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來越多公司推遲公佈業績-香港經濟日報20150330 王雅媛victoria
1 :
GS(14)@2015-04-12 17:22: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a65540102vjbs.html\r\n\r\n
最近不少中型企業推遲公佈業績的時間,何為中型企業?就是市值近乎或超百億的公司。市場對於推遲公佈業績時間非常敏感,往往認為是一間公司爆煲的前兆。說白了,會計就是把公司的帳目來個分類,好讓投資者瞭解公司的財務狀況。但是天下生意類型何其多,一套標準的會計制度根本沒可能把所有的帳目都分類清楚,為了兼顧實用性,分類上保持了一定的靈活度,這樣就存在了會計上的灰色地帶。\r\n\r\n\r\n\r\n
市場共識是不喜歡投資僱用不知名核數師的上市公司,道理在於不知名核數公司很有可能為了生存,把接受灰色地帶的底線降到很低,這樣自然提高了出事的機會率。而這次一時間出現那麼多推遲公佈業績時間的中型上市公司,很可能跟核數公司同時把接受灰色地帶的底線提高有關。上市公司在新規則下自然需要更多時間跟核數師溝通。\r\n\r\n\r\n\r\n
而為什麼核數公司有這樣的改變?可能性之一是經過金融海嘯後,監管機構對於金融上失誤的懲罰進一步加重。現在金融從業人員數量供應過盛,尤其是核數師人數,導致核數上市公司的工作酬金下降。工作酬金下降,但錯誤時的懲罰加重,導致從業人員更偏向於自保而不是冒高風險,自然把接受灰色地帶的底線提高。\r\n\r\n\r\n\r\n
可能性之二是中國經濟放慢,導致很多上市公司的水份維持不了。之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身邊都是機會,即使帳目上有些水份,都能找到資源去填補。但是現在經濟放緩,資源越來越稀少,「十個茶煲九個蓋」終有一天是會出問題的。即使核數公司的底線沒提高,但是上市公司帳目的質素變差,核數師亦自然需要更多時間來應付。\r\n\r\n\r\n\r\n
可能性之三是沽空機構的出現。沽空機構的沽空報告除了是挑戰上市公司本身的誠信之外,亦等同於是在質疑核數師的專業性。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當一間上市公司被沽空機構點名後,核數師對此公司的底線一定會提高。筆者認為很多時候沽空機構指出的問題,對於核數師來說可能是早已知悉的事實。但是一旦問題被沽空機構揭發後,核數師就不能再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去對待。\r\n\r\n\r\n\r\n
最好的例子可能是桑德國際(967),2月份公司被沽空機構狙擊,兩星期後復牌附上一大篇澄清公告,而當中更指出公司曾與其核數師德勤進行討論,德勤確認其並無撤回公司日期為二零一零年六月二十二日的招股章程中會計師報告內的審計意見,以及其對公司截至二零一零年、二零一一年、二零一二年及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財務報表作出的審計意見。隨著公司連續發出幾份有誠意及詳細的澄清通告,股價亦一度升回十分接近停牌前的水平。\r\n\r\n
3月3日公司發出通告,宣佈將於3月15日舉行董事會會議,以考慮及批准(其中包括)將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網站登載的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之年度業績公佈,並考慮派發末期股息的建議。但到了3月15日公司卻再宣佈,由於集團截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年度業績尚未編制完成,故董事會會議將延期舉行並有待其後公佈和停牌。\r\n\r\n\r\n\r\n
港交所規定上市公司年終報表需在年結後的3個月內公佈,如果桑德是一早知道業績需更長時間編制,正常來說他們可選擇接近3月底才舉行董事會會議及宣佈業績的。因此,在3月3日前公司應該是很有信心能及時完成審計的。那就是說在3月3日到3月15日期間出現了公司沒預期的狀況。而筆者相信狀況就是桑德沒有想到被沽空機構點名後,核數師不能再以舊底線來行事。後者為求保障自身的利益,對公司提出了更嚴格的審計要求。\r\n\r\n\r\n\r\n\r\n\r\n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