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繁榮自由可否共存?
1 :
GS(14)@2015-03-24 08:26:54
李光耀可說是死於新加坡求變之時,而求變的最大動力正時來自沒經歷過戰亂、但深受互聯網牽引的新一代,他們開始質疑繁榮與自由是否只能二擇其一,教老一輩憂慮李光耀的政治遺產會漸被淡忘甚至唾棄。
「我們既愛且恨」
跟很多已發展國家一樣,新加坡正受全球化弊端拖累:在中國及印度的龐大勞動人口以及新移民影響下工資被拉低、收入不均及貧富懸殊日趨嚴重、資訊流通令網民嚮往外國的民主運動,特別是本港去年的雨傘運動令新加坡年輕人特別有共鳴。李光耀曾將年輕人求變現象,解讀為年輕一代無經歷過戰亂,不懂感恩,將繁榮穩定視為理所當然,但二○一一年大選,反對派取得空前佳績,凸顯求變心態已危及執政者的管治。二十八歲評論員卡爾頓.陳(Carlton Tan)坦言,「我們對李光耀既愛且恨、既敬重亦不齒……我們對數十年來的經濟騰飛心存感激,但同時質疑是否有必要犧牲自由」,現時新加坡民眾應透過「提出尖銳問題、作艱難抉擇、及幻想一個截然不同的新加坡」,去向李光耀致敬;二十二歲大學生陳冠宏亦稱,「在感激李光耀貢獻的同時不贊同他某些做法,希望我們可以退一步重新看看一些問題」。「我們擔心將有甚麼事會發生。」五十六歲商人林書琳擔心李光耀離世將令新一代不欣賞他的政治遺產,「我們感受到不滿,人們想要轉變」;另一名五十多歲商人易卜拉欣亦認為「新一代更加敢言,他們教育程度較高,來自小康家庭,又見過世面,改變是在所難免」。美聯社/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