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平安索赔扳倒野蛮首相 比利时内阁整体下台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23/1029567315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28

頎邦打破半導體鐵律 扳倒老大哥

2010-05-31 商業周刊





在半導體產業,規模創造優勢,是 幾乎不變的鐵則。驅動IC封測廠頎邦科技,卻改寫了這條規則。

頎邦在今年四月一日合併飛信後,每月在薄膜覆晶(COF)產能超過一億二千 五百萬顆,超越原有市場一哥南茂的六千萬顆產能,同時,頎邦在玻璃覆晶技術的月產能為一億一千五百萬顆,穩坐全球驅動IC封裝市占率王座。

今 年,全球每十顆驅動IC,就有三到四顆是由頎邦封裝。「今年電視驅動IC的產能,很大一部分要看封測廠,尤其是頎邦。」奇景光電財務長詹孟恭說。

四 年前,頎邦在薄膜覆晶產能只有南茂的八分之一,頎邦成功挑戰老大的成功心法,究竟是什麼?

封測產業並不好做,每封裝一顆IC,封測廠只能 拿到幾毛錢,「在這個領域裡,其他公司都賠錢,頎邦卻持續獲利。」大華證券分析師王仲良在報告中觀察,頎邦的管理能力「相當不錯。」

原本 在美國生產半導體上游設備商工作的吳非艱,一九九七年看到亞洲客戶狀況大好,從成本分析,判斷亞洲封裝產業必將崛起,就捨棄美國的工作,回台創業。

「當 時矽品、日月光,規模已經非常大,我知道沒有優勢,我就選擇製程、技術不同的領域切入。」吳非艱回憶,他回台灣時,完全沒有人脈,連管工廠的人才,都要拜 託投資者介紹。

挫折:判斷失準 成本控制不良,連賠五年

當時他看好市場小,難度高的金凸塊封裝技術。吳非艱表示,對其他 人來說,這只是個兼著做的次要戰場,「他們用downgrade(成本較高)的機器,我們自己卻能生產機器。(來降低成本)」一開始,頎邦企圖以掌握技術 來控制成本,和其他對手拉出區隔。即使如此,頎邦創立時,還是連賠了五年。

因為,吳非艱選擇的是個變化快速的市場,以金凸塊封裝所需的金 價為例,一九九七年,金價只占頎邦成本的五%,到去年,金價卻占到成本的五○%,對手殺價、技術改變帶來的挑戰,更是隨時發生。

這個挑 戰,讓吳非艱學到,在封測產業裡,「標準作業流程的想法,根本不適用。」因為今天能讓公司做出最好表現的方法,到了明天,可能就讓公司走下坡。

心 法一:紙上模擬 詳列問題與可能的解答

這也養成了他隨時觀察數字,分析數字的習慣。「數字是不會騙人的,」吳非艱說,他把每個事業部拆成 利潤中心,把包括董事長薪水在內的成本,都攤到各事業部的成本裡,再隨時觀察各事業部的淨利表現。

每當有空的時候,吳非艱就會打開報告, 從紙上模擬推算數字背後的意義,一發現異常,隨時改變做法,嚴格控制成本。

這套紙上模擬法,是吳非艱創業的成功心法,每次遇到問題,他都 會坐下來,詳列每個問題,再一一列出可能的解答,和一旦採用,會產生的結果。

二○○六年時,頎邦的規模,只有對手南茂的八分之一,「二 ○○六年,我們在TCP(膠帶載具封裝)的產能只有六百萬顆,南茂是五千萬顆。」吳非艱說。

那一年,吳非艱等了十一年的機會,終於來了。

當時膠帶載具封裝才是技術主流,吳非艱卻發現,再過兩個世代,膠帶載具封裝的製程就要達到極限,要封裝更小的IC,必須改用薄膜覆晶。

吳 非艱不是第一個看到這個趨勢的人,在他之前,卡西歐就大力鼓吹淘汰舊技術,但是市場還沒準備好,不只上游的IC設計公司不熟悉這項技術,機器也貴得嚇人, 卡西歐始終無法推廣這項技術。

一九八五年就看過這項技術的吳非艱心想,從技術角度來看,薄膜覆晶一定是趨勢,問題是,沒人知道這項技術什 麼時候會有商業價值?

心法二:大膽出手 搶在大廠前投資新設備

吳非艱卻早已從紙上模擬中,預估產業變化即將到來。他分 析,南茂雖然是頎邦的八倍大,不過要換到新製程,不但要掏錢投資,還要放棄原有設備,壓力也是頎邦的八倍大,「我賭他們不會一下子大力投資。」

頎 邦的股本只有三十二億元,第一年,他狠砸二十四億元投資新設備,「他們想不到,我第二年又再砸了二十二億。」吳非艱笑著說。

一開始,連客 戶都替他擔心,怕頎邦找不到訂單,產能利用率驟降,公司將陷入危機。

吳非艱卻老神在在,在這之前,他不只算過成本,也算過產業競爭狀況, 和客戶供需狀況,他拿著新技術和奇景合作,當奇景的產品證明有成本競爭力之後,訂單大量從舊製程轉進新製程。

「兩年後,我們已經是全台最 大的COF封裝廠。」吳非艱笑著說。金融海嘯後,讓他抓到機會合併飛信,驅動IC封測產能,在三年內一舉超越南茂成為市場老大。

「沒有資 訊,即使再小的決定,都會是很困難的決定。」吳非艱說,管理有兩個部分,「一個是不變的技術、管理,要天天磨練」;另一個是隨時會變的機會,「像技術演 進、購併,隨時都能讓市場翻盤」,靠著不斷蒐集資訊,分析資訊,才能搶在關鍵時刻賭對一把,抓住機會做老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22

關鍵三招 扳倒專利巨人

2011-8-29  TCW




第1招 巧購關鍵專利,累積子彈

敵軍專利戰的號角吹起,我方卻軍火不足,最快速的解決方式,當然就是:買專利!

2008年中,宏?硌 g過多時苦戰,終於與控方惠普(HP)和解收場。法界人士認為,宏?祧虼茠漱T尊「神主牌」,也就是07年7月至10月密集向工研院、Smith Corona/Acer(宏?硐PSmith Corona之合資公司)、聯電等3家公司,購入總計14項專利,是宏?痐炱探f普、最後以戰逼和的關鍵武器。

這個戰術在聯發科對抗卓然 (Zoran)、OAK的侵權告訴時,也被使用過。聯發科藉由購併揚智、向Silicon Image、Pixtel等公司購買專利等方式,快速充實軍火庫。最後聯發科被判定只有少數舊款晶片侵權,公司很快的以設計繞道(design around)的方式,推出沒有侵權疑慮的新晶片,鞏固市場。

這也解釋了Google何以近期砸大錢,買北電(Nortel Networks)專利不成後,得趕快買下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為的就是替Android陣營解決智慧財產權不足的窘境。

第2招 反控專利無效,小錢化干戈

專利戰的妙 處,在於專利所有人不一定全然立於不敗之地。如果被告的一方有本事在漫漫文獻、報告海中,利用法條、前例等多種管道(例如證明對方根本不是這項技術的第一 位發明者,違反創新精神),不僅有機會推翻對方專利,還能以最小代價化解訴訟干戈。

上海同濟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孫遠釗說,台灣此類型的著名 案例當屬船井(Funai)控告瑞軒科技的液晶電視侵權。當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已判決瑞軒侵權,其代價是相關產品無法進入美國海關、也不能在 美國銷售。居於劣勢的瑞軒,於是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專利重審」,成功推翻了船井的專利,更讓自己敗部大復活。

