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發成功靠什麼?
1 :
GS(14)@2012-04-02 22:43:0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402/News/eb_ebl2_er.htm
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但也要其他幕後及演員的配合?記者想知,他怎可以不打破自己「不超支」導演這個招牌呢?高志森不禁嘆息,「現時社會對年輕一輩太保護,他們飯來張口,久而久之令表達能力及溝通能力大大減弱,可能『度橋』要一個人匿埋度,不可集體創作,導演會較之前吃力。」
高志森透露,演員要成功必須付出及提升自己,早年出道的周潤發十分勤力,他曾經早上入廠,半夜收工,收工回家開一缸水灑上鹽浸浴一小時,再入廠開工,拍到天昏地暗才可以在7至8年成為公認好戲之人。現時年輕演員沒經過艱苦過程,受歡迎是難以持續。
門前貼告示 要同事先自行想辦法
高志森辦公室門上有一張通告。同事們有問題要找高志森,敲門前必可望到告示,上面寫了四大問題:
(1)同事你的問題是什麼?
(2)這問題的成因?
(3)請提出3個解決方法!
(4)請你提出哪個方法是最好,說明之。
他說:「準備好以上問題的答案,才好敲我門。」不過,在貼這張告示初期,同事也會在敲門前想了一想,但很快就重蹈覆轍,永遠一有問題就衝入去高志森的房內,不會自己先想一個辦法,才去求助。
高志森堅持仍貼在門口,因為他相信當年輕人長大時,會明白這張通告的意義。
2 :
草帽(1253)@2012-04-02 23:09:55靠機會, 靠時勢. 呢個年代就算有10個周潤發勤力10倍都唔會有票房.
3 :
龍生(798)@2012-04-02 23:24:52我認同而家周潤發呢種款式無市場
但事實而家亦無周潤發, 所以什麼土壤出什麼人, 不可抵賴
4 :
GS(14)@2012-04-02 23:26:522樓提及
靠機會, 靠時勢. 呢個年代就算有10個周潤發勤力10倍都唔會有票房.
我都覺
5 :
鱷不群(1248)@2012-04-03 03:21:39能夠提出解決方法,那還用敲門?最好的解決方法是搵高志森
懂得想辦法,是年青一輩最需要學的
6 :
idsdown(1658)@2012-04-03 07:24:442樓提及
靠機會, 靠時勢. 呢個年代就算有10個周潤發勤力10倍都唔會有票房.
似誤會左佢篇嘢意思, 周潤發只不過係個成功例子, 而且要7至8年. 有幾多個用周潤發的例子而失敗的我地又知?
估佢意思應該係依家的年輕人無乜刻苦耐勞的經驗, 習慣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生活方式, 做事無韌力, 容易因小挫折而放棄或産生求救於人的念頭.
呢個世界有邊個保證做一樣野實有回報? 有時候諗, 遇上壞事/搞唔掂係咪咁壞, 正面地諗, 呢D何曾唔係一種訓練, 人生路上遇到相同的情況只選擇逃避, 咁個成點成長, 如買股票, 仲唔能够下下跟人地冧巴吧.
高生的運作同日本仔運作一樣, 佢嗰幾個問題唔錯, 係一個引你思考的運作, 搞唔掂至少唔使被人省, 但另一問題係依家鼓勵速食的社會, 佢有冇俾足夠的時間給下面去做資料搜集及思考.
7 :
草帽(1253)@2012-04-03 08:54:11我覺得人無疑是這一代既人比上一代進步. 而機會是差很遠. 以娛樂事業睇更加一清二楚.
1. 想想以前拍一套爛片都隋時執過千萬, 仲有下線版權錄影帶發行, 只有一個這樣既市場才會出到個周潤發, 周星馳.
2. 想一想以前黑膠碟既銷量普遍是巳十萬計, 一個二打六隨時都有幾萬碟銷量, 上到譚詠麟級都要廿萬計. 演場會一開就廿幾三十場. 仲要登台賣廣告. 有咩辦法唔搞左十個八個大哥星例如譚詠麟, 張國榮, 林子祥.
3. 再想一想以前漫畫既銷量普遍是巳數萬計, 一個二打六隨時都有二三萬書, 上到中華英雄級廿萬書計. 再印埋合討本裝. 有咩辦法唔搞左個黃玉郎, 馬榮成出黎.
現在既社會娛樂事業大不如前. 不是好似高志森所講唔勤力, 佢是本末倒置. 應該話你有個市場自不然會走幾個勤力既人出來. 不是有幾個勤力既人出來才有市場. 而香港市場既消失是因為人口太少加上科技既進步.
