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先從小問題入手 勝於預測宏觀趨勢 黃國英

1 : GS(14)@2014-09-15 09:35:40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36381
在Freakonomics系列最新出品Think like a Freak(台譯蘋果橘子思考術),讀者多喜歡書中尼日利亞騙案的故事。這固然有趣,但較有益的應是「小思考的學問」一節。

先講故事:兩個經濟學家、一個老師合作,研究如何改善一地的教育水平。這方面的建議早已多不勝數,如改革課程、考試制度;提高師資,添置資訊科技等設備;小班教學、增加預算,不一而足。但這些大格局的思考,沒能帶來全面改善。他們三人則從小處着手,由該老師的觀察作起點。老師在甘肅省的班上,發現平時接觸的學生,很多都算醒目,但一上堂便對黑板所寫的內容糊裏糊塗,部分要靠隔籬位同學仔「提場」才知做緊乜,有些徑自走到課室前端才讀到;有些則要老師協助。如此來來回回,影響全班進度。


投資者自然想推敲聯儲局主席耶倫的想法,但先處理投資小問題,對回報的幫助可能更大。

他們認為,所謂學習困難,可能是視力問題被廣泛忽略。他們隨後發現,兩千多名需要戴眼鏡的學童中,只有不足六十人有戴。據小組推論,單是為學童提供眼鏡,已可提升學習水平。他們向世銀申請資金,為一半有需要學童配最便宜,只須十五美元的眼鏡;另一半則照常上課。實驗證明有適合眼鏡的學童,一年之後,表現比沒有的同學高出25至50%。

這種小思考比大想頭更有效,有數項原因:一是由於太細眉細眼,容易被忽略,得出進展的機會較大;二是很多大問題其實是一堆小問題,從上而下步步卡住,反而一次一個小問題易於入手;三是人們難以接受大改變,對小改變則尚抱不妨一試的態度;最後是小思考與大想頭相比,猜測的成分較低,落藥自然較為精準。

很多投資者同樣習慣大想頭式推敲市況,每每聚焦於宏觀大事,一時是美國加息時序,一時是俄烏大戰的可能性,卻忽略了一些小思考小改變,對整體回報的助益,隨時比猜中國際形勢更大更有效。

其中一個不難處理,卻很少人解決的毛病,是慣性或惰性。一位商學院教授詢問學生,若持股最近一季跌了五成,他們會否沽出止蝕?多數人都答不會。或問:可能他們對自己極有信心,願意忍耐至股價翻生呢?但教授的下一問題,隨即釐清並非如此:他問學生,那如果有隻貓跳到鍵盤上,按錯掣將蝕五成的持股賣出,大家會否買回?眾人的答案幾乎一致是不會。換言之,不能從速處理虧損交易,導致損失累積,非因分析上有何偏差,純粹是已習慣了持有它們,沒法甚至沒想過下手,其實心底裏是知道應該拋售,所以意外出貨後,才絕不會買回。

要改善這個問題,並不用甚麼驚天動地的策略、眼光,只需要一隻制式化的「小貓」。實際操作各師各法,可以交由電腦代斬,也可以請朋友、經紀幫手,總之到了某一點,虧損倉位自動消失,就不存再習慣成自然,可以從容上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5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