完成。

至於下跌的幅度,姚松炎笑稱,跌20% 至30%「濕濕碎」,雖然跌超過30%,根據國際定義已是泡沫爆破。「有計算指出,只要美債息率升半厘,香港樓市就會跌20%至30%。」

以往樓市下跌周期中,往往都是經濟差、失業率高的時候。「1萬元/ 呎跌三成,也要7000 元。當你減人工、飯碗隨時不保時,7000元/ 呎也很貴。2003 年樓價不是跌很多嗎?有人敢買嗎?」

早入市成大鱷點心

如果說以供求來預測樓市是業界或政府常有的誤區,心急入市撈底則是置業者最易犯的錯誤,姚松炎警告,置業者不要見到樓市一跌就急不及待入市,稍一不慎就會成為大鱷的點心。

「1998 年樓價一開始跌,立即見到一些人飛撲入市,他們認為相對1997 年高峰時跌了兩成,已經撿了便宜,誰知道要一直跌至2003 年才見底回升。過早入市是很傷的。」

姚松炎解釋,樓市是以年為單位,而非月或日,一個周期動輒七八年。市場就仿如一條大船,需要時間慢慢去轉變方向。「很多人以為自己捕捉到訊號,就期待市場立即作出反應,這種期待是不切實際的。現時美國加息,但也不能預期一加息,樓價第二日就大跌。」

南水北調 中資或拋港樓

香港樓市從來都是四面八方炒家的樂園,姚松炎警告,近年中資大舉進軍香港,內地經濟轉差後南水北調,可能需要拋售香港物業,成為樓市進一步下調的隱憂。

姚松炎透露,近年很多中資國企湧來香港,它們不想員工入住酒店,於是自行購置物業作為宿舍,相信有幾萬個單位變了自由行旅館,未來這些物業可能會放到市場出售。歷次樓次爆煲,都是豪宅先行。姚松炎解釋,以往很多豪宅都是外資以公司名義在香港購置。辣招之下,許多中資、外資會轉買細單位,如果中資、外資都撤走,對衝擊細價樓。被問到商廈、工廈後市,姚松炎指出,經濟差,商廈價量肯定會下滑。至於工廈,他笑稱不懂得分析,因為「不能以實質利率等客觀經濟因素來預測,某些地區的工廈成交,會突然升十倍,肯定是等待政府放寬政策重新規劃,與發展商囤積農地一樣。」

王震宇:走資潮衝擊樓市 買商廈保險

「我從未遇過這麼難預測的市況,因為全球環境極具挑戰性,各種危機會隨時爆煲。」資深樓市分析員、Bricks & MortarManagement 創辦人王震宇表示,未來幾年他不會再預測樓市有多少升跌,「那些說跌三成、四成的大行預測其實很不負責任」。

2015 年初,王震宇曾預言本港樓市在未來兩年會出現大逆轉,甚至重現1998 年樓價暴跌的慘況。

年底接受訪問時,他重申此觀點,「當下環球經濟不景氣,如果歐債危機出現,信貸收縮的情況可能會比1998 年更嚴重。不過,如果救市措施反應夠快,也可能會如2009 年那樣,政府大量印鈔,樓價在插水後又再次回升。1998 年香港是震央,而這次的震央在遙遠的歐洲,所以樓市可能會受到「金錢海嘯」的衝擊,波動很大」。

歐債若爆煲 資金流向美元王震宇一直從資金流角度觀察樓市變化,他直言,歐羅區主權債務危機已成為未來兩年內威脅性最大的定時炸彈,「目前,全球1/3的資產儲備都是歐羅,炸彈一旦引爆,就會出現大規模走資潮,龐大的資金將會流向美元,繼而影響港元和樓市」。