更妙的是,以常理推估,船 井提告的費用約需1,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億元),但瑞軒扳倒對方的專利重審費用呢?估計只有區區70萬美元。

所以,這一招在蘋果與 宏達電的爭訟中,再度出場。宏達電七月底由歐洲子公司在英國提出蘋果兩項專利無效的異議,如果真能推翻,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第3招 訴請不侵權,先判先贏

孫遠釗說,許多公司的專利數量雖然驚人,但其中不乏游走於灰色地帶的專利定義。如果評估有勝算、又有被告的風險 時,不必等到對方興訟,自己就可以先提出專利不侵權的「確認之訴」。

「確認之訴」說白了,就是先請法官審理判決,確認「我的專利沒有侵害你 的專利」,去年記憶體封測廠力成就曾對Tessera提出確認之訴。近期的例子,則是今年初日立全球存儲公司以及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針對兩項硬碟相關的專利,對德州大學董事基金會和兩名發明者提起確認之訴及專利無效訴訟。原本是競爭對手的日立與威騰竟然攜手,就是為了 反制對方不斷索取專利授權金,甚至對硬碟廠商興訟的動作。

這個案子目前仍在審理之中,不過全球硬碟廠可都引頸看待結果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9

麻煩事做23年 杏一扳倒勁敵稱王

2013-02-11  TCW
 
 

 

如果,你明知道面對的是一場「輸在起跑點」的仗,你還會接受挑戰嗎?

「沒有人像我這麼笨啦!」一九九○年,杏一醫療用品董事長陳麗如隻身創業、打入醫療用品零售市場。如今,杏一已經是全國最大的醫療用品通路,並且在去年年底登錄興櫃,即將成為業界中首家上市櫃公司。但是,在所有人看來,杏一的崛起、成為第一,都是場難打的仗。

十萬元開一人公司沒資金人脈,搶嘸醫院店面

好的戰爭,來自可敬的對手。二十三年來,杏一最大的競爭者,一直是早一步創業、長居業界龍頭達二十年,同為醫療用品通路商的維康醫療。

二十三年前,護士出身的陳麗如,自林口長庚醫院對面的二樓店面起家。

緊握十萬元創業基金、堅持不外借的她從一人公司做起,包括進貨、銷售、送貨都一手包辦;為了趕送貨,當時懷著身孕的她甚至曾經發生從二樓摔到一樓的意外。

相較之下,在杏一創業維艱的同時,早一年自南部起家的維康醫療,早已進駐各大醫院,搶得院內的黃金店面,以兩年開十餘家的速度快速展店。有十年時間,杏一只能在醫院外求生存,直到一九九八年才開出第十家店。

「他們兩個,簡直就像『龜兔賽跑』!」業界人士透露,維康董事長賴調元曾任嬌生全國業務代表,擁有深厚的醫療體系人脈,維康母公司美德耐甚至有美國藥廠入股,在經營能力、口袋深度、業界關係上,都不是當時身為「商場門外漢」的陳麗如所能匹敵。

陳麗如坦言,當時的她沒有資金、人脈,也完全不知道「做生意」是怎麼一回事。不會記帳,所以只好把收進來的錢綑成小包計算;不懂進貨,所以只能成天假裝是病患的家屬,抓著醫生問東問西,「我曾經每天都回家和老公哭、哭了一個禮拜!」

但是,二十年過去,曾經不被看好的杏一以後進者姿態,一路追趕,開始從醫院外走進院內,逐漸與維康各據山頭、分庭抗禮。

到了去年,總店數甚至達到一百六十四家,超越維康的一百六十家,正式成為國內醫療用品通路龍頭。

標榜服務人員專業九成員工皆護理科系出身

「她很早就知道,經營醫療用品通路所用的邏輯,和一般通路完全不一樣!」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弘暉,一語道出杏一為何能後發先至的關鍵原因。

業界人士分析,以維康為例,專業經理人跨足通路經營,一開始想的都是規模、配貨、資訊系統等能「方便管理」、快速展店的方法;但是基層出身的陳麗如卻是從產品、服務面往回推,小至口罩、大至輪椅,她都要求服務人員必須在售出時詳細解釋用法,因而拉長銷售流程,管理上相對不易。

不過,長期來看,不求「速成」的杏一也因此在市場中做出差異化,鞏固既有客群,因此能後來居上。

「醫療用品不像便利商店的商品,能拿了就走,每一項商品的用法、用途都需要解釋,因為我冒不起賣錯的風險,也不想讓顧客買了卻不會用!」陳麗如說,醫院能做到的,一般往往只是醫院內的照護與追蹤,病人回家後,才是他們獨自面對漫長復健的開始,所以,她一直希望杏一能成為「回家前的最後一站」,提供病患需要的商品,並補足醫院來不及說的復健知識與建議。

為實踐杏一的專業性,陳麗如只選用具護理背景的人才,因此,杏一員工九○%是護理科系出身、八○%擁有專業證照。

解說訂SOP要顧客一次購足少跑一趟

而為了讓護士們能說、更懂得賣,陳麗如從創業第一天起,便親自寫下銷售SOP(標準作業流程),要求店面人員從觀察顧客開始,針對對方的病情做判斷,包括五天、十天後會有哪些症狀、應該如何處理,都要一併告知,讓顧客一次購足,不要一跑再跑,「我連什麼時候要笑,都寫得清清楚楚!」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看不見獲利、沒有人要做的麻煩事!」李弘暉說,杏一限制選才條件,其實容易阻礙自己的發展速度,而這也正是造成杏一一開始成長緩慢的原因。

他也分析,其他醫療通路用品業者,在經營模式上普遍向便利商店靠攏,重視速度,所以像陳麗如這樣重視一對一銷售流程,對第一線人員多所要求,常會墊高內訓成本,在業界非常少見。

不過,她的土法煉鋼、穩紮穩打,也正是讓杏一能在二十三年長期抗戰後,獲得最終勝利的原因。

某醫療用品製造商就透露,隨著杏一與維康的競爭逐漸白熱化,許多小型供貨商也面臨「選邊站」的困境,「陳姐(陳麗如)知道我們賺得不多,所以很少殺價,不會拿大公司那套來壓我們,而這也是很多人決定『挺』杏一的原因!」

一位不願具名的杏一董事會成員也笑道,杏一長達二十年毫無借貸紀錄、也不開放加盟,全是因為陳麗如「不懂」而非「不做」,不過,也因此讓杏一財務狀況格外健全、透明,「哪有人要上櫃,還把『倒退嚕』的EPS(每股盈餘)秀出來?真的單純得很可愛!」他同時也透露,許多董事會成員就是看重陳麗如行事正派、單純,才接受杏一邀請,「杏一的成功,證明傻人,真的會有傻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78

喜來登十年蹲馬步 扳倒晶華稱王

2013-05-27  TCW
 
 

 

全台灣的飯店業,有誰夠資格,挑戰長期居觀光股王的晶華酒店?