8 :
草帽(1253)@2012-04-03 09:05:106樓提及
2樓提及
靠機會, 靠時勢. 呢個年代就算有10個周潤發勤力10倍都唔會有票房.
似誤會左佢篇嘢意思, 周潤發只不過係個成功例子, 而且要7至8年. 有幾多個用周潤發的例子而失敗的我地又知?
估佢意思應該係依家的年輕人無乜刻苦耐勞的經驗, 習慣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生活方式, 做事無韌力, 容易因小挫折而放棄或産生求救於人的念頭.
呢個世界有邊個保證做一樣野實有回報? 有時候諗, 遇上壞事/搞唔掂係咪咁壞, 正面地諗, 呢D何曾唔係一種訓練, 人生路上遇到相同的情況只選擇逃避, 咁個成點成長, 如買股票, 仲唔能够下下跟人地冧巴吧.
高生的運作同日本仔運作一樣, 佢嗰幾個問題唔錯, 係一個引你思考的運作, 搞唔掂至少唔使被人省, 但另一問題係依家鼓勵速食的社會, 佢有冇俾足夠的時間給下面去做資料搜集及思考.
我自己既理解是佢暗喻認為市道不佳, 是因為年青人習慣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生活方式. 所以才做4個規條這些無謂野. 若果市旺, 呢D野佢跟本唔會做.
9 :
GS(14)@2012-04-03 21:15:216樓提及
2樓提及
靠機會, 靠時勢. 呢個年代就算有10個周潤發勤力10倍都唔會有票房.
似誤會左佢篇嘢意思, 周潤發只不過係個成功例子, 而且要7至8年. 有幾多個用周潤發的例子而失敗的我地又知?
估佢意思應該係依家的年輕人無乜刻苦耐勞的經驗, 習慣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生活方式, 做事無韌力, 容易因小挫折而放棄或産生求救於人的念頭.
呢個世界有邊個保證做一樣野實有回報? 有時候諗, 遇上壞事/搞唔掂係咪咁壞, 正面地諗, 呢D何曾唔係一種訓練, 人生路上遇到相同的情況只選擇逃避, 咁個成點成長, 如買股票, 仲唔能够下下跟人地冧巴吧.
高生的運作同日本仔運作一樣, 佢嗰幾個問題唔錯, 係一個引你思考的運作, 搞唔掂至少唔使被人省, 但另一問題係依家鼓勵速食的社會, 佢有冇俾足夠的時間給下面去做資料搜集及思考.
呢樣就真是好鬼難的,有事懂解決的能力真是好重要
但3個方法可能太多,2個都夠
10 :
GS(14)@2012-04-03 21:16:547樓提及
我覺得人無疑是這一代既人比上一代進步. 而機會是差很遠. 以娛樂事業睇更加一清二楚.
1. 想想以前拍一套爛片都隋時執過千萬, 仲有下線版權錄影帶發行, 只有一個這樣既市場才會出到個周潤發, 周星馳.
2. 想一想以前黑膠碟既銷量普遍是巳十萬計, 一個二打六隨時都有幾萬碟銷量, 上到譚詠麟級都要廿萬計. 演場會一開就廿幾三十場. 仲要登台賣廣告. 有咩辦法唔搞左十個八個大哥星例如譚詠麟, 張國榮, 林子祥.
3. 再想一想以前漫畫既銷量普遍是巳數萬計, 一個二打六隨時都有二三萬書, 上到中華英雄級廿萬書計. 再印埋合討本裝. 有咩辦法唔搞左個黃玉郎, 馬榮成出黎.
現在既社會娛樂事業大不如前. 不是好似高志森所講唔勤力, 佢是本末倒置. 應該話你有個市場自不然會走幾個勤力既人出來. 不是有幾個勤力既人出來才有市場. 而香港市場既消失是因為人口太少加上科技既進步.
你再講清楚D呢點,我覺得香港人好勤力,不過因為市場太細,就算有好意念都好難賺得夠錢
11 :
idsdown(1658)@2012-04-03 22:12:1710樓提及
7樓提及
我覺得人無疑是這一代既人比上一代進步. 而機會是差很遠. 以娛樂事業睇更加一清二楚.
1. 想想以前拍一套爛片都隋時執過千萬, 仲有下線版權錄影帶發行, 只有一個這樣既市場才會出到個周潤發, 周星馳.
2. 想一想以前黑膠碟既銷量普遍是巳十萬計, 一個二打六隨時都有幾萬碟銷量, 上到譚詠麟級都要廿萬計. 演場會一開就廿幾三十場. 仲要登台賣廣告. 有咩辦法唔搞左十個八個大哥星例如譚詠麟, 張國榮, 林子祥.
