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解釋系:職場新人類
1 :
GS(14)@2012-11-11 10:51:48http://finance.sina.com.cn/business/20121031/120913536854.shtml
文/新浪財經特約撰稿人 德魯申[微博]
中國職場中高級職位的主流應是60後+70後。職場新人要面對的就是這幫老傢伙們。職場新人早點兒知道上司的要求和期望總是好事,如果你不是天縱奇才或家學淵源,新進職場的一大幫人起點其實差不多,當個有心人,嚴格要求自己,慢慢地就會出人頭地。
現如今中國的人口分代,大約只有按年代劃分一種方法,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等。今年是2012年,1990年出生的人已經22歲了,正是大學畢業步入社會的時候;1950年出生的人已經62歲了,多數人應均已退休或即將退休。這兩撥人之間相差40歲,正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工作時間,所以我們大概可以把四十年的跨度看作一個標尺,用于衡量一個人職業發展的標尺,並可在不同的人之間進行對比。
中國職場中高級職位的主流應是60後+70後。職場新人要面對的就是這幫老傢伙們。
為寫這篇文章,灑家在微博上做了個簡單的調查,試圖觀察一下60後、70後的老闆們和80後、90後的下屬們如何看待彼此,並找出相互最為認可和最為反感的特徵。樣本有限,但確實有所發現(也許還算有點兒代表性),如下表。
老闆看下屬 下屬看老闆
最認可 聰明、勤奮、有活力、敢想敢說敢做、敬業、有責任心、肯吃苦、能學習、有創意。 聰明、見多識廣、經驗豐富、願意傳幫帶、守信用、有擔當、公正平等。
最反感 不遵守公司紀律和職場規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懶、沒長性、浮躁。 專橫、說話不算話、外行領導內行、不放權、不信任、總讓員工加班還不給加班費。
從公司招人的角度來說,老闆最反感員工的那些特性,在簡歷裡和面試中很難完全看出來,人的底色只能是在工作實踐中逐步暴露。反之也一樣,求職者選公司時,直接上司的那些負面特性也沒法直接看出來,只能在工作中體會。兩邊互相看明白了,覺得不能再繼續,要麼老闆炒員工,要麼員工炒老闆。
去年有個朋友所在的公司招人,招聘廣告裡有這麼一段英文,要求灑家幫著翻譯。有分教:【Sensible, notsensitive; simply complicated; predictably irrational; kindly demanding;constructively critical; certain of uncertainty; managing risks; helplesslyhopeful; persistent, yet flexible.】灑家給翻成了:「感而不敏,圓而不滑;喜怒有常,以善求人;批判適度,知不可為;擅理風險,處絕境而不餒;堅韌不拔,張持有方。」翻完之後才發現這些全都是無法量化的定性指標,而且主觀性極強,這哪兒是招員工啊,招董事長還差不多——到了這個境界,怎麼著也得六張了吧。
凡事要求別人做容易,自己是否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兒。
話雖如此,職場新人早點兒知道上司的要求和期望總是好事,如果你不是天縱奇才或家學淵源,新進職場的一大幫人起點其實差不多,當個有心人,嚴格要求自己,慢慢地就會出人頭地。有分教:Chance favoursthe prepared mind (機會垂青有備之人)。
從灑家自己管理企業的角度來說,如果新人是智商超高、技術超強的天才,就像謝爾頓-庫珀博士那樣的,情商上差一些,是可以接受的。展示個性,應當以有料、給公司有貢獻為基礎,否則純粹是找滅燈呢。
日前讀到這樣一則微博,有分教:【前幾天和央視某主任聊天,他說一週前來了幾個實習生,青春洋溢讓他有種想培養成才的衝動。前天開策劃會,他對其中一位實習生說:「麻煩你開完會給大家訂盒飯,按人頭,我請客。」該實習生認真地說:「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主任瞠目結舌。他問我:「到底怎麼了,現在的實習生都這樣嗎?」】看眾人評論,彈贊皆有。彈者說年輕人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這樣做很不禮貌;贊者說年輕人就該有自己的個性,有的甚至上升到了「反抗職場潛規則」的高度。
如你所知,微博時代,信息粉碎化,外人很難從隻言片語中拼湊並還原事件的全部真相,只能根據自己的三觀做揣測。灑家個人有個習慣,在多渠道信息相互衝突導致真相不可求的情況下,選擇相信最有趣的那個版本。
這個職場事件,沒那麼複雜,應該就是看上去的那個樣子。對此,灑家的基本態度是;實習生很清楚自己是來幹什麼的(職責範圍),超出部分堅決不遷就,顯得很職業的樣子;另一個基本態度是:年輕人初出茅廬,不知道「Walk the extra mile」給自己增加得分,怕是要遲早要吃虧。
吃虧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吃了虧不長記性,不知道改進。
職場的菜鳥,遲早成長為老炮。一茬茬、一撥撥,有人登場,有人謝幕。等新人當上了老闆,再看更年輕的下屬時,想想自己這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反省一下自己的「管理人格」(尤其是要認清其中的變態部分),別多年的媳婦兒熬成婆後變本加厲,把自己職場上的童年陰影再投射到新人身上。
許倬云老師早就說過:如果真有放之宇宙而皆準的真理,只有一句話,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下屬也好,上級也好,多換位思考,遇到棘手局面時問問自己:「換你你樂意麼?」
彼得-林奇老師也早就說過:哥一生受用不盡的準則都是在幼兒園裡學會的,最重要的其實就三條:
1.飯前便後要洗手;
2.對待朋友要真誠;
3.想從爹媽那兒掙零花錢時最好扮得更乖一點。
與諸君共勉。
對本專欄有任何意見、建議、吐槽、爆料,敬請發送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本文來自於新浪財經原創專欄集《全球新聞眼》如需轉載請務必標明文章來源和欄目鏈接,歡迎媒體洽談落地合作。意見建議請@全球新聞眼2012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