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銀高息搶錢 本周料尾聲

1 : GS(14)@2013-06-25 01:14: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624/news/ea_eaa1.htm

2 : GS(14)@2013-06-25 01:14:46





【明報專訊】上海銀行間拆息(SHIBOR)的隔夜及7天利率雖然於上周五有所回落,內地銀行「錢荒」困擾略為紓緩,但某程度上或與內地銀行紛紛推出罕有的短期高息理財產品有關。

本報上周五向深圳多家銀行了解,在半年審結及大量理財產品到期之下,銀行資金面確實緊張,故需要以比正常回報高起碼1厘的理財產品攬財周轉。

農行:37天產品 年息6.2厘

「現在是米缸有米但不讓你煮飯,唯有暫時籌措其他人的米先用一下。」深圳羅湖區一農行職員形容目前銀行狀,該行剛於上周五推出了一款年息最高可達6.2厘,時間僅37天的理財產品。

他表示,正常情下一個月左右的理財產品大約年息只在3厘至4厘,今次產品有如此高息回報確實較特殊,但並非銀行沒錢,「銀行資金其實充足,只是暫時沒法用,過了這個月就會鬆動,所以毋須擔心」。

舊理財產品到期 推新產品吸錢

除了農行,無論大行如工行、招行、建行及中行,或是廣發、光大這些中型銀行,上周亦一樣推出30天左右,平均大約5厘年息的高息理財產品。

銀行職員亦不諱言,是因為銀行需要留住資金應付監管部門的半年審結,而不少理財產品又快到期付本息,在銀行拆息高企下,所以才推這些高息理財產品,而且只是暫時性質,「月底前再有這類短期高息產品的機會很微,就算有,回報也應該會低些,因為到那時資金已經紓緩下來」。

內地媒體:地方銀行搶錢更進取

事實上,這些高息理財產品多數於7月到期,目的就是讓銀行吸納資金跨過6月關口。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上周五便估計, 6月最後10天,將有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的理財產品到期,而外匯佔款減少,中央又不釋放流動性,加上同業拆息高企,令銀行剩下發行新理財產品募資一途。

內地媒體報道更指出,上海、南京一些地方銀行為了與大銀行爭資金,甚至將新的短期理財產品定在7厘,比大多數3個月至半年期的理財產品回報率更高。

SHIBOR周五回落 資金仍緊

雖然上周五上海銀行間拆息(SHIBOR)隔夜利率大跌495.2點子(1厘為100點子),創歷史最大跌幅,但仍維持在8.492厘,比起今年首季一般在2厘至3厘之間波動,明顯仍然高企,可見銀行間不單資金吃緊,亦有留起資金自用,不欲外借同行的考量。

明報記者
3 : GS(14)@2013-06-25 01:14:5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624/news/ea_eaa2.htm

重點新聞
  [昔日新聞]

  facebook
  twitter
  微博
  QQ

  寄給朋友
  Bookmark  
  友善列印

銷售過程較半年前有規範
  2013年6月24日

【明報專訊】雖然內地各大銀行因流動性緊張而需推出高回報的短期理財產品籌集資金,但銀行員工在推銷這些產品時,卻比半年前來得更加規範。

職員先提產品是否保本 風險高低

去年12月,華夏銀行疑有員工違規發售一款高風險理財產品,結果產品「爆煲」令不少投資者血本無歸。之後本報暗訪內地銀行職員銷售理財產品情,亦發現除非客人自己提問,否則職員鮮有主動解釋產品風險高低及是否保本。

不過,日前本報再度暗訪,情卻有明顯不同,無論是四大行或光大、廣發這類中型銀行,職員在介紹理財產品時,都會先提及該產品是否保本、風險高低,又會提醒客戶應視乎自己要求及能力去考慮風險承受能力。此外,職員不單口述,在電腦展示產品信息時,也會讓客戶先看一小段寫覑「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須謹慎」的提示,內容大意也是叫客戶前應先衡量和了解產品性質才好決定購買。

