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uture of Newspaper: 港女500事件的啟示
1 :
GS(14)@2012-11-15 00:59:51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14/18066449
看「港女500事件」,想起當年的《蘋果日報》網聞版,原來不經不覺已經四年。
一位結婚在即的港女,在自己facebook公開留言,表示出席其婚宴「做人情」,如果只做500元,就乾脆不要出席好了,原因是她不是「開善堂」,更說「免得造成你又生活艱難,我又覺不爽」。
後來,港女又留言補充,自己的婚宴是酒店自助餐,因此不能接受500元人情,強調自己不是為錢,只是不希望別人無錢又要赴宴,又謂如果有人對她的言論不滿,可以將她在facebook上刪除。
傳媒乃民眾生活一面鏡
港女的facebook朋友及其他網民對言論反感,有關的fb截圖、做人情的討論,隨即傳遍各大型討論區,百花齊放,在反感以外,可以看得出來,香港人對於「做人情」很有共鳴。《蘋果日報》見全城熱議,馬上順勢報道,並刊出「人情指南」,「港女500事件」宣告正式推上報。雖然《蘋果日報》網聞版已不存在,但其精神,其實已經融入《蘋果日報》骨髓,並以全新方式展現出來。
近期讀黎智英專欄,他在「傳媒之一」寫道:「傳媒是反映民眾生活的一面鏡子,是屬於民間的傳播事業……鏡會反映出甚麼畫面,那是民眾的選擇。」
我很喜歡鏡子的比喻,而在「港女500事件」中,網上討論區這面鏡子,要比報紙快;而fb這面鏡子,又要比討論區更快,甚至可以說,當事人的fb,不正正就是反映她自己最真實一面的鏡子?
鏡子照出甚麼影像,由當事人自己選擇,照出來的神形,我個人認為,很真實、很傳神,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黎智英認為,傳媒是反映人們生活的一面鏡子,而且人們是望着傳媒這一面生活的鏡子,來扮演自己在現實世界的角色。
我想起fb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幫助世人表達自己,換言之,fb讓每個人都變成一塊小鏡子,同時,又提供一個大舞台,讓大家說想說的話,做自己生活的主角。
鏡子的責任,是真實反映世界,而不是粉飾太平,但時代不同了,我們今天要捍衞的,是確保網上的言論自由,社交媒體平台不為國家機器服務、審查或過濾自由的言論和資訊。
方己程
2 :
肥B(18468)@2012-11-15 15:05:38講得幾動聽.....
讀者要乜, 我提供乜, 投其所好的MARKET-ORIENTED, 唔關我事架, 我REFLECT ACTUAL姐, 呢D係我地的「責任」
但係咪漏左「客觀」同「全面」咁反映真實世界呢?
===================================
近期讀黎智英專欄,他在「傳媒之一」寫道:「傳媒是反映民眾生活的一面鏡子,是屬於民間的傳播事業……鏡會反映出甚麼畫面,那是民眾的選擇。」
黎智英認為,傳媒是反映人們生活的一面鏡子,而且人們是望着傳媒這一面生活的鏡子,來扮演自己在現實世界的角色。
鏡子的責任,是真實反映世界,而不是粉飾太平,但時代不同了,我們今天要捍衞的,是確保網上的言論自由,社交媒體平台不為國家機器服務、審查或過濾自由的言論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