3. 再想一想以前漫畫既銷量普遍是巳數萬計, 一個二打六隨時都有二三萬書, 上到中華英雄級廿萬書計. 再印埋合討本裝. 有咩辦法唔搞左個黃玉郎, 馬榮成出黎.
現在既社會娛樂事業大不如前. 不是好似高志森所講唔勤力, 佢是本末倒置. 應該話你有個市場自不然會走幾個勤力既人出來. 不是有幾個勤力既人出來才有市場. 而香港市場既消失是因為人口太少加上科技既進步.
你再講清楚D呢點,我覺得香港人好勤力,不過因為市場太細,就算有好意念都好難賺得夠錢
個市場已經發展成形, 要發圍的機會少左.
新生代年輕人驕生慣養亦都係事實
12 :
鱷不群(1248)@2012-04-03 22:22:00香港市場不算細,TVB在廣東有極大影響力,二打六北上搵食也有市場,而且大陸市場也有地域限制
13 :
草帽(1253)@2012-04-04 09:32:2012樓提及
香港市場不算細,TVB在廣東有極大影響力,二打六北上搵食也有市場,而且大陸市場也有地域限制
或者我轉變講法. 市場是會隨環境轉變例如科技. 地域既擴大不等於市場擴大. 如果是相同既環境, 在這十年八年, 年青一代再懶總會出多個周潤發吧. 為何沒有? 總有些野轉變令市場縮細吧. 人口太少諗諗下其實冇關係.
14 :
草帽(1253)@2012-04-04 09:34:3510樓提及
7樓提及
我覺得人無疑是這一代既人比上一代進步. 而機會是差很遠. 以娛樂事業睇更加一清二楚.
1. 想想以前拍一套爛片都隋時執過千萬, 仲有下線版權錄影帶發行, 只有一個這樣既市場才會出到個周潤發, 周星馳.
2. 想一想以前黑膠碟既銷量普遍是巳十萬計, 一個二打六隨時都有幾萬碟銷量, 上到譚詠麟級都要廿萬計. 演場會一開就廿幾三十場. 仲要登台賣廣告. 有咩辦法唔搞左十個八個大哥星例如譚詠麟, 張國榮, 林子祥.
3. 再想一想以前漫畫既銷量普遍是巳數萬計, 一個二打六隨時都有二三萬書, 上到中華英雄級廿萬書計. 再印埋合討本裝. 有咩辦法唔搞左個黃玉郎, 馬榮成出黎.
現在既社會娛樂事業大不如前. 不是好似高志森所講唔勤力, 佢是本末倒置. 應該話你有個市場自不然會走幾個勤力既人出來. 不是有幾個勤力既人出來才有市場. 而香港市場既消失是因為人口太少加上科技既進步.
你再講清楚D呢點,我覺得香港人好勤力,不過因為市場太細,就算有好意念都好難賺得夠錢
其實應該highlight上面0個句.
15 :
GS(14)@2012-04-04 16:51:2214樓提及
10樓提及
7樓提及
我覺得人無疑是這一代既人比上一代進步. 而機會是差很遠. 以娛樂事業睇更加一清二楚.
1. 想想以前拍一套爛片都隋時執過千萬, 仲有下線版權錄影帶發行, 只有一個這樣既市場才會出到個周潤發, 周星馳.
2. 想一想以前黑膠碟既銷量普遍是巳十萬計, 一個二打六隨時都有幾萬碟銷量, 上到譚詠麟級都要廿萬計. 演場會一開就廿幾三十場. 仲要登台賣廣告. 有咩辦法唔搞左十個八個大哥星例如譚詠麟, 張國榮, 林子祥.
3. 再想一想以前漫畫既銷量普遍是巳數萬計, 一個二打六隨時都有二三萬書, 上到中華英雄級廿萬書計. 再印埋合討本裝. 有咩辦法唔搞左個黃玉郎, 馬榮成出黎.
現在既社會娛樂事業大不如前. 不是好似高志森所講唔勤力, 佢是本末倒置. 應該話你有個市場自不然會走幾個勤力既人出來. 不是有幾個勤力既人出來才有市場. 而香港市場既消失是因為人口太少加上科技既進步.
你再講清楚D呢點,我覺得香港人好勤力,不過因為市場太細,就算有好意念都好難賺得夠錢
其實應該highlight上面0個句.
我覺得人無疑是這一代既人比上一代進步. 而機會是差很遠. 以娛樂事業睇更加一清二楚.?