答案揭曉,台北寒舍喜來登大飯店總營收,今年三月超越蟬聯多年冠軍的晶華,拿下台北飯店第一名。同時,今年第一季餐飲總營收也奪冠,喜來登接著還要走出飯店,開起泰式餐廳。

延伸餐飲優勢》館外餐廳,另闢新戰場

「因為我們覺得已經準備好了,」寒舍集團執行長蔡伯翰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透露,「寒舍接手後,很多人都說菜變好吃了,以為我們有換主廚,其實幾乎都是原本的團隊。」

二○○二年,寒舍集團創辦人蔡辰洋入主喜來登,跨入飯店業;十年後,喜來登營收一路從十五億元,成長為二十七億元,在台北的飯店排名中,僅次晶華的三十億元,若加上三年前開幕的台北寒舍艾美酒店的十二億元,寒舍餐旅營收已近四十億元,超過飯店類股王晶華酒店集團的三十七億元。

蔡伯翰說,喜來登的餐飲今年首季能超越晶華,主要來自飯店餐廳外燴。除了三月接到安利中國獎勵團,連五場共一萬二千人的大型外燴外,年初也承接了不少企業的尾牙、春酒。外燴等於將喜來登餐飲優勢延伸,而現在更要跨出館外。

「館外餐廳完全是另一個戰場!」旗下有八家館外餐廳的晶華酒店副總經理張筠說,館外餐廳不像飯店內的餐廳,有大招牌吸客,館內資源豐富,但走入街頭或商場,面對的是最直接的競爭,「一定是飯店的基本功要先練好,才有可能走得出去。」

在張筠眼中,喜來登雖是最強勁的對手,但她也不吝給對手掌聲,因為喜來登(Sheraton)和威斯汀(Westin)同屬於喜達屋酒店與度假村國際集團(Starwood Hotels and Resorts),在國際上前者的等級略遜於後者,「但寒舍卻能在國內把Sheraton經營得像Westin一樣好,確實難得。」

賣骨董起家的寒舍集團,唯一與飯店業相關的人,正是蔡辰洋二兒子,留美時期念餐旅管理的蔡伯翰。

蔡伯翰在員工眼中個性平易近人,他笑稱,「申請大學時,看到hospitality management(餐旅管理),我還想說為什麼是醫院?後來才知道是餐飲,感覺滿好玩,我也很好奇,所以填了就念。」他一頭栽進飯店業,一開始卻是誤打誤撞。「書本只是給基本知識和概念,念本科也只是我大概知道在做什麼,但這是人最多的產業,最難的就是人的管理。」蔡伯翰說,「我父親說,當時是『穿西裝、改西裝』。」寒舍集團投入飯店業,初期雖然辛苦,喜來登之所以能夠一直往上走,就是靠經驗的累積。

講究吃的細節》每道新菜,蔡辰洋親自嘗

餐飲,就是寒舍經營飯店,闖出名號的招牌。以本身就對吃非常講究的蔡辰洋為例,飯店出的每一道菜都要經過他的嘴。蔡伯翰舉例,以前師傅熬湯只熬五小時,但蔡辰洋說香港人做港式高湯至少要八小時,「像這種基本的東西,他認為該做的,就是要給客人。」

「管理飯店旅館,說到底,就是『走動式管理』最有效,」雲朗觀光集團餐飲事業總經理丁原偉說。

盯得緊、執行到位,是飯店服務業成功關鍵,寒舍蔡家對細節的緊盯與執行,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們意外拿到的勞斯萊斯代理權。蔡伯翰透露,原本談勞斯萊斯台灣代理權的並不是寒舍,當時勞斯萊斯大中華區總部代表與對方約在喜來登談代理事宜,一直都住在喜來登。後來對方因故不申請,轉而詢問寒舍蔡家是否有意願承接。

喜來登給勞斯萊斯大中華區人員的服務印象,是第一個加分。蔡伯翰說,勞斯萊斯是頂級奢華的代名詞,拿到代理權,等於幫寒舍品牌加分。

勞斯萊斯開出的代理權要求,細到連展示中心裝潢用石頭、牌子……等都有一定的規格,寒舍蔡家一一照辦,「合作兩年來,也讓原廠驚訝,稱讚飯店業者做得比汽車業好。」蔡伯翰說,這就是服務業的精神。

經營飯店最重要的是人才,過去用「人盯人」方式,讓寒舍在飯店業交出一張成績單。隨著規模越大,寒舍蔡家的飯店版圖大計展開布局,如,二○一○年開幕的寒舍艾美酒店,不像國內一般國際加盟品牌的飯店,多用總部派來的外國人當總經理,蔡辰洋指派在喜來登擔任餐飲副總戴文龍接任艾美總經理。為此,還送他去喜達屋集團總部培訓一年多,並到新加坡、日本、上海等地實習,為的,就是培養自己的人馬。

挑戰業界龍頭》再開新飯店,拚明年上市

現在即將開幕的館外餐廳,也是為了留住、鍛鍊人才,蔡伯翰說,經過十年,很多主管也養成了獨當一面的能力,但飯店就這麼大,新餐廳等於是新舞台,給員工更多升遷管道與發揮的空間。

寒舍集團更在緊鄰寒舍艾美酒店一條馬路之隔、信義區精華地段上,將在年底前開出第三家飯店,甚至不再依靠國際品牌,以過去十年累積的經驗,自創新品牌「寒舍艾麗」,掌管這三大飯店經營的寒舍餐旅公司,更準備股票上市,預計明年第二季公開發行,寒舍蔡家將靠飯店業再起,等於向龍頭晶華酒店正式下戰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55

專攻吹風機市場 它扳倒松下稱王

2014-10-06  TCW
 
 

 

在東京五反田的無數間辦公大樓中,你很容易錯過一棟寬僅兩公尺、五層樓高的黑色建築。這裡卻藏著打敗日本最大家電製造商松下(Panasonic)的神秘企業。

根據日本市調機構GfK調查,二○一三年,同時在攪拌器、鬈髮吹風機、直髮器等產品的市占率(以台數計)奪冠的廠商,並不是松下、飛利浦、日立等一線大廠,而是Tescom。且該公司在這些商品已蟬聯日本龍頭分別長達四年至九年。

Tescom不打廣告,市占率卻能超越大廠,是日本少數專做兩類商品的家電商。今年四月,該公司首度進軍台灣市場。

以年營收來說,Tescom不到松下的七百分之一,員工數也僅有其千分之一,為何一個小廠有單挑大鯨魚的能耐?Tescom也曾是「大吃小」的犧牲者。一九七四年,該公司發明世界第一台鬈髮吹風機及負離子吹風機。卻總在推出半年後,松下等大廠就推出類似商品,並挾強大品牌知名度,迅速消弭Tescom的技術領先優勢。

「不斷被(大廠)逼到牆角,是我們很長一段時間的寫照,」Tescom第二代社長楠野壽也說,「每天都在想,我們的商品,如何才能做到對方學不來?」

徹底傾聽顧客需求一支吹風機一季有17種選擇

一九六五年,楠野壽也的父親創立Tescom,為奇異(GE)等歐美大廠代工吹風機。一九七○年代石油危機,歐美客戶抽單、縮減產品線,讓該公司轉戰髮廊用的業務型吹風機市場,走上自創品牌之路。也因較早進業務用市場,至今在日本仍有高達七成的市占率。

不過,該公司在大眾消費市場,過去卻總是受制於大廠,難有突破。直到二○○九年,楠野壽也終於找到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方法:「比它們快、比它們細、做它們不想做的事!」

Tescom商品總括本部長橋谷田利幸舉例,大廠做的是有規模效益的事,若該市場賣不到一百萬台,便沒有開發必要,如吹風機就主攻家庭、女性兩大市場,產品也採「最大公約數」,以讓最多人埋單為目標。

「但能賣七、八十萬台對我們來說就很多了。」橋谷田說,即使都是女性,從高中生到主婦,需要的產品功能就不同,因此,Tescom「同中求異」:在兩大客群中,依照不同年齡層,再開發出上百種小市場,透過附加設計與功能,迎合不同女性的需求。

