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運氣vs.準備(II) 盧志威

1 : GS(14)@2013-04-29 22:25:13

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 ... c2VjdGlvbnM-;_ylv=3

上期提到的牙擦Amundsen,確實抵佢咁威,因為其對不同情況的準備,已經達到近乎完美的程度:一次旅程,出發地點為西班牙,與他身處的挪威,相距兩千英里。他可以搭車搭船,卻故意選擇踩單車前往,以作為高強度體能訓練的機會。他又無端端試食生海豚肉,測量其充飢效果,因為一旦某次探險遇事,手頭可及或許只餘此物。

為了在南極之旅爭勝,Amundsen更想好萬全之策。他親身前往雪地,與長住的部落相處偷師。當中得到眾多寶貴經驗:他發現當地人行走從不匆忙,深究原因,原來一急便出汗,汗水結冰,搵自己笨。由此定出行軍日程,不論天氣好壞,日行廿里,好天多休息,壞天氣照捱。相反史葛則是好天快放,天氣差便藏身帳篷,無語問蒼天。一來一回,大家戰力消耗,相差極大。

物資準備上,兩者也是差天共地。Amundsen除照抄雪地人裝束外,還引進了當地部族的良伴:拉雪橇的犬隻。與史葛一出閘便跪低的馬匹、機動雪橇相比,犬隻是久經考驗的選擇。而且犬隻是肉食動物,作為受困糧絕的緊急方案,是可用傷亡弱犬喂飼餘犬,繼續逃生;不像馬、機器,需要額外飼料、燃料。儘管如此,在物資的數量上,Amundsen還是毫不鬆懈,五人隊伍,攜帶三噸補給品;史葛則只有一噸。重要設備如史葛打爛的溫度計,Amundsen則帶定四枝,任憑如何不好運、不小心,也很難連爆四次。

對於自己犯錯的可能性,Amundsen全然不敢低估:最重要的補給站,除了大旗外,左右沿路分插廿枝黑旗,以便回程時即便走向偏差,也能摸回大營。一路前行,一路每英里留下四次標記,道理相同。相反,史葛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準備,最後身亡之處,與補給站相隔,僅距十公里,也不幸迷失。

一言以蔽之,Amundsen與史葛的準備,幾乎百分百倒轉。當準備越充足,便越難出現所謂「壞運氣」。因為可能的情況,已經有心理預期,一旦出現,就立刻解決,影響也受控,自然不用仰天長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