他分析,歐債爆煲的可能性愈來愈大。「歐盟內部近年來政治紛爭不斷,很多反對緊縮政策的政黨陸續上台,如由喜劇演員畢普.格里羅領導的五星運動成為意大利的最大政黨;法國的極右政黨國民陣線則在區域選舉中取得三成選票。」與此同時,希望獨立的聲音也此起彼伏,「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地區宣布要『脫西』,下一步有可能是『脫歐』;英國也將在2017年底就是否『脫歐』進行全民公投。」政治混亂,經濟也不景氣。「現在歐洲政府不是減稅、鼓勵人們去創業,反而加稅和進一步緊縮開支,讓本應該復甦的私人經濟更加無力。就連曾經是經濟最為自由的瑞士,也宣布從今年1 月開始,所有銀行賬戶信息實行自動交換,意味着全球資產將難以留在歐洲。」「一個事件發生,問題可能不大,但現在,所有不利因素都集中爆發,那麼歐羅區這只駱駝肯定會被壓死。」

王震宇說,然而很多人覺得歐債不會爆煲,因為歐羅在反彈、失業率在下降,但其實整個歐盟結構上的問題愈發嚴重,「不懂得看那些因素才是最恐怖的。」他提醒:「環球資金流很可能會先逃離歐羅區,接着是日圓區,如果人民幣跟着貶值,也會逃離人民幣區。香港將成為亞洲區流入美元的中轉站。這麼大範圍的環球性走資潮是史無前例的,未來兩年,投資將會變得極其困難,所有人須時時盯緊歐洲情況。」

香港受通縮威脅

影響香港樓市走勢的另一因素是人民幣貶值。王震宇表示,人民幣進入SDR籃子,且日圓、韓圜、台幣等東南亞貨幣均相繼貶值,在此情況下,中國的內需和出口都將轉差。「要解決困境,人民幣只能貶值,且貶值幅度會挺大,或跌至6.8的水平,這樣投資者將沽出人民幣資產,而轉向港元和美元資產。」美聯物業的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內地人購買香港一手住宅1000 萬元及以上的佔比約為41.3%,反映內地民眾對本港一手高檔物業具有較強的購買力。另外,恒大集團、中國人壽等內地公司也先後購入本地甲級寫字樓,可見內地資產正加速流入樓市。王震宇認為,人民幣貶值在一定程度上利好樓市,但從整體環境來看,隨着美元升值,2016 年的香港很可能進入通縮期,租金面臨較大下調壓力,加上失業率有上升趨勢,樓市難有向上空間。

美元房產保本 商廈需求旺在未來樓市不甚明朗的情況下,王震宇建議投資者更應謹慎,不要為了賺取租金反而虧本。

「很多人覺得日本樓便宜且有8 厘回報,就瘋狂入市,但日圓滙率從77跌到120多,不見了四成多,8厘回報5年內都難以賺回。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應以保本為主,而非追息。」

保本最安全的避風港自然是美元。隨着歐債危機引發的走資潮,資金流將湧入美元;加上美國逐步加息,美元將持續強勢。「最保守時買入美金,若想有高點回報,則可考慮購買以美元計價的房地產或股票。但不要買債券,因為這次危機是政府債爆煲,一個國家的國債存在很大風險,順帶牽連企業債。」

王震宇又指,未來本港的非住宅市場,尤其是商廈,將會迎來供不應求的局面,投資商廈將有豐厚回報。「商廈最大的好處是沒有政府的干預,所以容易計算投入和回報。而且,正是政府過分關注住宅而忽視了商廈的供應,未來商廈供應的短缺情況將比住宅更嚴重,加上愈來愈多內地公司進來,足見商廈存在大量剛性需求。政府其實捉錯用神,不應把所有精力放在發展住宅上。」

政府是樓市最大黑天鵝自2015 年第三季度起,本港樓市已進入轉角市,住宅成交量下降,樓價升幅也逐漸疲軟。王震宇擔心,未來數年,當公營房屋蜂擁推出時,樓價將出現較大插水。