電器代理商、群光電子數位商品業務處長許瑞文認為,各品牌都會傾聽顧客的聲音,但Tescom做得最徹底。他舉例,該公司發現年輕女性到大城市求學或求職,受限經濟能力、必須與人合租,深夜吹頭髮常會吵到室友,因此最先開發出靜音吹風機,「如果看得不夠細,不會發現這樣的需求。」

也因此,光一季的吹風機新品,Tescom就依滋潤、降低靜電等不同功能,推出十七種選擇,是對手的三倍。

商品顏色也是武器。橋谷田說,大家都知道女生喜歡粉紅色,為避免競業模仿,該公司捨棄業界通用的Pantone色票,花超過兩個月時間調色,測試珍珠粉比例、噴油方法後,才創造出Tescom的獨家用色,增加品牌辨識度。

在攪拌器、果汁機市場,該公司更連一公釐的細節都有注意。商品開發部副部長秋田裕說,為讓顧客無縫隙清洗到果汁機每個角落,接縫距離依女性家庭主婦一根手指寬度為標準,以公釐為單位反覆微調。

同時,日本廚房空間狹窄,果汁機壺身特別設計,可讓收納時的機身高度減半;機身底盤也設計細小的「水道」與出口,讓壺身滴下的水能自動流出。「這些大廠不會注意到的細節,就是差異化、也是競爭力,」橋谷田說。

建立龐大情報系統23萬間髮廊回報第一線情資

別的廠商一年推出兩季新品,Tescom是每四個月一次、一年推三次。而該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回應市場需求,背後則是靠全日本二十三萬間髮廊組成的情報系統。楠野分析,髮型師在第一線面對顧客,能回饋當下的髮型趨勢、顧客需求,如「不會越吹越乾」的負離子、膠原蛋白吹風機,都是在其建議下開發的產品。

此外,該公司還保留松本市工廠、生產全球唯一的「日本製」吹風機:業務用機型Nobby。雖然和在中國製造相比,成本高出二.五倍,但楠野認為,吹風機是髮型師的生財工具,壞了很麻煩,因此他堅持Nobby必須在國內生產,如此才能做到一週內修理送回,將時間壓縮到競品的一半以上。透過這樣來鞏固髮型師社群,維持了業務用市場的高市占率。

使用Nobby長達十六年、髮廊Swan+店長安部涉也觀察,Tescom將Nobby免費提供給七成髮型專科學校做教材,做為「第一支吹風機」,學生習慣後,出社會就很難再改變,因此能創造超過十年的黏著度。

《三國演義》裡司馬懿能獨攬魏國軍政大權,就是因其能屈能伸,宛如泥鰍在水和泥都能存活,被稱為「泥鰍戰術」。以古鑑今,Tescom在大廠認定「無法生存」的小市場中,反而能找出商機的彈性,或許也正是Tescom致勝的關鍵。

【延伸閱讀】Tescom逆襲4手法

1.開發百種小市場:找出主流市場的空隙,開發出上百個次要小市場

2.產品追求差異化:從產品外觀顏色、收納方法、接縫設計等細節下功夫

3.堅持日本製造:即使成本較高,產品仍堅持「日本製造」,以縮短送修時間,鞏固業務用市場

4.搶當「第一支」吹風機:從學校下手,搶占學生的「第一支」吹風機,將其收納為終生顧客

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41

扳倒 “影子環評師”


2014-12-07  NCW
 
 

 

“影子環評師”頑疾持續多年。一家重慶NGO揭開了蓋子,環保部開始整肅◎ 財新記者 崔箏 文cuizheng.blog.caixin.com 環境評價(下稱環評)程序是一道環境閘門,但許多時候卻是由“影子環評師”在把關:假環評師以真環評師的名義為項目寫有法律意義的環評報告。被掛名的真環評師,多數另有其職,且多為環境部門公職,並未真正從事環評。此類現象在環評業界口口相傳已久,終於到了被揭開的時候。

9月16日,環保部下發《關於31家環評機構“掛靠”環評工程師問題處理意見的通報》 。因為存在共計62名“影子環評師” ,這31家環評公司最終有3家被取消建設項目環評資質,1家被降級,7家被縮減環評範圍,20家被勒令停業整改。

這是中國官方首次大規模開始清除環評界“影子環評師” 。業內認為,這只是開始。

財新記者近日獲知,上述官方進行的清除“影子環評師”行動,事實上緣于中國一家地方環保組織——重慶兩江志願服務發展中心(下稱兩江中心)的實名舉報。

兩江中心主任向春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說,在環保部通報的62名“影子環評師”中,有43名(占比69.3%)系兩江中心舉報;涉及的31家環評公司中,有20家在兩江中心名單之中。向春亦向財新記者提供了當初的舉報名單。向春的說法在官方文件中亦能找到部分證據。2014年3月,在湖北省環保廳一份與“影子環評師”有關的公文中,明確出現了“環保部接某環保組織的實名舉報”字樣。

財新記者還獲悉,兩江中心投向環保部的舉報材料中,實際載有129名“影子環評師” 。向春相信,環保部對“影子環評師”現象應有後續動作,其餘80 余名“影子環評師”應會被認真清查。

與此同時向春透露,由於工作量巨大,他投舉報材料之前僅查證了江蘇等兩三個省份,結果就發現有100多名“影子環評師”的存在,可以設想,全國範圍內的“影子環評師”數量會大得多。

揭出中國存在大量“影子環評師”的事實,固然讓業界痛心,但環保組織作前期工作,環保部隨後大力查辦,這一良好的官民合作行動本身無疑有正面的社會效應。

讓人好奇的是,如此影響重大的舉報,民間NGO 兩江中心是如何獲得材“料的?兩江中心又是如何“扳倒”這20 家環評公司的?

舉報129名 “影子環評師”7月31日,環保部正式向外通報了首批“影子環評師”名單。彼時發佈《關於對62名環評工程師“掛靠”環評機構問題處理的通報》文件,正式揭開了上述中國環評行業頑疾的一角。

環保部文件公佈當天,離北京1000 多公里以外的山城重慶,一座普通居民樓套間里的一群年輕人歡騰起來。這裡就是環保NGO兩江中心的辦公室。

2014年1月,兩江中心將一封掛號信寄往北京,裡面裝著一份16頁的“關於環評機構、環評工程師違法違規的舉報函” 。

在兩江中心的舉報材料中,列舉了江蘇無錫、海門和海安等地的一批環評 機構,登記的環評工程師本來就少于其相應的評價資質中要求的數量,這些登記的環評工程師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有其他的工作單位,只是將資格證“掛靠”在這些機構。

兩江中心還進一步指出,僅僅在他們的小範圍調查中,就發現了53家環評 機構登記的環評工程師共計129人,另有本職工作,且就職于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如環保局、環保監測站、環境評估中心、甚至環境執法隊伍。

環保部發佈通報文件之時,離兩江中心向環保部發去“舉報信”已有半年,但通過仔細比對了通報中涉及的人名和機構,向春確認,這一次,自己和同事們真的扳倒了一批違規的環評公司。

財新記者查看了向春提供的舉報信內容,發現舉報內容確實較為翔實、詳

細——

例如,現任邯鄲市環保技術評估中心某副主任,在2009年3月6日環保部發佈的擬批准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申請單位名單公示中,登記為江蘇嘉溢安全環境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資質申請環評工程師,還同時為河北省省級環評 和環保驗收補充專家庫專家。

現任湖北省大冶市環保局汙控科某科長,在2010年7月12日環保部發佈的擬批准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申請單位名單公示中,為義烏市華宇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資質申請環評工程師,而在2011年, 此人又換了家“掛靠”單位,登記為湖北永業行評估咨詢有限公司。

