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希慎
http://stockalchemist.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8176.html
利氏家族的希慎集團是香港老牌的地產商,早在1920至1930年代已是銅鑼灣的大業主, 戰後更開闢利園山,先後建成波斯富街、利園山道、恩平道、新會道、新寧道上的許多 住宅樓宇。1981年9月,香港股市牛氣沖天,恆生指數第二度衝破1,700點大關,利氏家 族將位於銅鑼灣的5幢收租物業,包括希慎道1號、禮頓中心、興利中心、新寧大廈及新 寧閣等組成希慎興業有限公司,並在香港上市,集資5億元。當時,希慎與業可謂一家 純地產收租公司,擁有出租物業約123萬方呎。 希慎興業當年上市,在市場上曾引起一些猜測,因為利家向來作風保守,極少容許外人 「分享」祖業,即使在70年代初期股市瘋狂時,利家也沒有上市套現的想法。但踏入80 年代,情形卻有了轉變,除上市集資外,還多次出賣物業,如銅鑼灣恩平道一些舊樓, 就從利家轉到其他發展商名下。當時有人懷疑利氏家族在轉移風險,但執掌家族生意的 利澤銘生前一直極力否認,聲明利家仍以香港為根基所在,「每一分錢利潤都留在香 港」。或許由於這種猜測,希慎興業上市後股價表現曾長期落後於大市。不過,誰都不 否認希慎興業是一家優質地產公司。其名下擁有的收租資產,全部均為甲級寫字樓和高 級住宅,甫上市使嬴得「小置地」稱號,1984年更被列為33隻恆生指數成份股之一。 希慎興業上市後,即著力加強旗下的投資物業陣營,向大股東利氏家族購入地產物業及 重建發展地盤,計有1984年以4,600萬元購入港島淺水灣寶山閣;1986年以4,500萬元購 入銅鑼灣兩個地盤,發展成今日的友邦中心及禮頓道111號,同年又以8.5億元購入花園 台2、3號及樂源道38號柏樂苑;1987年以4.45億元購入恩平道2至38號及渣甸坊19號 等。到80年代末,希慎的銅鑼灣王國已發展至擁有270多萬方呎收租樓面面積,比上市 初期增加逾倍。 踏入90年代,希慎興業的投資策略明顯轉趨積極,除繼續擴大集團的土地儲備之外,更 展開多項物業重建計劃,包括興建嘉蘭中心、重建利舞台及利園酒店等,以便用盡土地 的地積比率,擴大和鞏固希慎在銅鑼灣的地產王國。嘉蘭中心位於銅鑼灣恩平道,是希 慎透過收購整條街舊樓地皮重建而成的,於1992年底落成,樓高31層,樓面面積62萬方 呎,是該區的高級商廈,希慎總部就設於此。 利舞台的重建計劃始於1991年3月,希慎斥資4.5億元向大股東利氏家族購入波斯富街99 號利舞台地皮。利舞台落成於1925年,整個建築沿用19世紀末法國和意大利式歌劇院的 設計,外西內中,裡面的穹窿圖頂,繪有飾以金箔的九條金龍,舞台頂層精雕著丹鳳朝 陽,下層為二龍爭珠,極盡豪華瑰麗。兩旁對聯分為:「利擅東南萬國衣冠臨勝地,舞 徵詔護滿台簫管奏鈞天。」當中擁有能旋轉360度的自動轉景舞台,是當年香港最豪華 的劇院。然而,經歷了66載燦爛風華的利舞台終於未能阻擋香港地產大潮,1991年希慎 斥資8.5億元拆卸重建利舞台,計劃建成一幢日本銀座式的戲院和購物商場。重建後的 利舞台於1995年落成,成為毗鄰時代廣場的另一高級購物娛樂中心。該物業70%股權屬 希慎興業,另外30%權益由先施公司購入。 利園酒店的重建計劃亦於1993年展開。利園酒店在70年代曾有過輝煌歷史,當時它是香 港少數由華人管理的豪華酒店,每年香港小姐選美例必在和舞台舉行,然後在利園酒店 彩虹館設宴招待佳麗和嘉賓,利舞台和利園酒店一時衣香鬢影、艷光四射,成為傳媒焦 點。然而,利園酒店亦未能阻擋歷史潮流而風流雲散。1993年,希慎展開利園酒店重建 計劃,以配股形式集資12.9億元,由大股東利氏家族行使認股證再集資16億元,以24.5 億元向利家購入利園酒店物業,該項重建計劃總投資42億元,計劃發展成金鐘太古廣場 式大型綜合物業,總樓面面積達90萬方呎。利園重建計劃於1997年完成。 1996年11月,希慎興業更斥資36.4億元向華人置業購入中區優質商廈娛樂行,投資觸角 伸向中區。1998年,希慎旗下擁有的投資物業已達478萬力呎,實際上已可與中環的置 地,尖沙咀的九倉分庭抗禮,稱雄一方。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