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雲端:好「氣」在後頭

1 : GS(14)@2012-10-10 00:47: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09/18036325
中華煤氣(003)常務董事陳永堅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已取得首個頁岩氣(Shale Gas)項目,日後這些新能源業務成熟,更會分拆上市。適逢上周三本版的基金經理圓桌會議,席間幾位對冲基金均對頁岩氣的影響非常上心,顯然這已成為新能源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
頁岩氣被視為21世紀以來最重要的能源創新,誇張到可以讓美國從此能源自給自足,不用再在中東搞局來確保能源供應,天下大勢權力均衡均有可能因此重組。可是這個或許比蘋果推出iPhone更重要的創新,卻是由一個名不經傳的企業家,透過20年的不懈努力,獨個兒開發出來的。說的是侯斯頓油氣商George Mitchell。
美國頁岩氣儲備驚人
Mitchell出身寒微,在大學時要靠做侍應、賣糖果文具、給同學改衫為生。二戰後他在一家藥房的樓上創辦自己的油氣生意。
頁岩氣指的是被封在岩層中的天然氣,原來的開採技術源於上世紀40年代,透過水壓、加入沙及小量化學物品,去冲裂頁岩釋放氣體。不過,這種做法成本高昂,未符經濟效益。
Mitchell斷斷續續投資了600萬美元開發新技術,屢敗屢戰,即使其他公司也偃旗息鼓,身邊每個人都說他在浪費時間及金錢,他依然堅持,終於在1998年取得突破,開發出利用輕沙去冲裂頁岩的新技術,產量登時大增。
有油公司見當地氣田產量大增,明查暗訪收料後,知道非同小可,Mitchell的能源公司於2002年被Devon Energy以35億美元收購。
這項技術跳躍有多重要?今年初奧巴馬在國情諮文中直指,以現有的消耗量計算,美國已坐擁100年的氣體供應。美國的頁岩氣儲備驚人,已知的也高達3000萬億立方呎。
頁岩氣產量大增,立竿見影的是氣價急跌,年初氣價跌穿每百萬熱能2美元,是2001年以來新低,雖然近期有所反彈,但離高位仍遠。
能源價挫 印鈔更無恐
由於天然氣同樣是一眾化工產品的原材料,故低氣價對下游的化工廠最有利,不少化工企業如道邦化工已紛紛回流,開始把部份廠房遷回美國,甚至一些工序也可能因為這股在電價及原料價的優勢,而減少外判。羅兵咸永道估計,頁岩氣革命可於2025年為美國帶來額外100萬份職位。
壓低能源價格,還有刺激消費及經濟的好處,瑞銀估計,未來五年每年美國的經濟增長將因此添加0.5個百分點。亦有分析認為,QE3不像2009年的QE1,未衍生推高能源價格的副作用,也可能得助於頁岩氣技術的進步,這使得聯儲局印鈔時更有恃無恐。
中國巨企到北美取經
據講中國可能擁有最大的頁岩氣儲備,不過中國人口較密集、水資源珍貴,地質上又可能較美國開採難度更高,但幾家石油巨企近年亦已涉足,中石化(386)的四川項目年底已有出產,中海油(883)及中石油(857)亦已到北美收購,買人買技術。
雖然現在說頁岩氣對社會的衝擊,隨時是另一次互聯網革命,可能顯得誇誇其談,而且這股影響在美國以外,可能要多年後才真正成氣候,但歷史往往是被一些個別小事故而改變軌迹,不要小看煤氣今次舉動。
丘亦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