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六、信和集團

http://stockalchemist.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8176.html

信和地產創辦於1972年,創辦人是新加坡富商黃廷芳、黃志祥父子。黃廷芳,祖籍福建 新興,早年遠赴新加坡謀生,初期經營雜貨店,50年代開始涉足地產業,在新加坡烏節 路一帶興建了大批商店,被稱為烏節地王。70年代初,黃廷芳開始進軍香港地產,1972 年6月籌組信和地產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同年7月在香港上市。 70手代中期,香港地產受中束石油危機及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而陷入低潮,但黃廷芳父 子卻在香港作出重大投資決策,購入尖東六片土地。當時,他們出價之高,令行內人士 側目,有人甚至譏為瘋狂。不過,後來事實證明,尖東的發展潛力極佳,黃氏家族和信 和地產不僅沒有買貴了土地,而且賺取巨額利潤。當時,尖沙咀區的發展,只局限於在 以金馬倫道方圖一哩的地區內,這裡早已商戶林立,十分擁擠,明顯已不足應付發展中 的新需求。港府為使尖沙咀的經濟發展得以持續擴大,遂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尖東進 行大規模填海工程,共填得土地約17.4公頃。這些土地全部以拍賣方式售出,其中以黃 氏家族及信和所購入的最多,估計接近一半。 信和地產購入這些土地後,即推行連串龐大發展計劃,一名曾在信和工作10年的高級行 政人員事後回憶說:「我在七九年加入信和工作,當時主要負責尖東的發展,我記得當 時的尖東是一大塊填海土地,要發展它,一切從無到有,必須具有卓越的遠見和魄力。 公司參與發展釣工程多達8項,計有:尖沙咀中心、帝國中心、好時中心、永安廣場、 南洋中心及已經易名為明輝中心的尖沙咀廣場,這些龐大的發展,不但將紅磡和尖沙咀 連成一片,而且將尖東發展成一個現代購物旅遊中心,奠定了信和集團的根基。」 尖東區這一系列美輪美奐的商業大廈,是信和集團在香港的代表作和象徵。如果說置地 雄踞中環、九倉稱雄尖沙咀、希慎割據銅鑼灣的話,那麼信和則在尖東獨領風騷,「尖 東地王」可謂當之無愧。正因為這樣,信和地產後來亦易名為尖沙咀置業。 不過,信和與置地、九倉、希慎等老牌地產集團相比,在投資策略上有兩點明顯的區別 :第一,信和地產以地產發展為主、地產投資為輔,因此除保留尖沙咀中心、帝國中心 及幸福中心之外,其餘均推出發售。當時,信和推出的尖東物業甚受市場歡迎,永安廣 場更創造推出當日即告售罄的紀錄,轟動一時。第二,信和發展地產物業,往往是配合 大股東黃氏家族的私人公司進行,如尖沙咀中心,信和地產佔四成半權益,其餘五成半 權益則由黃氏家族持有。 到80年代初,信和地產已頗其規模。1981年3月,黃廷芳將信和地產部分物業,信和置 業有限公司分拆在香港上市,以作為集團地產發展的主力。該年底,信和地產市值達 33.81億元,已超過恆隆、合和、大昌等而成為香港第九大地產上市公司。 黃廷芳、黃志祥父子領導的信和集團,包括上市旗艦和控股公司尖沙咀置業,以及專責 地產發展的信和地產,可以說是香港地產界赫赫有名的「超級大好友」。即使在1983至 1984年地產低潮期間,信和仍是香港最活躍、最富進取性的地產商之一。這一時期它購 入的地皮就多達10餘幅。