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更接近敵人 芬蘭、荷蘭小國致富

2011-10-31  TCW




「接近你的朋友,但要更接近你的 敵人。」這是電影《教父Ⅱ》裡,教父所說的經營之道。

台灣與中國大陸間貿易,常有人主張不可與敵人太接近,不過歷史上有些小國,卻正是靠著「更接近敵人」,與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敵人往來而致富,並找到生存之 路。北歐國家芬蘭就是如此。

芬蘭東邊有個傳統大國俄羅斯,歷史上芬蘭一直扮演著「基督教文明抵抗俄羅斯」的第一道防線。二十世紀時,芬蘭曾和蘇聯進行過兩次戰爭,芬蘭付出了極慘痛的 代價,這使得芬蘭開始重新思考國家的定位:即使再不喜歡蘇聯,搞對抗對芬蘭也絕沒有好處。

芬蘭:對蘇聯友好 以消費品交換,取得石油和天然氣

一九五六年,吉科寧(Urho Kaleva Kekkonen)當上芬蘭總統,他一開始是強烈的「反蘇派」,但隨著國際情勢變化,以及見到芬蘭與蘇聯對抗後的下場,他開始主張採取對蘇聯謹慎而友好的 策略。吉科寧當了二十五年的總統,他讓芬蘭成為「東西方的橋樑」,一方面對蘇聯友好,另一方面也維持和歐洲國家的經濟關係。

當時芬蘭曾與蘇聯簽訂了「蘇芬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裡面規定許多蘇聯對芬蘭的「權利」,這個條約無疑是屈辱的。當時在文明精神上與芬蘭更接近、也有實力對 抗蘇聯的國家,只有美國。然而美國實在太遙遠了,芬蘭也曾經期望借重德國的力量來對抗蘇聯,結果以慘敗收場。

就是這些現實,讓芬蘭不得不走一條看起來有點屈辱的外交道路,「不要激怒蘇聯」成為芬蘭國家最高指導原則。畢竟對芬蘭來說,近鄰(蘇聯)的友好,比遠親 (美國)的麵包更重要。雖然這不符合主權國家的尊嚴,但它卻避免了芬蘭步入像波羅的海三小國被蘇聯合併的命運。

芬蘭對蘇聯的友好,使得芬蘭可以輕易從蘇聯取得石油、天然氣,以交換芬蘭生產的消費品,蘇聯占芬蘭的貿易總額約一五%至二○%。

同時,芬蘭也不單蘇聯這張牌,它並未放棄與西歐國家發展經貿關係,雖然此舉為蘇聯所不樂見,但因為芬蘭已經得到蘇聯的信任,蘇聯並沒有公開反對芬蘭的經濟 與西歐走得更緊密。

冷戰結束蘇聯垮台,芬蘭來自蘇聯的安全威脅也下降,除了繼續安撫俄羅斯外,它也全力加入歐盟。芬蘭靠著「謹慎」與「克制」,拋開意識形態的束縛,和巨人做 生意,讓國內得以和平發展,投入高等教育,締造了自身的繁榮。最後,芬蘭終於撐到了身旁巨人的倒下。

這個「不激怒強鄰,和強鄰做生意」的策略,是芬蘭從歷史的痛苦經驗裡學來的。這也是芬蘭給那些身旁有強大國家的小國,最值得借鏡的一點。

威尼斯:和異教徒做生意 布局三角貿易,變中世紀商業王國

對資源貧乏的小國來說,除了拋開意識形態束縛、不惜與敵人做生意外,更需要開放才有活路,中世紀的商業王國威尼斯共和國(Venice)就是如此。

威尼斯位在義大利半島附近、亞得里亞海北端,它從事的是「三角貿易」:先到富有的伊斯蘭沿海城市,取得埃及和敘利亞的金幣,換取拜占庭絲綢,再轉運到西歐 出售。

在基督教與伊斯蘭這兩大敵對文明間進行貿易,對信仰基督教的威尼斯商人一點困難也沒有。儘管和「異教徒」貿易,被當時在文化上更接近威尼斯的羅馬教皇及東 羅馬帝國反對,但威尼斯人卻一直在進行。因為貿易背後利潤極高,只要顧客付得起錢,他們信什麼教都沒關係。

威尼斯不受意識形態束縛而做貿易起家,享受了數百年的繁榮,但後來卻犯了商業王國最嚴重的錯誤——封閉。

從十六世紀開始,威尼斯的開放態度開始大轉變,例如對待同樣貿易夥伴的日耳曼商人,威尼斯用集中隔離的方式來限制這些外商的活動,同時也禁止自己商人去日 耳曼直接交易。

因為這種封閉心態,倫巴底商人、日耳曼商人都陸續離開威尼斯,威尼斯把這些貿易夥伴都推給對手,讓對手壯大,自己卻得不到好處,開始走向沒落,這個商業城 市王國的繁榮也就結束了。

開放不只意味著自己走出去,同時也要讓別人走進來,這當然還要包括容忍那些意識形態不同的人,史上做得最好的小國之一,就是荷蘭。

荷蘭:接納外來移民 靠多元種族,促進經濟與文化繁榮

中世紀時,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相當於當今的倫敦或紐約,是歐洲繁華的中心。但十六世紀,安特衛普落入西班牙之手,開始肅清異己,大批手工業者、商人、銀行家 逃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在阿姆斯特丹,宗教寬容對任何人都有效,不管是工人、商人或逃亡者,都可以來這裡,不少學者因此避居荷蘭,因為阿姆斯特丹的開放與寬容,十七世紀成為荷蘭 文化的鼎盛時期,也帶來財富與繁榮。

芬蘭、威尼斯、荷蘭,都是小國拋開意識形態、走向開放而致富的例子。如果芬蘭無法拋開意識形態糾葛,全力和蘇聯對抗;或威尼斯拘泥於宗教情懷,不與異教徒 往來;或是荷蘭強調「本土化」,排斥外來移民,這些國家都不可能致富。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在《小國崛起》一書中所說,既然小國玩不起大國的軍事遊戲,那麼就只能「以商立國」,但小國必須不被意識形態左右。對小國來說,是否 要用貿易「更接近你的敵人」,芬蘭、威尼斯與荷蘭的歷史提供了借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