審批環評的環保行政單位和操作環評的環評機構,本應嚴格分開。但在環評市場的混亂之下,許多政府環保部門的公職人員“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

兩江中心在舉報信中表示, 這種環評機構利用政府環保部門公職人員為本機構環評工程師的行為甚至違反了《公務員法》的規定,公務員不得有“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的行為” 。

無意間的“收穫”

在寄出舉報信之前,向春準備了足有兩年多的時間。

2010年初成立兩江中心時,學環境相關專業出身的向春就把這個尚在起步期的民間組織定位為“致力于工業汙染防治的專業型環保組織” 。

發展早期,兩江中心的工作人員以調查工廠排汙為主,向地方環保部門舉報工廠超標排汙,舉報非法排汙口的位置等,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2011年初, 兩江中心開始關注環評。

“如果在項目建設之前把好環保關,那麼後續的社會成本會少很多。 ”向春對財新記者表示,在從事數年的汙染調查之後,自己開始轉而關注汙染項目建設的前端,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

像所有關心環境的民間團體一樣,兩江中心首先關注的是公衆的知情權,從搜集公開的環評報告入手,工作人員開始整理公開的環評項目信息,研究這些環評報告的流程是否合規,有沒有按時進行公示,公示的渠道等等。

隨著數據越來越多地積累,整合這些碎片式的信息成為一個難題。這時,成立更早、名氣更大的環保組織“公衆環境中心”的成功給了向春不少啓示。

2012年,公衆環境中心的主任馬軍接受了有“環境諾貝爾獎”之稱的戈德曼獎。馬軍最為人稱道的工作,是通過信息檢索搜集散落于官方網站各個角落的企業違規信息、汙染記錄,匯集到數據庫,並用地圖表達出來。

受馬軍的啟發,向春也想做出一個“環評地圖” ,展示全國各地的建設項目背後的環評過程,並將具體操作這些建設項目環評的機構和環評工程師等,也納入數據庫。

2013年7月, “環評公衆參與網”上線,但關注度不如預期。然而,在製作數據庫過程中,該團隊另有發現。

團隊在環境影響評價數據檢索時發現,部分環評機構不符合持證條件,環評機構工程師“掛靠”現象嚴重,部分環評機構中登記的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環評工程師,有來自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如環保局)和環境保護事業單位(如監測站、評估中心、環境執法隊伍)的公職人員。

上述違規行為,赫然存在於互聯網上,只需要進行搜集和比對就能發現。

“影子環評師”亂象

大到三峽水壩、南水北調這樣的大工程,小到一個居民小區的建設,在繁複的審批流程中,通過環評程序是項目工程順利上馬、開工的必要條件。

2003年開始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在中國境內和管轄範圍內的海域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都應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短短十幾年,中國的環評行業從無到有,發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但由於種種原因,評價過程違規操作、評價文件質量低劣,環評工作人員水準普遍不高等等,原本應為環境保護的第一道防線的環境影響評價正在失去其應有的功用。

這其中,環評工程師的“掛靠”幾乎成為環評業界頑疾。

環評工程師,是通過了環評師職業資格考試的持證人員。根據規定,環評 機構要取得資質開展環評工作,需要具備一定數量的環評工程師。招不到專職 的環評師,許多環評公司就想出了“掛靠”的點子,在資質審定、送審環評報告時,找一個具有資質卻沒有在具體從事環評工作的工程師充當門面,而背後的工作,都是沒有環評師資質的工作人員完成的。

一般工作人員從事環評具體工作並不違規,但有資質的環評工程師的參與和把關,是保證環評報告質量的關鍵,其簽字代表了專業人員對於建設項目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的權威鑒定。然而在現實中,部分環評師的工作,僅僅是把自己的資格證“租借”給環評公司取得資質而已。

“大家都知道遊戲規則,知法犯法、缺乏監管是這個行業的普遍現象。 ” 兩江中心工作人員宋亞光告訴財新記者。

從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的宋亞光,曾在環評行業工作了四年,編制的環評報 告之多自己也沒有統計過,但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報告上署過名。掛靠在他們公司的持證工程師,平時並不露面,只是他們的證書複印件和簽名會出現在每一本環評報告書中。

按照要求,每個環評機構的持證工程師的細節、每個建設項目的環評報告書以及編寫報告的人員都應公示,因此,只需稍加搜索,違規環評機構和工程師的具體信息和違規證據都能夠在互聯網的某個角落找到。

因此,兩江中心舉報信中的每一條,都來自于公開信息。

“約見”環保部

“你們是怎麼查到這些信息的?” 環保部第一份通報發佈前的一個月,在北京,環保部的一個辦公室里,環保部環評司一位副司長見到向春之後,第一個問題 就是這一句。

兩江中心與環保部的聯繫建立于2013年7月第一次向環保部發出舉報信,當時他們陸續舉報了幾個環評公司違規 開展環評的情況。幾次舉報沒有回音之後,兩江中心又申請了信息公開,要求環保部公開“對此前舉報的受理情況”的信息。

與此同時,向春頻繁地撥打環保部網站上公開的環評司工作電話,直到對方拿起聽筒。

用這樣的笨辦法,他們終於在中國最高的環境保護機關獲得了回音。

在發出涉及數十個環評機構、100 余名環評師的舉報信的同時,向春每隔一兩個星期就要打電話去環評司詢問情況進展。

3月的一天,密切注視全國各地環保部門網絡動向的一位同事發來湖北省一個文件,這份文件讓向春感到非常振奮,環保部工作人員口中的“很重視” ,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這份由湖北省環保廳發出的鄂環辦 【2014】72號紅頭文件是關於調查核實該省環境評價工程師有關情況的函,其中寫道“近期,環保部接某環保組織的實名舉報,反映我省有部分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下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註冊在環評機構……”並要求各市級環保局調查核實後上報。

“接某環保組織的實名舉報”幾個字,讓兩江中心著實高興了一把。這意味著,他們的工作成果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全國的環保系統。

在一次和環保部的“例行”通話中,向春提出,自己想到環保部拜訪下相關負責人,電話另一頭的政府工作人員竟然表示,可以試著幫忙約一下。不久之後,向春就坐到了環保部環評司的一個小會議室里,與環保部環評司的一位處長座談。

“談了一會,副司長進來了。 ”向春說,“他非常好奇,仔細問了我們的調查方法。

我也告訴他們,信息其實全在網上。 ”在一個多小時的座談中,環保部領導告訴向春環保監管機構作為行政部門的難處,環保部要處理的環評機構資質 申請數量繁多,他們傳統的工作方法,把環評各個環節公示在網上,如果有人發來疑義,則發起調查。

向春也向他們描述了自己的工作方法,用環評工程師的名字進行簡單網絡搜索,經常會發現另一個地方某個環保部門工作人員有個“重名”的,再進一步比對個人信息,很容易就能確認。

告別之前,上述處長說,環保部正在對舉報進行調查,很快會有調查結果出來。

當前述兩個通報在環保部網站上發佈時,向春詳細地比對了舉報函所附清單與環保部公佈的62名“掛靠”環評工程師清單,其中約40人的信息重合。

在最終的文件中,環保部也並未提及此次調查與任何“環保組織”相關。

向春已經在計劃了下一步的舉報。

在兩江中心的“環評地圖”中,還有更多的地方隱藏著更多的掛靠環評師和違規的環評機構。

“我們只能一步步來。 ”向春說,他期待環保部進一步徹查環評亂象,而不是局限于目前的幾個省。 “我們會一個省一個省,繼續舉報下去。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42

政壇小清新們 扳倒一票老里長

2014-12-15  TCW

 

沒有經費、沒有人脈、沒有政治背景,就不可能在選舉中脫穎而出嗎?