房委會數字顯示,由2014/ 15財政年度起的5 年內,政府預計將推出77000個公屋單位,其中2016/17至2017/18兩年間,合共推出31100個公屋單位和6300個居屋單位。

「本港樓市下跌,最大的始作俑者其實是公營房屋。每次樓市見頂時,政府往往會在樓市接近下次見底時推出大量公屋。若2015 年樓市已見頂,未來三四年迎來下調周期,激增的公屋供應正好踩正下調的樓價,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不僅使樓價繼續下調,更拖延了樓價回升的時間。」

他又指,此前政府多次減辣加辣,已完全破壞市場自我調節的能力,「香港樓市現在是政策市,存在太多政治因素,根本無法預測。過去香港偏向讓市場做判斷,那時可以看fair value來預測升跌,但現在政策做出來的市場是另一回事。」

「所以,香港樓市最大的黑天鵝其實是政府,因為你不知道它何時會干預市況。政府覺得自己很叻,樣樣嘢都攬上身,就跟計劃經濟一樣。但為何當中國愈來愈資本主義,曾是自由經濟的香港反而去搞計劃經濟,是否很儍呢?政府最好靠邊站,讓市場自己clearing」。

湯文亮:細價樓、一線舖爆煲 2017才喘定

資深地產投資者、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預期,未來兩年內,細價樓的樓價會有兩成跌幅,建議上車族可先租後買,靜待2017年底才可入市。相比之下,他對超級豪宅、工廈、寫字樓、二、三線舖的後市較為樂觀。

2015 年初,湯文亮發表《細價樓將在三個月內爆煲》一文,引來激烈爭議,結果上半年樓價屢屢破頂,直至下半年才步入調整期,自己被逼認輸。他坦認自己講得太早,但自辯:「你警告別人當然要早一點,如果現在這刻人人都講,我講都無意思 如果沒有這『爆煲論』,政府又沒出招,樓價起碼多升15%,這樣很危險。」

我不是樓市大淡友

爆煲論一出,自此這位昔日的樓市大好友就被標籤為大淡友,不過湯文亮強調,自己被誤解了,自己看淡的是細價樓及一線舖位,其他形式的磚頭,在淡市中反而可「執筍盤」。

他解釋,細價樓及一線舖過去幾年升幅均不合理,分別只在於一線舖的業主持貨能力較細價樓業主強。「細價樓有兩成跌幅,尤其是五六百呎,六七百萬那些。我估計中原城市指數(CCL)只會跌至120至115點之間,不是說2016年跌兩成幾,而是今年、後年都跌,跌到升為止。我預計周期是兩年,2017年底,定了下來,才考慮入市。」他補充,細價樓爆煲,首當其衝的會是元朗、將軍澳等新發展區,老區則較為安全。

「第二個重災區是跟政府有關的細價樓,例如公屋、居屋,現在升到三、四百萬。來年的劈價盤,大多數賣出來的都是這些樓。以往用銀主身份賣,現在就直接自己賣,或者財務公司找人幫他賣。」美國加息、樓市供應增加、經濟轉差 種種利淡因素都會在2016 年集中爆發,樓市前景不明朗,湯文亮建議未上車的年輕人可趁租金下跌,先租樓解決住屋問題。「年輕人不用急着上車,先捱兩年。一年之後開始慢慢搵,最好銀行可以放寬接揭,付兩成或三成首期,到時可以買大點,又可以供少一點。」

豪宅市場投資回報低

細價樓危險,過去一直跑輸的真正豪宅反而不悲觀,湯文亮估計價值五億、十億以上的超級豪宅會有升幅,而五千萬以上的豪宅也會有輕微升幅,至於介乎千多萬至五千萬的中型豪宅,他預計會有數個百分點的跌幅。他用馬雲以15 億購買袁天凡位於山頂的豪宅為例︰「有承接力,你夠膽開價就可以。真正的山頂只是香港有,南京、上海、北京都沒有山頂的。」翻查資料,湯文亮女兒湯振玲早前購入紅山半島四個單位,當時呎價一萬八千元,現在已經升至二萬二千元,他直言,跟沙田第一城相比,呎價算是便宜。

