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後四組織協商建多元民主突尼斯對話大會獲和平獎
1 :
GS(14)@2015-10-11 01:39:19■突尼斯全國對話大會四名領袖透過談判,引領國家走向民主。路透社
【諾貝爾獎】2011年,突尼斯爆發茉莉花革命,掀起「阿拉伯之春」民主浪潮。推翻獨裁統治23年的總統阿里後,突尼斯四方組織成立了「突尼斯全國對話大會」(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透過和平對話領導國家邁向民主。他們的努力終獲國際肯定,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揚對話大會「在茉莉花革命後,為突尼斯建立多元化民主作出關鍵性貢獻」。
「突尼斯全國對話大會」由突尼斯勞工總聯合會、突尼斯工業、貿易和手工藝聯合會、突尼斯人權聯盟和突尼斯全國律師會四個組織,於2013年7月25日成立。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菲弗(左)宣佈突尼斯全國對話大會獲和平獎。路透社
建憲法制度 首次民選總統
時值伊斯蘭復興運動黨(Ennahda)勝出大選,企圖修憲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並限制言論及集會自由,反對派發起街頭示威,爆發暴力衝突。四個組織及時成立對話平台,推動了解決危機的政治進程,雖然談判多次瀕臨破裂,幸最終能排除萬難,成功在談判桌上說服執政黨簽署民主路線圖,更於去年底在新憲法下產生首位民選總統。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菲弗(Kaci Kullmann Five)讚揚對話大會「在國家瀕臨內戰邊緣時,締造和平之路」,建立憲法制度,保障人民基本權利,她期望和平獎有助守護突尼斯民主,並向世表達重要訊息──「談判和協商,才是照顧人民的最佳辦法」。面對現時阿拉伯世界的民主運動停滯不前,她說:「突尼斯已證明,只要你肯放下自身利益,為人民和國家利益着想,這(民主)是可行的。」
■茉莉花革命播下的民主種子,由突尼斯散播到阿拉伯世界。
突尼斯勞工總聯合會主席阿巴西(Hussien Abassi)對獲獎表示受寵若驚,稱獎項肯定了他們逾兩年來在國家危機四伏之際,所作出的努力,「這是突尼斯的重大喜悅和驕傲,也為阿拉伯世界帶來希望」,引領他們「放下武器,坐在談判桌上對話」。工業、貿易和手工藝聯合會主席布沙馬奧爾(Quided Bouchamaoui)表示:「我們要把希望帶給年輕人,只要相信,我們的國家就會成功。」她又稱獎項是「屬於突尼斯的所有人民」。和平獎得主公佈後,突尼斯的電視台鋪天蓋地報道喜訊,網民紛紛在社交網站「洗版」慶祝。總統埃塞卜西在facebook發表視像講話,指獎項再次肯定國家走的和談路線,「只有談判才是突尼斯的出路」。
民主之路仍崎嶇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將於12月10日在挪威奧斯陸舉行,對話大會將獲得800萬瑞典克朗(751萬港元)獎金,但菲弗表示不清楚誰會代表對話大會領獎,諾貝爾委員會事前甚至沒有與他們通過電話,只透過其他方式聯絡。突尼斯的民主之路仍然崎嶇,現屆政府2月上台後,經濟不振及聖戰組織的威脅猶在,今年發生過兩次針對遊客的恐怖襲擊,造成60人死亡,重創國家賴以支撐經濟的旅遊業。總統埃塞卜西呼籲左派、右派和中間派都要攜手支援對抗恐怖主義。美聯社/德新社/路透社/英國《衞報》
突尼斯民主進程
17/12/2010 因失業而當果販的突尼斯26歲大學畢業生博阿茲茲,因多次遭警方充公貨物憤而自焚,觸發激烈示威,「茉莉花革命」開始14/01/2011 總統阿里怯於示威浪潮出走沙地阿拉伯,結束23年獨裁統治,「茉莉花革命」開始蔓延至阿拉伯世界23/10/2011 突尼斯伊斯蘭復興運動黨在制憲大會選舉勝出並執政,但跟反對派關係緊張2013年初 開始出現針對反對派的政治暗殺,同年7月25日反對派領袖布拉米遇害,民眾認定是復興運動黨所為,上街抗議,UGTT亦號召全國大罷工01/2014 復興運動黨下台,讓走中間路線的過渡政府草擬憲法23/11/2014 突尼斯在新憲法下舉行首次總統選舉,由埃塞卜西勝出,四年動盪政局終現曙光18/03/2015 過渡民主期間不斷受伊斯蘭勢力衝擊的突尼斯,首都巴杜博物館發生槍擊案,21名遊客及警員死亡;同年6月26日度假勝地蘇塞再爆槍擊,38名遊客被殺。「伊斯蘭國」承認兩宗恐襲責任法新社/《蘋果》資料室
其他諾貝爾獎公佈時間
‧12/10(下周一) 經濟學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10/1932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