這次選舉,雖然在「民心思變」的基調下,各縣市首長出現許多令人意外的結果;但最基層的鄉鎮長與村里長選舉中,投入參選的年輕人,失敗,還是比成功的多。

以台北市為例,十四位二十九歲以下的村里長候選人全數落馬;而民進黨與台聯黨分別在全國推動的青年里長參選計畫,總共也僅有十多人當選,當選比率約兩成。

不過,總計全國三十五歲以下的當選人至少超過三十位,雖占全國鄉鎮村里長的比率不到○.五%,但就人數而言,已是歷年最多。

在這之中,有不少年輕人沒有從政經驗、不投靠派系,卻能打敗挾政黨與行政資源的鎮長、與在位十幾年的老里長,為台灣地方自治的選戰,示範出不同可能。

陳紀衡,二十九歲,即將上任的全國最年輕鎮長。

南投縣集集,全台灣人口倒數第三少的小鎮。傳統以來選民政治傾向「偏藍」,陳紀衡卻以約四千票比二千八百票的亮麗成績,擊退現年五十七歲、國民黨籍、連任過六屆里長的嚴鴻邦。

參與過太陽花運動的陳紀衡,學運時,被數十萬人上街的場面震撼,心想:「年輕人團結其實可以做很多事。」加上一直想回家照顧臥病多年的母親,於是決定回鄉參選。

未曾參加過選舉、由新政黨「樹黨」推薦,在地方上沒有人脈的陳紀衡,為什麼能脫穎而出? 他所扳倒的,是負面的選舉文化。

他擊敗流言式攻訐一人走路拜票,MV講政見

從以音樂會的形式成立競選總部開始,他打的就是一場別於傳統的選戰。

當對手由大群的地方人士協同掃街拜票時,他經常獨自騎著摩托車、走路,挨家挨戶拜票。當對手在選舉號次抽籤時,動員遊覽車載來兩、三百人造勢,他選擇一個人前往,營造「單刀赴會」的氣勢。

「我其實也可以找到十幾個人陪我去,但那不如我自己一個人去。」話不多的陳紀衡,心裡的算盤,卻撥得很縝密。

他在街頭自彈自唱拍MV宣揚理念、在集集車站前舉辦「free hug(擁抱送暖)」活動幫公益團體募款。選前的公辦政見發表會上,更準備好統計數字、拿出過去政府單位調查的報告,講述自己可以怎樣讓集集變得更好。

但反觀現任鎮長嚴鴻邦,在這次選舉中對陳紀衡的攻訐,似乎不能為選民接受。

民進黨南投縣議員陳昭煜觀察,從選舉開始,地方上便不斷流傳嚴鴻邦針對陳紀衡年輕、沒有從政經驗等個人特質的批評,並宣稱會大敗陳紀衡,讓對方無法領回保證金,「一隻嘴把人講得沒一塊好(編按:台語,指將人批評得一文不值)」。

而在臉書上的集集人社群中,更有民眾上傳影片,記錄在婚宴場合,陳紀衡主動上前向嚴鴻邦握手致意,嚴鴻邦卻撥開陳紀衡的手,別開臉,不肯正視對方。

消息很快的傳開,純樸的小鎮,民心慢慢往「少年家」靠攏。一位國民黨南投縣議員忍不住感嘆說:「國民黨選舉的方式,有些選民可能已經不能接受了。」

「婚宴那次是被設計的!」對此,嚴鴻邦接受本刊求證時表示,選舉中,許多關於自己「高傲、輕敵」的耳語都是不實流言,強調自己也曾在別的場合跟陳紀衡握手;他也給予新鎮長祝福,期待新人新氣象。

比起一般鄉鎮長候選人,動輒花上兩、三百萬。這次參選,陳紀衡只花了約七十萬元,其中近四十萬元是自己的存款,另有約二十萬元的政治獻金,與樹黨補助的十萬元經費。他說,近期將仿效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將選舉支出完全公開,供大眾檢視。

她看到地方萬年不變用社區營造願景打動里民

與南投比鄰的台中,火車站前歷史最悠久的聚落之一——綠川里,也在這次選舉中變天。

新當選的里長薛雅文,三十三歲,選前才加入民進黨。沒有從政經驗的她,卻在這次以五票之差,險勝已在位十多年的老里長、國民黨的楊文宏。

她勝選的關鍵,在於以建築與都市規畫專業,駁倒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

綠川里,曾經是台中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十幾年來,卻因商圈移轉而沒落。走在街道上,四處都是拉下的鐵門、停業多年的店家。綠川里居民想回到輝煌熱鬧的狀態已經很多年,現實,卻依舊殘酷。

直到近兩、三年,開始有了變化。

長年居住台中的作家劉克襄觀察,這幾年,台中有名的日出乳酪蛋糕,改造綠川里內舊建築宮原眼科及第四信用合作社,帶來人潮。同時也有年輕人開始在中區蹲點,嘗試改造社區,「這邊有太多的年輕人,在這一、兩年想帶來改變。」

中區的氛圍,已慢慢轉變。剛好此時,建築系畢業,曾參與台北寶藏巖藝術村整建工程,並擔任過汐止夢想社區的駐村藝術家,有著社區營造經驗的薛雅文出現了。

競選期間,她每天挨家挨戶拜訪,市場裡一個一個攤位走動,跟居民說自己的想法,談論對中區的願景。

「這邊的人其實都很想改變,有店家看到我自己設計的名片,會問我能不能也幫他們的店改造一下。」薛雅文回憶。

不用大聲公掃街,也不像一般候選人印面紙、送贈品。整場選舉,她只辦了一場音樂會,競選經費支出共三萬元。

薛雅文的專業,正切合綠川里里民重返往日榮景的心願,在改變的條件萬事俱備下,她這股東風,便吹進了綠川里里民的心。

他走林佳龍模式蹲點堅持不買票,宅男扳倒黑金

年輕人推翻地方勢力的故事,同樣在新竹上演。

林子丞,新當選的新竹縣竹東鎮榮華里里長,三十一歲,放棄在科技公司訊映光電當法務的百萬年薪,這是他第二次參選里長。

四年前,自承是「宅男」、不擅與人交際的他,觀察到公司附近的里,不但將荒煙蔓草的空地變成停車場,還蓋起里民活動中心,心想:「原來里長願意做事,地方是可以改變的。」

他主修法律,長期不滿台灣政治被少數人掌控,認為參選權也應該被普及。

一次,林子丞回家和父母抱怨,自己家所在的里多年來沒有改變,連家門口水溝蓋空著好幾個月都沒補起來,媽媽一句:「年輕人抱怨那麼多,不然你來做嘛!」本想堵住他的嘴,沒想到卻讓他決定挽起袖子,參選里長。

當時雖然落選,但四年來,他持續在里內發揮資訊專長擔任義工,平時也勤於參加學校與社福團體的志工,幾乎每週都參加服務,樹立起熱心公益的形象。

但他這次能以二千五百票、過半得票率扳倒其他三位候選人的關鍵,在於他堅決與黑金說不。

他回憶,參選之初,地方人士都跟他說:「你不買票怎麼可能選得上?」

也曾經有地方派系找上他,開出競選經費全免、但一切得聽從派系安排的條件,拉攏他加入,經過一番掙扎後,他心想,參選的初衷,是想讓年輕世代在政治上能有主導權,因此斷然拒絕。

