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黃子華的21世紀資本論 2014年05月09日

1 : GS(14)@2014-05-19 10:44:04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6097
《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一本奇書,奇在由大學教授撰寫的學術書籍竟能賣個滿堂紅。這個紅,還有封面大大隻紅字CAPITAL加強視覺效果。
翻看厚厚近700頁紙的第一頁,果然劈頭一句便問:「財富集中是否私人資本累積的必然後果,正如馬克思在19世紀所料?」這是一本關於貧富懸殊的書,矛頭直指「資本家」。作者皮克提(Thomas Piketty)對21世紀資本家的指控,其實十分19世紀。
簡單講,皮克提認為,貧富懸殊問題在資本主義之下只會不斷惡化,原因是歷史上資本回報率,大部分時間都是高於經濟增長率,資本家於是可透過「利疊利」累積財富,財富增長速度長期跑贏經濟增長便是貧富懸殊不斷惡化的元兇。可不是嗎?
香港過去十年間,有樓有舖收租的港人身家無端端翻了幾番,不用做些甚麼便天天坐以待「幣」。相反,打工仔每天辛辛苦苦工作,人工每年加幅卻連通脹也追不上。
說《21世紀資本論》對資本家的指控十分19世紀,是因為自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起,主流經濟學界其實已放棄以甚麼「地主」、「資本家」、「勞工」等不同階級去分析貧富差距問題。
學界並不是對社會收入分配失去興趣,只是以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分配取而代之。
首先,現代經濟學老早已把資本的概念一般化:土地、機器廠房、勞力知識等統統都是資產,而這些不同資產帶來的收入折現後皆資本也。更重要的經濟事實,是以美國為例,傳統資本收入佔GDP的比例大概只有三成,而七成的收入其實是來自勞工。
勞工收入比例之高,工人與工人收入差距之大,在現代經濟與人力資本的投資息息相關。除了華爾街的打工皇帝,不少1%最高收入的人,都是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拿個經濟博士學位,亦不難成為5%最高收入人士。
至於「資本回報率高於經濟增長率」之說,雖然在19世紀或以前可能成立,在20世紀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經濟增長高於資本回報,而高於經濟增長的是人力資本(如大學學位)的投資回報。
21世紀情況會否逆轉,我沒有水晶球,皮克提也沒有。馬克思19世紀時作的推斷,在20世紀卻是錯得離譜。
香港人都記得黃子華棟篤笑講過:「搵食係應該靠唔讀書,而將啲學費攞去利疊利。」但其實黃子華搵食究竟是靠炒樓還是靠造騷?大家心中各自有數吧!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