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財經 - 胡孟青 債券門令造假再發酵 (2013年04月23日)

1 : GS(14)@2013-04-24 00:29:35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1500&d=2024

【am730專欄】壞消息,中港市場必定佔一席,香港不見得好,內地更疲於奔命應付浪接浪的利淡消息。最近,內地爆出債券代持、養債事件,牽連甚廣,愈演愈烈,內地媒體稱為「債券門」、「債券風暴」等。所謂債券代持、養債,就是由債券賣方因不同限制,要向買方定出代為持有債券協議,本來這是一種慣常做法,問題在於,買賣雙方同時私底下有回購安排,按特定時間,指定價錢回購,雙方從而獲利,已變相是違規的老鼠倉行為。
有人質疑事件只屬債券違規行為,頂多是利益輸送,與股市及內地有何關係?須知債券代持涉及私下回購安排,造成人為誇大槓桿,谷高價格,而同一批債券代持又代持,養債又養債,錯綜複雜,核心問題有二:一、由一粒「種子」債券牽連的連鎖關係網相當複雜,到底債券最終持有人誰屬,似乎花好幾年都搞不清,若債券違約,到時就大件事了。二、原本價值1億元的債券「種子」資產,因人為虛構而無限膨脹及放大,可能變為100億元表象價值。內地評論更指,去年內地一半債券交投及價值由代持及養債造成,內地難道連債市價值都造假?若執正大規模整頓,豈非意味企業融資成本要大規模上升?
養債、代持事件本應跟影子銀行風馬牛不相及,但背後涉及金融資產帶出的複雜關係、資產或抵押品最終所有權混亂,出亂子的話,追究權問題無法子拆得開、解不通。任何涉及連鎖關係的問題,出事就成骨牌式震盪事件,敢肯定如說用三幾年可解決,機會近乎零,何況經濟稱不上強勁復甦,做整頓更困難。銀監會盛傳要求銀行上報同業資產規模,其實針對影子銀行問題,因為大部分影子銀行資金來源是出自同業之間,拆短借長、利率錯配。
以去年為例,部分銀行同業資產規模升三成至1.5倍不等。內地債務問題仍未夠資格到討論解決階段,因對於地方債、影子銀行、或代持債券的真正規模,外界依然眾說紛紜,未有實數,欠缺認真調查的官方數字,西方評論絕對有條件無限放大,故內地當局拆彈前,一定要查證一個數字,就人為「種子放大效應」有個具體量度,近期監管當局行對了第一步,可惜行得太遲,未來進度亦不可能會快。
由去年帳目造假、經濟硬著陸、到近期債務風險問題發酵、評級機構降級等,皆因存在已久的既有問題產生,繼而因懷疑被無限放大,不斷唱淡。不能否認,外界對內地存在信任危機,數據是假?產品是假?股價是假?連債市都可能是假?某位外國財經媒體評論員說得好,哪有一個國家不操控,哪會有一個數據是千真萬確,絕無花假?解決當前問題,似乎內地要學習公布的數字是假得有人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