整場選舉下來,他只花了不到十萬元。一名新竹縣議員透露,在過去,新竹縣越是鄉下的地方,買票風氣越嚴重,「有些人選一次里長可能就要花一、兩百萬。」

選舉結果證明,他花四年時間走遍里內大小巷道,針對每一個鄰提出具體改善軟硬體的政見,比撒錢更能夠拉近里民的心。

當選只是開始,這些平均年齡三十歲上下的新世代鎮長、里長,未來仍得面對派系鬥爭、資源分配、政黨惡鬥這些政治界的老問題。但至少已為台灣最基層的地方自治,種下改變的契機。

【延伸閱讀】請叫我里長伯!—今年九合一選舉鎮、里長當選素人

●陳紀衡出生:1985年當選村里:南投縣集集鎮黨籍:樹黨學歷: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競選經費:約70萬競選心法:拒打負面選戰

●楊偉浚出生:1990年當選村里:台中市中正里黨籍:無

●楊弼勝出生:1989年當選村里:高雄市誠德里黨籍:無

●林子丞出生:1983年當選村里:新竹縣榮華里黨籍:無學歷:玄奘大學法律研究所競選經費:約10萬競選心法:熱心服務拒賄選

●詹晉鑒出生:1982年當選村里:台北市萬興里黨籍:民進黨

●鄧長安出生:1981年當選村里:新北市安和里黨籍:無

●薛雅文出生:1981年當選村里:台中市綠川里黨籍:民進黨學歷:淡江大學建築系競選經費:約3萬競選心法:專業切合地方需求

●鄭允強出生:1980年當選村里:台北市金龍里黨籍:無

●江慶尚出生:1980年當選村里:桃園市東埔里黨籍:無

●林美君出生:1979年當選村里:台北市中行里黨籍:無

註:本表僅取35歲(含)以下,扣除曾任政黨職、立委或議員助理等職務,或為政治世家者。前後順序為年齡從小到大排列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902

一個溫柔大媽 扳倒屠夫總統 專訪》她,說服各國強權起訴戰犯 獲唐獎法治獎

2016-07-18  TWM

她冷靜務實、善於謀略,下棋時,將對手17步以內的反應全都納入計算, 她在國際刑事法庭成功起訴國家元首,她是第二屆唐獎法治獎得獎人阿爾布爾,法界的奇女子。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二日,星期六晚上,本該是輕鬆的周末,路易絲.阿爾布爾(Louise Arbour)端坐在辦公桌前,仔細地檢閱手中文件,輕薄的紙上,每個細節都再三斟酌,因為這不僅關乎一個國家的命運,還牽涉許多人命。

她此時的職位是聯合國審理南斯拉夫戰犯的國際刑事法庭(ICTY),與盧安達國際戰犯的國際刑事法庭(ICTR)的共同首席檢察官,難以一口氣讀完的超長職稱,有著相應的分量,她的工作是要將發生於南斯拉夫與盧安達的種族屠殺戰犯,繩之於法。

她手中的這份文件是對時任塞爾維亞總統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的起訴書,阿爾布爾接手檢察官前,國際刑事法庭成立四十年來,幾乎名存實亡,當時對這個單位的嘲笑可多了,如「kangaroo court」(非法法庭)、「法律秀場」等等。

國際刑事法庭聲譽如風中殘燭,阿爾布爾的這份起訴書,可能是翻轉人們對國際刑事法庭觀感的轉捩點。一旦她送出這份起訴書,而ICTY法官也簽名核准,米洛塞維奇就從一國總統淪為通緝要犯。

直搗歐洲火藥庫

說服安理會強權背書

阿爾布爾解釋,「將總統定罪需要相當謀略,畢竟《國際法》沒有警察行使調查權,還能逮捕罪犯,所以必須很有策略利用國際政治資源,才能落實法庭權力。」有個笑話是這樣,「如果殺一個人,你的命是國家的,但如果能殺一千萬人,國家就是你的。」阿爾布爾話說得清淡,事實上,當時的情況是,她要緝捕的戰犯們不是手握重權的政治家,就是軍火充足的將軍,有時,他們的軍火甚至比駐守當地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維和部隊還強大。

以米洛塞維奇為例,他被稱為「巴爾幹屠夫」,煽動國內民族主義,為達成「大塞爾維亞」目標,實施種族淨化,造成逾二十萬人死亡,三百萬人無家可歸。但他是在位總統,要將這樣手握重權的屠夫定罪,談何容易?

阿爾布爾當時需要的奧援,除了北約軍隊,還包括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美、俄、法、德、英等。阿爾布爾回憶,當時情勢極端緊繃,不比一般法庭,任何一步出錯,不僅僅是起訴失敗,也會打亂當地政治驚險的平衡,更會讓在塞國境內調查的下屬送命。

她在公開起訴前,先行知會上述安理會成員國領袖,她笑著說,整整四十八小時,領袖們給她的回應是,「完全的沉默。」畢竟這些強權可不想隨便打草驚蛇,擾亂巴爾幹半島這個歐洲火藥庫的和平;而阿爾布爾若少了這些強權背書,她的起訴不會有影響力。不過,各國最終願意正視米洛塞維奇的劣跡,勉強同意她的激進作法。

在召開記者會前,抗壓性超強的阿爾布爾還有心情開玩笑告訴下屬們,「別擔心,我不是要辭職。」等到發布起訴後,經過兩周緊繃對峙,她成功將米洛塞維奇緝拿到案。

阿爾布爾一生從事法律,在監獄人權、國際衝突預防上,皆有傑出表現,但能突破國際政治現實,成功起訴米洛塞維奇,是她一生最具指標性的成就,也使她成為第二屆唐獎法治獎得主。

恐怕沒人想到這位留著蓬鬆捲捲頭,筆挺衣領常常蓋住大半脖子,笑起來溫柔和藹的大媽,在處理國際事務上,膽識比任何人都猛,法學專攻的也是最冷酷的《刑法》。訪談間,她再三強調,無論什麼策略,「有效」以外,還要兼顧「合法與道德」。

深諳紙牌、棋局

計算對手17步內反應

她毫無疑問是理想主義者,但另一方面,她冷靜務實、善謀略,私底下愛好紙牌、棋局的她,曾形容自己「將未來十七步的策略都想好了」,她顯然從不被理想沖昏頭,而總是根據現實,謀定而後動,或許就是這樣「最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性格」,才能成為翻轉國際棋局的操盤手。

阿爾布爾越洋接受《今周刊》電訪,談到過去這段步步驚心的過程,她呵呵地笑,「是啊,這件案子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都是我這輩子經手的案子中,最複雜、最困難的一件,真的很像電影情節。」當記者忍不住追問她,當時的心裡感受是什麼?害怕嗎?她立即失笑,「不、不、不,我沒有害怕生理威脅,但我的確非常擔心犯錯,因為這件事影響深遠,坦白說,沒有人知道怎麼做,所以我只能非常小心。」在此之前,她大半職涯都在當教授與法官,理論難不倒她,實際辦案經驗卻不算多,但憑著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膽識,她也無畏接受挑戰。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同時擔任盧安達與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檢察官,兩地狀況完全不同,處理方針也得因地而異。

不貼通緝公告

突襲、設局 無預警捉嫌犯在塞爾維亞,她最大的難題是,「你知道這些戰犯在哪裡,但他們都被政府保護得好好的。」阿爾布爾前任檢察官,曾大張旗鼓將這些通緝犯的照片貼在大街小巷,希望能對戰犯產生心理嚇阻,藉此改變「北約軍方不想動,當地政府不會碰」的局面;這在國內法庭很理所當然,但在實踐國際刑事法庭卻是「異想天開」。

阿爾布爾上任,一反前任作法,拿下所有通緝犯貼文,一切靜悄悄進行,罪證確鑿後,人力、資源都極少的情況下,只求衝突最小化,避開正面對決,不是直接突襲捉拿,就是設局請君入甕!