然而,他又強調,雖然豪宅無下行壓力,但卻不值得投資,原因是回報低。「如果買來收租,一厘回報也不夠,死梗啦!還有差餉、管理費、出出入入要裝修」

不論是細價樓抑或豪宅,買樓置富的神話已成歷史,他不建議買樓放租。「一定要等有人劈價出來!如果靠租金,收入不足要補貼,那就好辛苦了。」

可投資二、三線舖位

紀惠集團目前所持物業市值大約400 億元,當中三分一是豪宅、三分一是舖位、三分一是寫字樓,其餘包括一些單幢物業及工廈,每月收租四千多萬元,出租率是百分之98、99。湯文亮指,公司未來策略會集中購買二、三線舖位及商廈。「我們不敢揀一線舖,我沒能力入到這麼貴的客,我寧願不要了。例如告士打道我們有八九個舖,很輕鬆,因為我們有把握。」

「豪宅很久都沒買了,03 年之後就沒買,之前的是八幾年買下,很便宜,現在收一年租已經夠在那時買了。」

那麼商廈會入貨嗎?「想,但好貴。商廈我們喜歡買一層一層的,例如二萬呎一層,二萬多元,也要五億,銀碼比較大。倒不如看一些幾千萬的二三線舖位,每年入三、五個,不要那麼搏。」如果買廈,入貨目標仍是以甲級為主,「當然不是IFC 那些,買不到,太貴。例如遠東金融中心、中遠,這些都是甲級客??」他直言進取的時間已經過了,穩穩陣陣才是上策。

黃金時代已過 長遠不悲觀跟2003-2008年那段時間相比,湯文亮承認,香港做地產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長遠並不那麼悲觀。「始終香港跟深圳不同,深圳是個丫鬟,香港是個小姐,只是今天這個小姐當丫鬟扮。」

香港零售業疲弱,但金融業依舊強勁。「因為監管好,自由市場。如果好像大陸,暴力救市,不准買,不准賣,就死給你看。」他自豪地說。

新盤「垃圾時間」散貨 愈跌愈要劈價新盤湧現,各大發展商提供按揭等大量優惠吸客,然而今年落成新盤去貨僅六成。湯文亮分析,發展商在年頭年尾等俗稱的「垃圾時間」推盤,證明壓力很大,最終都要劈價。

湯文亮拆穿發展商一向慣用的賣樓伎倆。「以往年頭年尾的垃圾時間一般都不會推新盤,只會賣貨尾,而且刻意不減價,為的是凝聚購買力,之後再給優惠,營造過年後的小陽春氣氛。其實,賣新盤不難,賣貨尾才難。由於現時新盤太多,發展商一有就趕緊賣,賣多少得多少,貨尾以後才慢慢去處理。」

他解釋,為何今日這種策略行不通呢?「以前各大地產商都很「老友」,不會頂爛市,現時很多中小型的地產商參與招標,得到一些細盤,很快起,很快推,一見勢色不對,他們寧願賺少些,也立即劈價套現。」

恒基主席李兆基曾講過「建築材料貴、人工高,樓價難大跌」,湯文亮卻不同意。「現時很多建築材料都是來料加工,來到香港後再組裝,計出來每呎只是二三千元,況且樓價跟成本無關,最重要是有承接力。有個笑話是,執到的黃金也是市價賣。」

劈價賣盤 平價買地

湯文亮指出,對於發展商來說,最重要是貨如輪轉,平賣樓盤亦意味可以平價吸納土地。「有些發展商都希望樓價跌,價跌能賣到樓就可以,套現後可以吸納一些便宜的土地。反而如果樓價繼續升,民怨進一步沸騰,政府被逼再出辣招,就真的無命了。」

鄧傳鏘 本刊總編輯、黃中柱 本刊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