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夫教授同我地講經濟學理念,講講吓提到亞當史密( Adam Smith),以我地唐人嘅講法,佢地兩位係老宗,追番十幾代之前,唔知會唔會係親戚呢?係唔係都冇乜相干啦,美國人姓史密夫,等於華人姓陳李張黃何,普 遍到極。史密夫教授話佢唔係亞當史密專家,但佢認為呢位現代經濟學始祖之第一本書,而死前再修訂,即係最後一本書,就係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係亞當史密最重要一本著作,大家要讀吓,內裏正有當代行為經濟學之影子。亞當史密並非 utilitarian,不講經濟學之理性行為係在有制約條件下追求效用之最大化( utility maximization subject to constraints),亞當史密講嘅理性行為係個人選擇某種行為之時,會考慮到他人之觀感( perception),人喜歡行為被人讚賞,避免行為被人怪責,假若人人如此,呢個社會一定互相禮讓,不為天下先,維穩到極。現實是否如此?大家不妨望 吓左左右右,左丁山就認為目前特區政府官員嘅行為就往往不是從爭取最大效用出發,而係從希望得人讚賞出發,不被痛駡嘅角度出發,是故中環街市不改建作為甲 級商廈,以提高本港就業量,反而係用作甚麼保育、在內興建一個游水池。記得溫家寶總理訪問英國時,就話要必讀亞當史密呢本《道德情操論》,教幹部及下海商 人多讀,香港啲高官或者讀過晒嘞。
在座有位洋記者話中國某位高層叫人讀海耶克之「自由的憲法」(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但我地冇人記得起係邊位高官,假如係中共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嘅話,會有意思㗎。老實講,左丁山書架上有呢本書,但讀極都未睇完,唔敢話自 己讀過,以前坐肥佬黎嘅私家車幾次,次次都見車內有呢本書,佢應該讀過最少一次嘅。海耶克經濟觀已有多年冇人提起,在美國不算主流理論,但在 2012年就唔同,《金融時報》(九月十三日)專欄作家 Steve Rattner指 2012年係海耶克大戰凱因斯之年,奧巴馬之就業政策就是加稅與增加公共開支,擁抱凱因斯,而共和黨人 Michele Bachmann茶黨女王話最喜歡在沙灘讀 von Mises(海耶克同路人)!明年美國大選會係一場經濟學流派大決戰,夠晒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