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利邦存貨周期長 (2013年04月30日)

1 : GS(14)@2013-05-01 16:48:16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2518&d=2031
【am730專欄】經營高級和奢華男士服飾的利邦控股(891),最近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收入按年增7.4%至28億元,毛利亦按年升3.9%至21.9億元,毛利率稍降2.6百分點至78.1%。此外,去年股東應佔溢利達5.4億元,增5.2%。
翻閱其公告,被當中一組數字吸引,說的就是他們的「存貨周轉天數」。坦白講,瓜瓜是審計出身,能吸引我的東西,大抵都不會是甚麼好事情。這次也不例外,因他們去年的存貨周轉天數,竟然高達378天,前年也有372天。利邦主業是售賣男士服飾,又不是古董、傢俬、大型設備或器材之類,沒有理由那麼高吧?
初時以為自己看錯,又或是公告刊印有誤,但再三細閱,連公告內的「管理層討論及分析」以至英文版也翻了幾遍,自己並無眼花,公告看來也沒有出錯。或是計算方法比較特別吧?但附註清楚列明,其計算公式是「存貨的年初及年終結餘的平均數/年度銷售成本x年內日數」,與一般方法無異。此情況只是臨時出現的吧?但翻查過往的年報和上市文件,2006年只有107天,至2007年突急升了254%至379天,2008年更高達417天,雖然於2010年稍為回落至320天,但到2011年又再回升。這樣看來,他們的產品由完成生產至賣到顧客手中,的確需要超過一年,為甚麼呢?
一般來說有兩個可能,一是庫存管理或銷售渠道出了問題,引致大量產品長期積壓,以至未能及時推出市場;二是沒有把過時產品妥善處理,或者遲遲未肯將其撇銷。翻閱利邦早年的上市文件後,發現原來還有第三個可能,就是「刻意」的。
根據利邦於2009年的上市文件解釋,存貨周轉天數增加,主要是由於當時零售網絡擴張,大部分新店於2007年年尾及2008年開設,因預期消費者需求增加,所以維持較高的存貨水平以免存貨短缺,加上期內發生了全球性金融風暴,因此存貨周轉天數於2007年至2009年間持續高企。
可是,存貨周轉期沒有於往後回落。根據上市文件所載的「存貨政策」,因為產品不易受時尚趨勢影響,所以即使過了季,若干數量仍會繼續放在零售店出售。另外,管理層每月都會檢視過時產品的存貨水平,並通過百貨公司的特許專櫃、集團舉辦的私人銷售活動,以及品牌直銷折扣店,將產品促銷。還有一點,原來他們沒有嚴格的存貨控制政策和既定的存貨水平,因為要維持靈活性以對應市場需求。雖則如此,他們會每半年考慮一次,是否需要作撥備,並且將過時的存貨,於5年內全數撇銷,難怪存貨周轉期如此高了。
恕瓜瓜才疏學淺,貨如輪轉的經營策略聽得不少,說要維持較高存貨量以應市場需求也聽過,但像利邦這樣高的存貨水平,還是第一次碰見,相信只有少數行業會如此這般吧?究竟其他上市公司又如何呢?
於2012年,同是售賣高檔男士服飾的利郎(1234),同期的存貨周轉期是55天。其他從事服裝零售的企業,例如I.T(999)是197天(截至去年8月31日止6個月),佐丹奴(709)是74天(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12個月),思捷環球(330)是102天(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6個月)。
另外,售賣女鞋的達芙妮(210),周轉期也只是188天(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如此看來,利邦的存貨周轉期,則顯得比較長了。
然而,自上市以來,利邦的收入都有增長,毛利率也能維持在70%以上水平,看來超高庫存的策略,對經營暫時未見很重大的影響。不過,個人始終認為,若能從源頭做起,減少過時存貨出現的機會,除了改善庫存水平外,利潤自然也能提升。另外,由於利邦的收入和毛利超過一半是來自內地,中央正倡導節儉,並且制止奢侈消費,在此經營環境下,加上庫存高企,利邦末來的收入會否受到影響,確實值得關注。
不過,一山還有一山高,根據寶姿時裝(589)最近的財務報表計算了一下,他們去年的存貨周轉竟然高達658天,是否冠絕全港所有上市公司,就不得而知,至於他們去年的表現,日後另文再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