有職員表示,銀行確實加強了員工推銷理財產品的培訓,特別是風險解釋這一環。事實上,華夏事件後,中銀監便曾發通告,要求銀行嚴格監管員工銷售理財產品的手法,亦見有一定成效。
4 : GS(14)@2013-06-25 01:15:1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624/news/ea_eaa3.htm
新華社:中國淡然面對「錢荒」
  2013年6月24日

【明報專訊】在內地銀行業資金緊張之際,官方傳媒新華社發表題為《中國淡然面對「錢荒」,彰顯結構調整決心》的評論文章指出,人們心目中最「不差錢」的銀行竟然也到了「缺錢」的地步,而中國政府並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顯示出糾正經濟結構性問題的決心。

文章指出, 本月初銀行信貸快速擴張、二季度末銀行要滿足「存貸比」等監管要求、部分理財產品到期需要銀行資金兌付等因素也是造成「錢荒」的重要原因。

貨幣存量百萬億 何來「錢荒」

與「錢荒」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中國已經突破百萬億元的貨幣存量。截至5月底,中國廣義貨幣餘額達到104.2萬億元,同比增長15.8%,顯著高於年初制定的13%的目標,可以說市場上整體並不缺乏流動性。

曹紅輝:資金在市場「空轉」

專家認為,眼下的「錢荒」,實際是一場資金錯配導致的結構性資金緊張,不是沒有錢,而是錢沒有出現在正確的地方。文章引述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資金過多地在金融市場間「空轉」,通過影子銀行流入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民營企業,特別是房產市場,而產業部門的融資渠道長期受到遏制。

本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更有針對性地促進擴大內需,更紮實地做好金融風險防範。

學者:經濟問題是流彈太多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錢荒」問題主要源於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不合理,銀行為追求更多利潤,把大量資金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領域。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流彈太多,大量貨幣沒有擊中靶心,而是流向存在泡沫、產能過剩的領域。

文章又指出,多名專家表示,面對「錢荒」現象,央行可能會繼續靜觀其變,通過市場方式來應對;下個月流動性偏緊的情將逐漸平息。
5 : GS(14)@2013-06-25 01:36: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24/18310086


【深圳直擊】
內地銀行搶錢搶到癲!本報記者上周五到深圳直擊,發現當地銀行為應付半年結,瘋狂推出高息理財產品,年息普遍超過6厘,部份更高達8厘,並送出橄欖油及大米等日用品吸客,遠較一年期定存息率3.25厘高。事實上,部份產品利息短短一周狂加1.5厘,有銀行職員坦言,現時根本是在貼錢做生意。



「半年300萬元(人民幣.下同),(年息)有百分之六點四,很難得,恐怕幾年都沒有一次。」深圳民生銀行職員向佯裝客戶的記者推銷某理財產品,強調安全保本︰「我們做同業拆借的,現在銀行缺錢,所以這方面的產品利率高很多。」同類型產品前一周的年息僅4.9厘,即短短一星期,利息狂加1.5個百分點。以半年投資期計,利息回報由原來的7.35萬元,增至9.6萬元,足足多出2.25萬元。
做定存 每10萬送$3,000


「這種橄欖油特別好,你在對面超市買也要差不多100元,開戶馬上送。」深圳興業銀行為吸引存款戶,在銀行門外擺放大米、棉被、橄欖油等贈品。
賀姓客戶經理,更邀記者到理財中心,落足嘴頭推銷︰「各個銀行都在搶錢,過了這個階段就沒有!你說我剛才說的(理財)產品,300萬元起,一個月利息百分之八的,以前哪有呀?如果做定期,還可以有額外返點(優惠),除了利息外,每存10萬元再送3,000元。」
理財產品回報皆如火箭上升,部份產品甚至比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6厘更高,銀行隨時做蝕本生意(詳見另文)。
賀姓經理直言︰「各家銀行都要應付7月的半年考核點,所以所有銀行都在貼錢做……我們知道外面(利率)最近會高,我們全都在做對比,別人高,我們要比他更高。」
賀姓經理其後得悉年息高達8厘的理財產品已賣完後,馬上向記者轉發短訊,推銷另外兩款理財產品︰「33天,年化淨收益6.7%,193天,收益6.6%。」他更立刻打電話催促記者︰「這款產品是剛出的,一個月的產品,比以前同樣的短期產品上漲了兩厘。」
銀行缺錢