不過,正因為如此,信和所受的衝擊力為嚴重,從1981年6月 到1984年6月的3個財政年度裡,信和集團所遭受的損失估計超過10億元,幾乎面臨破產 的局面。 幸而,香港前途問題在1984年底塵埃落定,投資者信心逐步恢復,地產市道重新納入上 升軌道,加上大股東黃氏家族的財政支持,信和安然度過難關。就在中英談判顯露曙光 之際,信和已開始恢復大好友本色。1984年2月,信和聯同中資光大集團及其他南洋財 團以3.8億元投得港府再度推出的金鐘二段,興建成著名的財經廣場。1985年,信和再 接再厲,以3.89億元投得尖沙咀海旁中港城地皮,建成擁有一個設備現代化的中國客運 瑪頭的「城市中的城市」——中港城。這兩項投資都為信和及黃氏家族帶來可觀利潤。 1989年1月,信和聯同新鴻基地產、菱電集團,先後擊敗華人置業、長江實業、世紀城 市、新世界發展等,以33.5億元高價投得灣仔地王。其中,黃氏家族佔四成,信和佔一 成,新地佔四成半,菱電佔半成股權。該幅土地佔地778萬方呎,每方呎地價高達 43,000元,已超過中區消防局地王地價,再創香港賣地的最高紀錄。 這幅灣仔地王後來發展成著名的中環廣場。中環廣場樓高78層,樓面面積達140萬方 呎,總投資超過50億元,於1989年動工,1992年落成。中環廣場不僅是香港及全亞洲最 高的建築物,而且也躋身全球十大名廈。中環廣場頂部裝有創新的幻彩時計—─「麗光 時計」,它可說是綜合了先進的科技、變幻的色彩、燦爛的燈光、活力的動感、創新的 意念以及強勁的魄力於一體,實為香港的寫照。從港九各區都可清楚看到中環廣場的麗 光時計,它成為了國際公認的香港標誌。中環廣場可以說是黃氏家族、信和及新地引以 為傲的代表作。 1989年5月,正值中國「六四事件」期間,港府推出該財政年度的首次3幅官地拍賣,信 和及黃氏家族連奪兩幅工業用地,涉及資金2億元。1991年10月,信和聯同隆豐國際及 中國海外,以12.5億元奪得沙田住宅地王,信和所佔股權為九分之四。在激烈競投中, 信和置業主席黃志祥眼見隆豐國際代表與信和一直爭持至12.3億元時仍無退意,使出一 招「飛象過河」,彎腰向前與隔數排的隆豐代表磋商合作,引來全場嘩然,拍賣官為求 更高成交價,亦開聲阻攔,一時間成為行內人士茶餘飯後的笑談。信和集團競投土地之 勇,由此可見一斑,而黃志祥本人由此獲「飛將軍」的雅號。 1993年12月,在備受矚目的畢架山龍坪道住宅地王拍賣中,信和再次顯露「超級大好 友」本色,它聯同華懋、南豐、中國海外及新加坡置業,擊敗約10個財團的激烈競爭, 以39.4億元的高價奪標,這個價格比底價18億元高出一倍以上。地產界人士分折,該幅 土地每方呎樓面面積成本至少為8,000元,發展商要獲兩成利潤,每方呎樓價至少要 10,000元,數額之高確賞令人咋舌。難怪新地的郭氏兄弟聞訊後亦一度錯愕,後來更笑 看說要計算下自已的「身家」。這次賣地所引起的震撼,超過了會德豐系投鑽石山地王 所引起的轟動。 信和集團的積極進取作風可說始終如一,它在官地拍賣中買入的土地,不少創出歷史新 高,當時往往被人譏笑,然而事後又證明它甚具眼光。事實上,黃氏家族早在80年代初 已相當看好香港經濟前景,認為香港地理位置優越,為東西方的經貿通道,來自世界各 地的商旅絡繹不絕,並以香港為基地拓展對中國貿易,故此對物業需求很大,再加上港 府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房地產業前景光明。基於這種信念,信和在香港地產業中一直扮 演「超級大好友」角色。1996年信和置業亦躋身香港十大地產上市公司之列,成為香港 著名的地產發展商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