「盧安達的挑戰完全不同,戰犯散布在非洲各地,必須想辦法把他們找出來。」但非洲當地貪汙嚴重,她最常面臨的問題是,「鉛筆用完了」,甚至連影印機、電腦也沒有,犯罪事實無法歸檔,更遑論蒐集證據。物資匱乏以外,甚至面臨當地政府即是戰犯,國際刑事法庭雇員遭滲透,政府掌握阿爾布爾的一舉一動,暗殺事件頻傳,調查寸步難行,她只能設法突圍。

「這份工作說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冒險,也不為過。」回憶這段過去,再理性的人也忍不住發出喟嘆。其實,她並不是從小就習於冒險。阿爾布爾在講法語的魁北克長大,父親是旅館商人,經營兩家旅館,她時常兩處輪居,但父母感情不好,童年根據她自己形容,「失常又慘澹。」從小就讀保守的修道院學校,後來選擇法學院「我根本沒多想,單純是實際就業考量,當時法律看起來是個好選擇。好在我與法律一拍即合,從一開始就表現得很好。」阿爾布爾語氣不無得意地說,她人生膽識即是在每一處的轉折中,只管戮力向前,而不考量太多退路,逐漸累積而成。

除了擅長大頭大腦的法律理論,她也有幽默親切的一面,阿爾布爾聊起自己轉任法官的過程,其時選任法官制度不若現在透明,她是直接由司法部官員挖角,她一口答應,便從法學院教授跳轉法官。

面對職涯劇變,她笑說,「我當時可不知道怎麼當法官呢,還好我看了很多電視,知道應該坐哪裡。」第一次開庭時,她雖然正確坐到法官的位置,卻不曉得罪犯站哪裡,誤將檢察官當作罪犯審問,「你知道,他剛好有一副容易被誤會的長相。」嬉笑之餘,她的本質到底是認真嚴肅的,對於下一代年輕人的徬徨,她給的建議也是一貫「兼納理想與現實」,「不管想做什麼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技之長,但光對社會有熱血是不夠的,累積實力,接受磨練,才能真正達到對社會有所貢獻。」

路易絲.阿爾布爾

(Louise Arbour)

出 生:1947年

現 職:加拿大博歷維律師事務所

資深顧問與駐所法學家

學 歷:蒙特婁大學法律學系事 蹟:聯合國ICTY與ICTR共同首席檢察官、

加拿大最高法院大法官、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國際危機預防組織總裁兼執行長專長領域:《刑法》、《憲法》、《人權法》、《國際人道法》

撰文 /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28

扳倒Uber CEO的是網上的“吃瓜群眾”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911

優步(Uber)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拉尼克。(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7月13日《南方周末》)

或許可以這麽說,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社交媒體上的用戶們都是一群容易憤怒的人。他們憤怒的對象,可能是性騷擾醜聞,也可能是另一派別的政治表達。無論憤怒的原因是什麽,看起來各種商業品牌都在小心翼翼地聽從社交媒體上的情緒指導,規避那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最近矽谷最大的新聞,當屬Uber聯合創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宣布離職的消息。雖然導致他黯然下臺的直接原因是投資人的壓力,但在不少觀察人士看來,背後真正的壓力來源其實是社交媒體上千千萬萬對Kalanick表示不滿、對Uber進行抵制的普通用戶。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就認為,如果這事發生在另一個時代,一個沒有社交媒體的時代,那麽Kalanick應該不會丟掉CEO的寶座。

為何這麽說?有史為鑒:自從1980年代喬布斯被從蘋果公司排擠出局之後,矽谷科技公司的創始人、CEO們,飛揚跋扈如君王的並不在少數,他們都不斷地要求投資人和董事會聽從他們的意見,而最終也往往獲得了投資人和董事會的縱容。

但是,Kalanick就沒那麽幸運了。自從2017年2月19日,Uber前工程師Susan Fowler曝光公司內部的性騷擾醜聞之後,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上針對Uber的批評和抗議勢頭就一浪高過一浪。隨著更多性騷擾醜聞、Kalanick粗暴對待Uber司機等負面消息,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新聞報道中,這家公司面臨的來自大眾的壓力越來越大,直至不可承受。

這自然而然地令人聯想到不久之前在美國發生的另一樁著名事件:2017年4月,福克斯新聞臺金牌主播Bill O’Reilly因性騷擾醜聞而宣布辭職。其實此人性醜聞纏身至少有十幾個年頭了,但此前幾次都在公司內部順利擺平,眾所周知他是整個電視臺最大的搖錢樹和印鈔機。然而,這一次他卻沒能挺過去——很大原因同樣在於社交媒體上的抗議浪潮。在這些抗議的壓力下,幾家大廣告商相繼撤資,福克斯新聞臺的老板明白局勢不妙,不得不將O’Reilly開掉。

這或許可以算是發生在大洋彼岸商業界的“關註就是力量,圍觀改變美國”?不少人對“吃瓜群眾”發揮的力量感到鼓舞:看,我們推動實現了社會正義,倡導了女性權益等進步價值。

但是,美國社交媒體在商業界推動積極變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政治爭鬥,成為黨派紛爭的重要角色。

實際上,在導致Uber遭受一系列質疑和批評的事件中,不僅有性騷擾和粗暴對待司機的醜聞,也有Kalanick加入特朗普總統的商業顧問委員會的消息——在民主黨支持者占多數的矽谷,這樣的消息自然不被喜歡。社交媒體上反對特朗普的用戶,也因此憤怒譴責Kalanick本人及Uber公司。

另一個新近發生的例子是:6月11日,達美航空和美國銀行迫於來自大眾的壓力,宣布撤回對紐約公共劇院制作上演的莎士比亞悲劇《凱撒大帝》的資助。在這出劇中,凱撒大帝的形象帶有鮮明的影射特朗普的成分——金發,西裝上別有美國國旗。而他被刺殺的場面,則被認為是在影射特朗普被刺殺。很自然地,這部劇令特朗普支持者非常不滿,他們在社交媒體上表達的憤慨,讓兩家贊助商選擇了規避爭議、明哲保身。

其實,早在2012年,紐約另一家劇院也排演了《凱撒大帝》,其中的大帝長得很像奧巴馬。當時達美航空也資助了,而且沒人說什麽。對比五年前和五年後的場景,戲劇本身並沒有太多不同,改變了的是美國的政治生態和社交媒體上的大眾情緒。

所以,或許可以這麽說,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社交媒體上的用戶們都是一群容易憤怒的人。他們憤怒的對象,可能是性騷擾醜聞,也可能是另一派別的政治表達。無論憤怒的原因是什麽,看起來各種商業品牌都在小心翼翼地聽從社交媒體上的情緒指導,規避那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這就是今天商業公司需要面對的現實。一方面,社交媒體上的監督可以令公司朝積極的方向進步和進化;另一方面,商業公司也不得不更加小心翼翼,照顧社交媒體用戶脆弱敏感的神經,不可避免地迎合民粹主義的傾向。同時,這一現實也使得操縱社交媒體情緒可能成為一種重要的商業競爭手段。

(作者為傳播學博士候選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5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