小額都搶 5萬收息5.2厘

毗鄰的中信銀行,當日亦推出新產品︰300萬元以上,投資一年利息6.4厘,投資半年6.2厘。職員向記者解釋產品︰「書面有寫保本兩個字,做國債、做銀行拆借的。現在銀行間借錢利息很高,我們這方面的產品也上調了。」
除大款客戶受歡迎外,各家銀行亦不放過小額戶。中信銀行的理財產品傳單中,5萬元投資一至兩個月,年息最高有5.2厘。華夏銀行提供購買貨幣及債券、標榜安全性較高的產品,5萬元、期限37天,年息亦有4.7厘。
雖然職員口口聲聲說產品安全,但有本港專家直言,內地理財產品風險甚高(詳見另文)。
一般而言,由於要應付半年貸存比考核,內地銀行資金在7月前較緊張。最近中央開始嚴打熱錢流入及貿易作假,令5月新增外滙佔款急降;加上內地有近13萬億元人民幣理財產品將於今年6月到期,中銀監又嚴查理財產品,內銀水源進一步被截,令情況雪上加霜。
內地銀根趨緊,原本徘徊在4厘水平的隔夜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上周大幅抽升至逾13厘的新高,同一時間,內地傳出光大銀行出現違約消息,加劇市場恐慌。而在搶錢潮下,短期拆息已遠高於較長期利息。
有分析指,情況已令拆入短錢用以放貸的中小型銀行陷於每日蝕錢景況,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地資金市場面對五大行分紅、存準金補繳等衝擊,拆息仍將居高難下。

問清擔保方誰屬

【話你知】
內地理財產品高息誘客,惟其投資風險甚高。認可財務策劃師林昶恒直言,這些投資產品「連買乜都唔知」,即使回報高亦肯定風險非常高,「又要安全,又要有回報」,實難找到相關的投資產品。
林昶恒強調,要購買該些理財產品前,必須問清楚相關銀行或機構,擔保方誰屬,一旦理財產品爆煲亦不會求助無門。他認為,內地銀行售賣該些理財產品,相信中銀監會有所規限,但內地銀行在守則上不及港銀嚴格及明確,故呼籲投資者不沾手該些產品為妙。
他建議,倘投資者有多餘資金,又可承擔損失的風險,則可作部份投資。
6 : GS(14)@2013-06-25 01:36: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24/18310090


【拆借陰霾】
內銀同業拆息在端午假後突然挾高,有傳聞指導火線是光大銀行與興業銀行之間的拆借出事,雖光大及興業雙雙否認,但記者在深圳仍發現,傳聞仍令當地金融市場風聲鶴唳。
光大銀行職員坦承傳聞對業務帶來影響,「現在很多人也不敢投資我們的理財產品。我們最近天天多接很多客戶打電話來,問這事是不是真的,但我們真的沒有接到消息。」
或成資金市場「黑天鵝」

而多家大型內銀職員向記者推銷時,均指較中小型銀行穩健,資金更安全。其中交行職員就直指,「像光大銀行那樣就出了問題」,記者追問行內人士是否了解更多情況,職員就婉轉回應,「我們作為同業真的不好說。」
內地早前傳出,光大銀行在6月6日無法支付興業銀行一筆到期的60億元人民幣貸款,導致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飆升,並令A股於6月13日端午假復市後下跌3%。
有市場人士指出,如果傳聞屬實,可能成為資金市場的「黑天鵝」事件,將導致內地銀行間出現骨牌式連鎖違約事件,後果比雷曼事件更為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